北大吳謝宇弒母真相動機到底為何?看到好幾個報道一臉懵逼?

河河西


吳謝宇落網,立即佔據頭條熱搜,一直居高不上,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以子弒母違背倫理,二是北大高才生美好前程與即將鋃鐺入獄的境遇形成強烈反差;三是婚戀對象竟然是性工作與傳統價值觀相悖逆。

這像極了一個黑色幽默,卻又實實在在地在我們生活中發生了,對於悲劇形成原因的猜測卻又口水橫飛。人們對悲劇的興趣一者源於人的劣根性,二者則是冷靜的反思避免悲劇的再度上演。

吳謝宇弒母案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應試背景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從而作出預防和處置。

媒體常常曝出孩子在與家庭、學校衝突中產生過激行為的事件,比如跳橋、跳樓、喝農藥等等,事情發生之後,社會常從各個方面找原因。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來看,這些原因都不得要領。

這樣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應試教育下父母與子女之間已經異化成利害對立的關係,而不再是血親關係。

孩子的分數已不再是孩子的問題了,而是學校的榮譽、家長的面子(或者是錢),學生已經淪為考試的機器了。他們之間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就是赤裸裸的一場“交意”!

當這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被扯去之後,那麼家庭成員之間已經沒有了溫情了,只有暴力和冷暴力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必然會產生不健康的性格和人格。

吳謝宇作為北大高才生,說明他一路是優秀的,這一點為其母掙足了面子,家長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既然母子之間利用成為一種交易的時候,作為兒子也就要利用其母親了(據猜測吳謝宇以其母親名義詐騙了140萬餘元人民幣),只是這種利用的手段太過殘忍,也太不能為社會所容忍。但是本質上卻是一致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庭到底該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進行下去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只從一個小小的方面聊一聊,即如何讓孩子成為家庭的主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話題。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我認為就是遇事和孩子商量,喚起孩子心中潛藏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而不是大人害怕孩子吃苦受累或者揹負精神負擔而對孩子瞞、哄、騙。

比如說,在這起事件中,吳謝宇父親患病去世,家裡花光積蓄,但是其母卻拒絕了社會援助,選擇獨自撫養孩子。自力更生不是壞事,但是從透露出的生活細節看,家庭的不幸常成為其母心罰他的籌碼!

也就是說,她並沒有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孩子只要學習好,便一好遮百醜,導致孩子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從來沒有家庭責任感,更不要說去體諒母親的艱辛和不易了,對待母親也就沒有了“烏鴉反哺、羚羊跪乳”式的恩情了!

死者長已矣,生者或餘悲。但願這樣惡性事件能夠從此繼絕,悲劇不再上演。


亂語三千


目前,警方剛將犯罪嫌疑人吳謝宇抓獲,按常理,正在進行突擊審訊,犯罪動機和犯案前後的許多情況,還在調查之中,所以,具體的真相,還不清楚,媒體報道,也只能是報道事實。之前,三水三心寫過一篇文章,猜測其中的原因,這裡貼出主要內容,與網友探討,希望引發大家對類似問題的關注:

第一,家庭因素——過度的母愛,可能給他套上了一副精神的枷鎖

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而家庭對人的重要性,是超乎一切的。宋慶齡先生曾這樣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我們來看吳謝宇的家庭。母親謝天琴,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那個時候,考上大學的,都是成績異常優越的,她是同輩中唯一的大學生,是整個家族的驕傲!

作為獨子,在16歲之前,吳謝宇的人生軌跡,一切,都在向著人生華麗的方向前進。但16歲的時候,一場重大的打擊,給了這個家庭,迎頭痛擊:他的父親去世了!

從此以後,母親成為了唯一的與吳天宇相依為命的人。但正是這次打擊,原本“與人友善”的母親,變了。媒體的報道是:

這對謝天琴打擊很大。她變得沉默而易怒。謝天琴家樓上住戶有小孩,有時候,稍微有點吵鬧,謝天琴會衝上樓去數落幾句。

忽然想起著名作家張愛玲的《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一個對兒子愛的扭曲的母親——她用愛,給兒子套上了一副金鎖,讓子女“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

我不是說吳謝宇的母親是這樣的人,這是對逝者的不敬,與我一貫堅持對生命的敬畏不相符合。但每天一個電話,多少,可以顯露出一些端倪。

我想表達的是:母愛,尤其是單身母親的母愛,有時候,真的就是一副枷鎖!

第二,個性因素——成績的光環,養成唯我獨尊的優越感

無疑,吳謝宇是一個天才,被同學稱為“學霸”,更由於年年考第一,被稱作“宇神”。被同學當做神來頂禮膜拜,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事啊!媒體報道這樣說:

2012年,這個被朋友稱為“學霸”的男孩通過自主招生高分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中,他的成績位列全國前幾名,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是我們可望不可即的偶像。”吳謝宇的高中同學說。

大學後,吳謝宇的網絡痕跡,幾乎全部與表彰有關。大一學年,吳謝宇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獲得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

他在校外英語培訓機構學習GRE,獲得極高分數,至今還能查閱到吳謝宇分享GRE考試經驗的相關文章。

“他這個成績,排名全球前5%”。上述英語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回憶,吳謝宇非常聰明,一點就通,學習很有計劃性。

人一旦被神化,最後可能會迷失自己,把自己當做了真正的神。或者說,被人神化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當做了神。

目前,支離破碎的媒體報道,我們不難發現,肉用了這麼多的光環後,吳謝宇,內心的極度膨脹。比如,他的微信主頁,簽名是拉丁語,意為”我來我看我征服“——這是凱撒大帝在澤拉戰役中打敗本都國王法爾納克二世之後寫給羅馬元老院的著名捷報。

或許是事後諸葛亮,當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內心極度膨脹的時候,悲劇,就開始慢慢醞釀,直到某一天,突然爆發!

第三,交往因素——所愛非人,志趣另類可能扯斷了最後的稻草

人,都需要朋友。快樂的時候,有人分享;痛苦的時候,有人分擔;得意的時候,有人警醒;消沉的時候,有人扶攜。

但吳謝宇,沒有遇到這樣的朋友。

他愛上了一名性工作者,兩人發展為男女朋友,他曾拿出十幾萬彩禮跟該女子提親。據該女子稱,她當時沒有拒絕,但此後兩人經常吵架。

警方還發現,吳謝宇拍攝了多部與該女子的性愛視頻,併購買了很多假陽具,不知做何使用。

我們不知道這位天之驕子人後的生活狀況究竟是什麼,但一名大學生,就拍攝性愛食品,使用這些性愛器具,背後,一定還以你喊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或許,這就是人格的分裂!

以母親的名義四處舉債,借款100多萬,是否是為了他所謂的“女朋友”,只有等到後續的調查了。

但我想,沉迷於不健康的愛好,而沒有人拉他一把,或許,扯斷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把稻草吧!

我想起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一句話:當一個人的心中充滿了黑暗,罪惡便在那裡滋長起來,有罪的並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製造黑暗的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當看到鋪天蓋地的“學霸”“北大”“第一名”被置於最顯眼的位置,成為吳謝宇最醒目的符號時,我最後追問: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分子,還是一個人格健全、心理陽光的人?


三水三心


惡魔與天使真的就在一念之間,本該是多麼出色的人才,卻偏偏走上了不歸路!不管怎麼說,成不成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心智得到健康的成長!多麼優秀的兒子,多麼優秀的人民教師,這一刻還那麼重要嗎?“虎毒不食子”、“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都是不成熟不健康的心智給鬧的!這也一定給我們長個教訓,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最最重要的!健康是一切的前提!


蝸牛奔跑在路上


這個我更相信法庭判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