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陽光照亮錢袋子——張家口市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紀實

4月17日14時,太陽炙熱,涿鹿縣河東鎮劉家溝村的李保財無比高興:“太陽越好,我的光伏板發電量就會越高。”他說。

60多歲的李保財是劉家溝村的貧困戶,獨自帶著2歲的孫子,以往只能幹一些簡單的農活勉強度日。“自從光伏扶貧政策實施,用電不交錢,還能增加收入,日子也好過多了。”光伏扶貧政策讓李保財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自2015年在赤城縣開展光伏扶貧試點工作以來,我市積極探索新能源產業扶貧路子,推進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通過設立公益崗位、發展小型公益事業和獎勵補助等方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截至2018年底,全市11個貧困縣累計建成併網光伏扶貧電站123.7萬千瓦,帶動888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

德勝村光伏扶貧示範項目

創新機制促項目建設

在位於張北縣饅頭營鄉胡家坊村的128座村級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易地聯建項目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搶眼。

據介紹,該項目是以128個村為單位統一建設,每村單體規模300千瓦,總建設規模3.84萬千瓦,創新運用“易地聯建、逐村報建、分表計量、統一輸出、整體運維”的建設模式,併網後將呈現出“新融資模式、新技術支撐、節約土地、降本增效”等示範作用。這是我市大力推廣光伏扶貧的一個縮影。

“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主要有3種形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屋頂光伏扶貧電站。”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3種形式的不同特點,我市創新融資模式,採取政府全資、企業全資、政府+企業、北京對口幫扶、企業捐贈等方式進行建設,充分調動新能源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破解了項目建設資金難題。

基於此,我市因地制宜,在陽原縣充分運用美麗鄉村新能源示範資金,並創新採取“駐村+光伏”“百姓籌,政策補”等多元投資機制,全力發展分佈式光伏扶貧產業;在赤城縣則充分發揮扶貧小額信貸作用,採取“金融+光伏”的模式,引導貧困戶通過貸款獲得建設資金,大力發展屋頂光伏產業。不僅如此,我市還因地制宜建設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林光互補等扶貧電站,既有效避免了電網改造難、電站選址難、運營維護難等問題,又達到了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的目的。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支持下,2018年,我市累計建成併網光伏扶貧電站123.7萬千瓦,覆蓋88838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39%。不僅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也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髮展活力和動力。

供電公司人員服務光伏發展

發揮優勢變“輸血”為“造血”

“新能源產業扶貧就要因地制宜,發揮產業化優勢,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從建設到運維,儘可能地創造就業崗位,促進二次創業,徹底改變過去‘輸血式扶貧’的模式,逐步轉變形成‘造血式扶貧’的良性發展態勢。”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瞭解到,由億利資源集團投資建設的張北縣德勝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採取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商業化投資,農民市場化參與”的合作機制。電站投運後,可實現貧困戶每戶每年從發電中獲得3000元收益、持續20年、精準脫貧2000戶。

“依託建成的光伏扶貧電站,村民們賺到了三金,一是土地的租金;二是光伏電站的資金;三是在項目內打工的薪金。算下來人均年收入在萬元以上。”據德勝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村裡建設的光伏電站年收益達72萬元,村裡除了用於各項公益崗位的支出、低保戶五保戶的兜底幫扶和邊緣戶的補貼外,還從總收益中拿出20%放在蔬菜合作社,用於擴大生產。通過滾動發展,德勝村建起280個微型薯大棚,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只需花1000元,就可租1個大棚,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光伏扶貧累計分配收益1.67億元,其中用於公益崗位資金5223萬元、用於小型公益事業699萬元,用於獎勵補助671萬元,光伏扶貧已成為全市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雙向積分”管理促光伏扶貧日趨成熟

“光伏扶貧推進過程中,我市蔚縣孟家堡村推行的‘雙向積分’管理制度,極大促進了光伏扶貧產業發展,不僅實現了商業光伏收益的合理分配,又激勵村民爭建美麗家園、共同為增收脫貧和鄉村振興出力。”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自從2017年6月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10兆瓦商業光伏扶貧電站和300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併網發電以來,蔚縣南留莊鎮孟家堡村每年有了75萬元的穩定收益,收益持續20年。

為使光伏收益公平合理分配到戶,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商議,並經過村民代表評議,以獎勵孝老務工為中心,通過弱勞力公益崗和村內其他勞務相結合的方式,將300千瓦村級電站第一階段收益分配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手中。在10兆瓦光伏電站扶貧收益的分配上,孟家堡村制定了《“雙向積分美麗家園”管理實施辦法》,從道德建設、村容村貌、脫貧攻堅等方面按戶積分,按人兌現。正向加分,反向減分。對於獲得規定分值以上的戶,每月為75歲以上老人發放補貼;分批次對村內考上大學的學生實施獎勵;對照脫貧標準,為未達到脫貧標準的人員補差。

隨著光伏扶貧產業在張家口的日趨成熟,收益也逐漸穩定,在分配方面,各地制定了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分配辦法,以求最大限度地讓貧困群眾受益。

下一步,我市還會持續推進光伏扶貧工作,積極爭取新申報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獲批,指導縣區強化建設監管,確保今年底再建成一批村級光伏扶貧電站。

更多光伏行業資訊請訪問https://www.solarbe.com/查看

張家口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