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召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新聞發佈會

4月25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檢察院承辦的汪某高等人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案新聞發佈會在潘集區檢察院召開。此次新聞發佈會,得到區委宣傳、市檢察院政治部的大力支持。會議邀請安徽省廣播電臺、《淮南日報》、淮南廣播電臺等10餘家媒體參加。


安徽淮南:召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新聞發佈會


發佈會通報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汪某高、汪某東、汪某樂、汪某、劉某偉、孔某伍六人為謀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購買五艘採砂船並以高額工資僱傭陸某超、劉某新、黃某等人,擅自在淮河流域淮南段禁採區多次非法採砂並出售獲利的案件查處情況。此次發佈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以立體化、多維度的宣傳報道,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生態保護意識。

據瞭解,該案刑事部分涉案人員23人,16人被依法逮捕,7人被取保候審。此案21人的行為構成非法採礦罪,2人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汪某高、汪某東等9人構成惡勢力犯罪集團,該集團組織人員眾多、組織結構穩定,分工明確,內部有制度,以獲取暴利為目的,以非法採砂為主要手段,短時間內攫取了180餘萬的巨大經濟利益。該組織私挖濫採淮河河砂的犯罪行為,直接導致淮河淮南段部分河道受損、生態破壞、堤防陷入崩塌危險,修復費用約為1200餘萬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淮河沿岸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社會影響惡劣。

據悉,這一集團在礦產資源領域實施32次濫開濫採的犯罪活動,原淮南市河道局副局長汪某(已判刑)、原潘集淮河河道局水政股股長陳某為以汪某高為首的這一惡勢力犯罪集團通風報信,構成惡勢力犯罪集團的“保護傘”。

根據“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檢察機關將不斷強化在辦理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案件過程中的釋法說理工作,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另悉,該案刑事附帶民事庭審作為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觀摩庭,將於4月28日上午8點在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