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汗顏?峨眉山佛教協奉勸自殺者尊重生命

9月14日,峨眉山佛教協會發佈慈悲護生倡議書,奉勸自殺者尊重生命。背景是峨眉山景區半月內連發三次遊客跳崖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且三起事件均發生在著名景點金地捨身崖附近。

說到同樣類型社會事件的連續發生,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例如對於峨眉山的連續自殺事件,峨眉山景區管委會宣傳文化局工作人員此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近年來社會壓力大,峨眉山景區每年都有遊客輕生的情況出現,而“捨身崖”的“捨身”之名令很多人來這裡輕生。

這種解釋,可以解釋個體原因,而連續的事件都是另當別論了。這其中原因,核心有兩點,一是社會認同心理,二是媒體傳播暗示,兩者結合導致了最後的連續同類悲劇。

生活在信息社會,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一個社會事件爆發時,同樣的事件會連續發生,例如疫苗的問題、訛人的新聞,等等。這其中的原理,其實都與這二者相關。對此,我們習慣以社會風氣解釋,而西方學者的研究更深一層,在心理層面進行了解釋: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正負面與否,都需要尋找自圓其說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包括自殺這件異常殘酷的事。

如何說服自己接受自殺這件異常殘酷的事?往往不是生活的艱難,那會讓生命悲哀,讓生命變得渺小,讓自己絕望死去。相反,在需要選擇死亡的時候,自殺者往往需要的是社會認同的方式,甚至是社會贊同的方式。前者,已經有許多經典表現,例如日本的自殺森林、某地的幾連跳等。後者,也有經典的表現,例如日本的切腹。

不管是何種方式,最後都得到了一個結果,就是自殺者覺得自己的選擇很合理。

不知道大家在學生時期,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種場景下,老師讓犯錯或者沒有考到優秀分數以上的同學站起來,這些同學往往會先看左右,有沒有其他同學先站起來,一是看看有沒有同樣的倒黴者,二是為自己站起來尋找認同。如果已經有同學站起來,這位同學也會爽快站起來,他心裡會心安理得:並不是他一個人倒黴,他的倒黴也是正常現象。

具體到死亡上,當看到別人也可以自殺時候,就給了後繼者的心理暗示:這是可以的,別人可以,我也就可以。這是第一步,也是前提。要想實現這個前提,還要媒體的推波助瀾。

信息的社會的優勢是提供了海量信息,但也是良莠不齊,如何運用這些信息是個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人類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對負面信息的樂此不彼,例如色、腥、星等,而市場的化的媒體哪管什麼社會效益,大家愛看什麼就傳播什麼。對於自殺這種事情,從來都是放大地傳播,哪怕是普通一人的自殺。

然後,這種傳播就會給後繼者帶來暗示:前人有之,他也可以合理。這個社會認同與心理暗示,不僅讓後繼者說服自己自殺合理,更減輕了對社會、家人的負罪感,讓自殺變得合理起來。

前幾年,有一個典型案件,就是馬航!2014年3月8日MH-370失聯後,馬航變得世人皆知。這導致什麼後果,導致了另一場航空災難,這就是MH-17。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一架波音777客機在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墜毀,飛機載約280名乘客和15個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這架飛機執行的是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任務,墜毀地點在烏克蘭頓涅斯克的沙赫喬爾斯克,墜毀原因是被山毛櫸防空導彈擊落。可是,這枚導彈來自何方,還沒有最後確定。唯一確定的是,馬航雪上加霜難以為繼,295個生命更是戛然而止。為什麼又是馬航?

答案,很簡單:媒體的宣傳給災難的策劃者提供了暗示,而且還可以取得更大的轟動效應,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後續還有一個慘烈空難。2015年3月24日,德國之翼9525號航班撞上法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調查人員很快確定,這架計劃從巴塞羅那飛往杜塞爾多夫的飛機由副駕駛員安德里亞斯-盧比茨故意操縱墜入山脈。150人全部遇難。

自殺就罷了,為什麼要讓人陪葬?為什麼飛行員能做出這個泯滅人性的決定?原因是,還有比他更噁心的,他的選擇還算是好的了!

而在自殺決定確定下來後,一些後繼者還想讓自己更崇高一些,通過死亡的方式強化崇高,而進一步減少自己的負罪感,甚至贏得社會認同。因為自殺的負面評價,包括懦弱、推責等。實現崇高的具體手段包括,自殺方式更為慘烈,自殺地點更為著名。在名山大川的跳崖,無疑是一種很中國化的選擇:一躍,入雲天,歸四方。慘烈,又不失壯美。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選擇結果是捨身崖,捨身是何等大智慧?活著人真沒幾個人知道。所以,千萬不能再報道類似事件了,結果將會是什麼?若是再有類似事件,峨眉山恐怕要成中國的自殺森林了。

而拓展到自殺之外,這個社會認同與傳播原理的負面啟示其實極其可怕,例如小到訛人事件,大到南京大屠殺,所有施暴者都從別人身上找到了自己合理性。這對我們有兩點啟示,一是發生一起負面事件時候,要謹防同樣事件關聯到自己,例如飛機失事時,近期就不要坐飛機了。

另一大啟示,便是揚善。老話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說的也是這個理。

誰最汗顏?峨眉山佛教協奉勸自殺者尊重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