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觀翡翠的顏色?影響翡翠顏色的因素有哪些呢?

恆少Jacky


對於翡翠的鑑定,民間有“三十二水”“七十二豆”、“一百零八藍”之說,其複雜性可見一斑。其實翡翠正如一位藝術家所形容的宛若天生麗質、儀態萬方、風情萬種的東方女子,她的美麗和品位人見人愛”,這就是翡翠的天然本色。


色與底色


翡翠的顏色按其賦存的位置與形式分為三種,即色、皮色、底色。皮殼上的顏色不能作為翡翠的顏色,行內稱其為“皮色”,而底色是指翡翠原石的地子的顏色,以前的行話稱為“色”,表現為朦朧的背景色,因為其主要的色調為偏黑、偏青的顏色,這樣的顏色也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翡翠的色。只有那種鮮豔的與地子差異較明顯的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顏色。肉眼下真正翡翠的色是有“根”的,即有顏色的發源處,在翡翠上表現為顏色濃重集中的地方就是色根”,換句話說,有“根”的色一定是真正的色。



翠以色美


漢代人王逸記述了漢代人所崇尚的玉之“符”“赤如雞冠,黃如蒸果,白如脂肪,黑如純漆,玉之也。”漢代的這一標準為後人所推崇,明代以後的很多論玉、辨玉的文章中都有類似的標準,或在這一標準上加以擴充,如“青如藍靛”之類的語言。深究起來,古人所講的玉之符中,包含了顏色及光澤的變化,雞冠、蒸慄、脂肪之色並非標準色譜中的紅、黃、白色,且其色如色譜所示紅、黃、白的礦物,絕非美玉。玉之色變化無窮,顏色的優劣,既有標準,又是相比較而言。只有德、符並舉的翡翠才可登巔峰之作。


在自然界所有的天然玉石中,翡翠的顏色是最為豐富多彩的。翡翠顏色按光譜色分為7大類: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青色、紫色。如果再加上白色、黑色與無色共是10種顏色,所有這些顏色以綠色為最優的品種。



在珠寶行業與玉雕行業中,對翡翠各顏色的命名部有所區別。珠寶行業將綠色稱為翠,紫色稱為春黃色稱為翡。而玉雕行業將綠色稱為翠,將紫色稱為翡,黃色稱為皮。但無論怎樣,綠色翡翠一定是最具價值的翡翠。


何色翡翠為上品


觀色是判斷翡翠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翡翠的顏色多樣而複雜,有深有淺,有濃有淡,這些顏色是翡翠定價的依據之一。翡翠常見的顏色有綠色、紅色、黃色、紫羅蘭色、褐色、白色和藍色等,其中尤以綠色為上佳。翡翠一般分為三類,並依次定價:

第一類是上品,這類翡翠產量極低,均具有純正而濃豔的翠綠色,即要求顏色和亮度搭配適中,也要求透明度高。


第二類被稱為商業玉,這類翡翠產量也不多其顏色多樣,綠、紫、紅、青、灰等不一;



第三類被稱為普通玉,其產量最多,佔總產量的九成左右,顏色方面還包括無色的。純天然翡翠的綠色多集中在絲狀、片狀的集合體中,其周圍常為淺色、無色或其他顏色的基調,當翡翠中的綠色與其周圍的基調顏色能達到一種協調和互為映襯的關係時,顏色質量也可被視為上乘。如清代“有鳳來儀”翡翠玉牌便是翡翠上品的最好佐證,它周身通綠,鳳尾處稍稍變深,顏色調,配以吉祥寓意的雕花,越發凸顯出它的珍貴。


紅色翡翠


紅色翡翠在翡翠飾品及工藝品雕件中出現的概率是十分罕見的,如果細分,按質量由高到低,可以分為血紅色、大紅色、橙紅色和粉紅色四種紅色翡翠。其實翡色是翡翠中與綠色相對的一種顏色,是翡翠中最常見的幾種顏色之一。根據翡翠名稱的定義,紅色的翡翠應稱為翡,但實際上,見到的翡或多或少地都帶有黃色調、褐色調,因此“翡”的概念也漸漸地接受了黃色調與褐色調,不再是紅色翡翠的專有名稱,也出現了“黃翡”等詞,並受到了行業內外的認可。


顯微鏡下,紅色在翡翠的多晶體集合體中,多沿硬玉晶粒間、解理紋中呈網狀密集浸染分佈,在上述區域晶粒顏色濃集,其餘部位顏色很淡。紅色的鮮豔程度與水頭、質地密切關聯,水頭越長、質地越細則色越豔麗,水頭越短則色越呆滯。



大部分的翡色(實際上是褐紅與褐黃的混合色)要出現在翡翠的皮殼中或沿裂隙分佈在翡翠中。般認為翡色屬於一種次生色,翡色翡翠是含鐵量較高的翡翠風化後的產物,在白色、紫色或綠色翡翠形成後,由於其因使其暴露於地表,遭受風化雨淋,使翡翠表皮中的Fe2變為Fe生成赤鐵礦或褐鐵礦,沿翡翠顆粒之間的顯微縫隙慢慢滲入而成,這是在翡翠成巖後形成的顏色。


根據翡色翡翠的色彩,翡色可分成翡紅與紅翡兩類。


其中紅翡是以褐色為主、帶有紅色的翡翠較常見;而翡紅則是以紅色為主,帶有褐色,這樣的品種價值更高。


狹義的翡色實際上指黃色或紅色都不很明顯時,飽和度較低的一種淺褐紅色或淡紅褐色的顏色。當翡紅色或翡黃色的顏色深度適中而又出現在質地、水頭較好的翡翠中時,也可有較高的市場價值。特別是當這種顏色有一定厚度時,就可以在雕刻上投入較大的力量,行業中稱“投工”,做出成品的效果也別有番味道。翡翠中的翡色多被用做俏色作品,尤以把玩件為多,行話說的“坨坨料”指大多有翡色的殼。全部為紅色的翡翠能獨立成器的較少。


另外,還有一種桃紅色的翡翠其原料十分少見,若出現在翡翠市場中,則其價格一般都相當昂貴。


橙色翡翠


橙色翡翠在翡翠飾品及工藝品雕件中出現的幾率就更少之又少了,橙色可以依附於紅色的外緣卻很少單獨出現。橙色按深淺程度可描述為深橙色、橙色、淺橙色。橙色翡翠的質地一般,透明度中等,顏色並不是很鮮豔。因此判斷橙色翡翠應依據內部顏色而不是皮殼顏色。橙色翡翠位於紅翡與黃翡的過渡帶上



顯微鏡下,橙色在翡翠的多晶體集合體中,多礦物晶粒間隙呈網狀密集浸染分佈。橙色在上述區域顏色濃重,礦物顆粒其餘部位顏色很淡。橙色不能進入到礦物晶體內部的現象,說明了翡翠的橙色並非原生的本色。紅橙色的鮮豔程度與水頭、質地密切相關,水頭越長、質地越細色越豔麗,水頭越短色越呆板。


黃色翡翠


黃色翡翠可分為黃翡和翡黃兩類,黃翡是以翡色為主(褐紅)、帶有黃色色調的翡翠;翡黃則是以黃色色調為主、帶有褐色色調的翡翠,最黃的可呈栗子黃、雞油黃和檸檬黃。在行業內,如果配上較好的種水,此三種黃色翡翠的價值均較高,甚至可以達到收藏的級別。


近幾年來,隨著翡翠市場的不斷升溫,翠綠色翡翠的價格一路飆升已遠遠出乎人們的想象,那些喜好翡翠的人們不得不逐漸將目光轉移到其他顏色的翡翠上,其中黃色翡翠的關注度可謂是名列前茅。黃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權力、地位、財富和光明,黃色翡翠往往被雕刻成各種雕件,如龍牌、金蟾、貔貅等。優質的黃翡製品都深受翡翠愛好者們的青睞,併成為人們竟相收藏的珍品。



黃色翡翠在翡翠飾品及工藝品雕件中出現幾率較高,從取材判斷多出現在皮殼層下部或表層,從翡翠中硬玉礦物的結品、結構、構造特徵鑑定,翡翠的黃色是被鐵質浸染而出現的次生顏色。其中鐵質往往以膠狀物質形式填充於翡翠的硬玉礦物顆粒縫隙之中,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翡翠黃色的分佈為什麼呈花斑狀、網脈狀。因為絕大多數翡翠黃色的形成都與翡翠受到的後期改造作用密切相關,所以黃色翡翠的質地一般比較疏鬆,透明度也不會很高。最優質的黃翡往往形成於翡翠水石的外皮,厚度較低。黃色翡翠的顏色描述有淺黃色、深黃色、橙黃色和金黃色。


褐色翡翠,大多出現於河床階地中的翡翠卵石,經過漫長地質時代的風化作用,翡翠卵石上形成一層褐色皮殼,氧化鐵浸染到皮殼層下,色由淺逐漸變深,也有的是在翡翠礦床中裂隙的發育區域,由氧化鐵長期不斷浸染形成。褐色類翡翠在翡翠飾品及工藝品雕件中佔有較大比例,褐色類翡翠的顏色有褐、淺褐、深褐與黑褐色,並形成一系列深淺之間的過渡色。由於褐色形成於定的地質環境,其布狀態與人工染色是截然不同的。


綠色翡翠


綠色在翡翠的各種顏色中具有最重要的價值,只有綠色的翡翠習慣上才被稱為“翠”。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綠色有一種偏愛,綠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蘊含著生命與希望,象徵著青春與活力。早年,買賣翡翠主要是圍繞著綠色品種進行。直至今日,人們普遍認為翡翠是“有色為上,以綠為貴”。翡翠中的翠色之美,可謂是翡翠的魂,其動人心魄的美無以倫比,天價翡翠無一不以“翠”為尊。翡翠中的極品,其色多如隨風伴雨輕輕搖曳的蕉葉,青翠欲滴,那種極其自然的綠,生機盎然,深一分則青淺一分則嫩。



老一輩翡翠人從綠色的深、淺、濃、淡、勻花、悶、鮮等八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寶石級翡翠的綠色。再配合近年來翡翠的研究,可以將其濃縮為“濃、陽、正、俏、和”五個字,這也是幾代翡翠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


濃”是指翡翠的顏色要飽滿,要濃烈,有“綠得能捏得出水來”之說,專業上稱飽和度高。但是需要注意,“濃”和“深”並不是一個概念。“深”是指顏色偏暗,有向黑色發展的趨勢,而“濃”則是指在色調不變的情況下,顏色的飽和度高。


“陽”是指翡翠的顏色看起來要明快、豔麗,不能偏暗或是偏淺。另外,黃味要足夠綠色調的翡翠加上當的黃色調,才顯得更加鮮豔。


“正”是指色澤為純正的綠色調,不偏藍、偏黃、偏灰和夾雜其他顏色。一般而言,由於組成翡翠的礦物中有些組分會有輕微的變異,致使翡翠的綠色調中常常會帶有其他色調,如有的帶有黃色調(黃楊綠)、有的帶有藍色調(菠菜綠)、有的帶有黑色調(瓜皮綠)等等。顯而易見,偏色的程度越明顯,價值也就相應的越低。另外,還要指出,觀察翡翠的顏色,光源條件相當重要,尤其是觀察高檔翡翠的顏色。


俏”是十分美麗,行話稱為“搶眼”,專業稱為顏色的刺激純度高。


和”是說色彩均勻,與地子的顏色和諧。因為翡翠是一種多礦物集合體,所以其顏色大多不是十分均勻的。當然,翡翠的顏色是越均勻越好,應該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小小的戒面而言,要求其顏色儘量均勻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對於一個比較大的雕件來說,往往就無法滿足顏色均勻這一要求了。



這五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精辭地概括了翡翠色彩的精髓。行業中又常按照色詞的不同將翡翠的綠色分為以下幾種:


1。祖母綠、翠綠:綠色鮮豔、純正、飽和、不含任何偏色,分佈均勻,質地細膩,其中祖母綠比翠綠飽和度更高,是翡翠綠色的極品。

2。蘋果綠、秧苗綠:顏色濃綠中稍顯一點點黃色,幾乎看不出來,綠色飽和度略低於祖母綠和蘋果綠,也是翡翠綠色中難得的佳品。

3。黃楊綠:綠色鮮豔,略帶微黃,如初春的黃楊樹葉。

4。蔥心綠:綠色像嬌嫩的蔥心,略帶黃色調。

5。鸚鵡綠:綠色如同鸚鵡的綠色羽毛一樣鮮豔,微透明或不透明。

6。豆綠、豆青:綠如豆色,其綠色之中藍色偏重而黃色略弱,青味濃重。豆綠是翡翠中常見的品種,業內有“十綠九豆”之說。玉質稍粗,微透明,含青色者為“豆青”。

7、藍水綠:半透明至透明,綠色中略帶藍色,玉質細膩,也是高檔翡翠

8。菠菜綠:半透明,綠色中帶藍灰色調,如同菠菜的綠色。

9。瓜皮綠:不透明至半透明,綠色不均勻,並且綠色中含有青色調。

10。藍綠:藍色調明顯,綠色偏暗

11。墨綠:不透明至半透明,色濃,偏藍黑色,質地純淨者為翡翠中的佳品。

12。油青綠:透明度較好,綠色過濃而顯得發暗,有藍灰色調,為中低檔品種

13。蛤蟆綠:不透眀至半透明,帶藍色、灰黑色調。

14。灰綠:透明度差,綠中帶灰,分佈均勻。



按綠色的濃豔程度分為

1。豔綠:半透明至透明,綠色純正、均勻、鮮豔,屬名貴品種,有人稱之為“翠色之王”。

2。陽俏綠:綠色鮮豔明快,略帶黃色,嬌嫩純正,一般種水甚好。

3。淺陽綠:微透明至半透明,綠色淺淡,鮮明、純正。

4。淺水綠:綠色淡而均勻,透明度較好。

5。藍綠:綠色中微帶藍色調,以寶石學觀點稱之為綠中微藍。正因其綠中微藍的色調使其看起來冷靜神秘,給人較“沉”的感覺。藍綠色的翡翠往往種老、水足、地子細膩。

6。翠綠:綠色鮮活,若生於玻璃種中,如綠水般搖晃欲滴,顏色較豔綠淺,為標準綠色之代表。

7。陽綠:綠色鮮陽,微帶黃色調,也因其黃色使綠色中帶有亮麗的生命感。

8。淡綠:綠色較淡,不夠鮮陽。

9。濁綠:顏色較淡綠色為深,但略帶混濁感。

10。暗綠:色彩雖濃但較暗,有時帶有灰色調,不鮮陽,但仍不失綠色調。

11。黑綠:綠色濃至帶黑色調。



翡翠中的“滿綠”在行內常指那些顏色鮮豔且質地通透的優質品種,是種與色的完美結合,也是德與符的共享。而千青種等幹綠無種的翡翠即使綠色滿布也不將其稱為滿綠。收藏者收藏時一定要注意區分滿綠”這個概念。


現在隨著人們喜愛翡翠程度的不斷提高,加之各地對翡翠稱謂的有所區別,翡翠綠色的行業名稱除寶石綠、金絲綠、豆綠、黃陽綠等還繼續延用外,還有菠菜綠、秧苗綠、鸚鵡綠、江水綠、蔥心綠、鴨屎綠、瓜皮綠、鴨蛋綠、勻水綠、絲瓜綠、冬青綠、陽俏綠、蘋果綠、油青、墨綠等幾十種稱謂,但是在相料時,最好不要硬套稱謂,臨時用一種相色來比擬也未嘗不可。


瑞天琳翡翠顧問致力於分享翡翠、翡翠信物相關知識和經驗,以期幫助更多翠友學習翡翠信物相關知識,更好的識別和認識文化承載物——翡翠。如果您對翡翠或翡翠信物有興趣,但又有不解之處,不妨留言或者私信探討,希望瑞天琳能以翠會友,和您成為朋友~期待您的點贊分享與關注哦~


瑞天琳翡翠信物優選


俗話說:“外行看色,內行看種”,翡翠顏色是外行人判斷翡翠好壞的最重要標準,如何正確看待翡翠顏色,更是成為了翡翠新手是否挑到好翡翠的重要因素。

縱觀翡翠顏色五光十色、繽紛多彩,每一種顏色都是大自然的饋贈,無可比擬,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對於翡翠來說,各類型的顏色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同一種色系卻有好壞之分。

一般來說,判斷翡翠好壞主要有四大標準,分別是:濃、陽、正、和,行業內總結出來的四大鑒定指標。

“濃”是指顏色的飽和度,簡單來說就是色調的深淺,濃淡相宜,濃度為70%~80%為最佳。色淡或色淺翡翠就不夠鮮豔奪目,色澤偏深則略顯暗沉,降低翡翠的整體光澤度。

“陽”是指色澤的明亮度,取決於翡翠的色調比例,綠色比例多,灰色比例少,色澤更明亮,例如黃楊綠。

“正”是指顏色的純正度,不能有雜色,偏灰、偏黑、偏藍等都是不純的。

“均”是指顏色分佈的均勻度,顏色勻稱,色澤純正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