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股份2018年業績“神”修正:從賺1億變虧18億,究竟發生了什麼?

大聲嘚瑟


業績變臉是中國財報季的大戲,今年因為商譽減值更是業績大變法,從盈利到鉅虧幾億幾十億不斷顯現。

上市公司緣何敢於大玩業績戲法,在於監管層取證困難,難以用虛假陳述來認定,投資者遭遇投資損失,也只能是自認倒黴,除了罵幾聲別無他法,生氣氣出病來還的自己掏藥費,更是得不償失。可是資本市場的誠信何在。

樓主資料,金盾股份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8億元。4月26日午間,一則“神奇”的業績修正公告驚呆了大家的下巴。金盾股份發佈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稱,將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修正為虧損17.9億元。

金盾股份業績大變臉,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還是老套路那就是計提商譽減值。截止目前,筆者大致測算,估計會有大約170餘家公司出現業績往下修正,絕大部分都是商譽減值和資產計提損失。往下修正業績幅度之大令人驚掉下巴。

股價是以公司內在價值來決定,雖然可以過多上漲也可以過度下跌,但最終決定於內在價值,業績修正往往伴隨股價大幅移動,往下修正股價大概率下跌,有的還會連續跌停,金盾股份發佈業績往下修正鉅虧以後,可以說是直線跌停的。

投資者再一次遭受了莫名其妙的損失,這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上市公司自然不會來承擔,大股東也不會,但有投資者自行承擔,總覺的怨得很。

業績預告是有規定,由虧到盈需要預告,由贏到虧需要預告,上下變動超過50%需要預告,上市公司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一清二楚,預測不會造成太大的誤差,個別公司遇到突發或者不可抗拒情況業績出現巨大變化,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大面積公司出現業績大幅修正就需要警惕,警惕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利用業績變動操縱股價。

即使不存在操縱股價,部分上市公司把業績玩的上下翻飛,把股價完成心跳,說明內控機制極不完善,把信披當兒戲,而上市公司內控機制是公眾公司治理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業績上下翻飛,說明公司治理極不透明,也很不規範。

商譽減值是今年的一個令人詬病問題,商譽減值目前高達1.5萬億元左右,很多公司通過財務大洗澡完成商譽減值的計提,公司是可以輕裝發展了,可是投資者的持股市值就經歷重大損失了。如何規範商譽減值避免上市公司一次性大清倉,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目前上市公司業績大修正,一般是交易所發出問詢函,但得到處罰的並不多,交易所處罰手段有限,針對業績大變臉,不能夠僅僅停留於交易所層面的問詢,可以上升到證監會層面的稽查,對於某些業績下滑很多的公司,要倒查併購重組各個環節。

一個是審核評估是不是合理公允,另一個是券商有沒有盡到盡職調查,三是併購的資產有沒有財務問題,四是業績承諾是不是合理。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要認定虛假陳述,並作出處罰,給投資者一個索賠的機會。對於存在較為嚴重的併購重組信息披露問題,要予以退市處理。並嚴肅追究各個中介機構的責任。

1.5萬餘億元商譽減值沒有得到有效化解,各種商譽減值次第而來,上市公司變著戲法的高溢價併購又是不斷冒出,儘管媒體輿論質疑不斷,可是也不會改變高溢價併購的決心,其中不乏有利益輸送的可能,這種把戲玩下去,商譽減值的風險難以得到完善的治理。

監管層多次重申,對市場違規違法行為零容忍,業績大幅修正背後也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諸多的違規違法行為,雖然取證困難,但是也應該迎頭趕上,加強核查,及時的懲治市場違法失信行為,關鍵是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司法救濟渠道可以獲得民事賠償,減少投資損失。


杜坤維


2019發明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商譽減值。就是說以前投資收購了一個公司,承諾的盈利不達標,甚至出現了虧損,這些都會計入上市公司年報,所以這就叫做暴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