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4月20日,為配合“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展覽,浙江美術館特別邀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中國臺灣)董事長何國慶先生舉行講座,並在講座結束後,舉行了何國慶先生編著的《萬曆駕到:多元、開放、創新的文化盛世》新書發佈會。此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傅申教授、卜正名教授、楊儒賓教授、鄭培凱教授、白謙慎教授共同推薦。

1995年,何國慶先生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中國臺灣),建立了完整的書畫收藏體系,其中的不少古代名人墨跡堪稱是存世的孤品。此外,他致力於將所收藏作品通過研究、公眾展覽的形式進行文化推廣,向大眾展示一個文明、繁榮、創意、開放的時代。

大航海時代是中國與西方全面接觸的時代,外國傳教士與商人來到中國,見證了明代的繁榮與開放,以其見聞與考察,留下大量文字記錄。浙江在明代中晩期,尤為文化的核心地區,人才輩出。特別是幾位大師級人物的思想,透過商旅與旅日人士的宣傳,對日本產生了關鍵的啟蒙作用,影響一直到今天。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萬曆駕到》仿效司馬遷《史記》列傳的方式,用真實的作品、貼近生活的故事來呈現明代大師的生命智慧。透過珍貴的書畫,我們得以親眼見到這些明賢的墨跡,瞻仰其風采。他們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各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值得我們學習與禮敬。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致敬晚明

何國慶(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為《萬曆駕到》序言)

猶記得初中時,歷史老師講故事精彩生動、充滿熱情。但是談到清末民國列強侵略、國破民困的這段往事時,他那悲憤的神情深深地撼動了我,當時的我在心中暗自期許,有朝一日要為民族復興盡一份心力。

大學畢業後從商,我曾收到一批大千先生的藏品,由此才開始收藏。1991年,父親辭世。他生於民國,青年時就投筆從戎獻身抗戰,晚年寄情於書法。整理父親遺墨時,看到了一首蘇東坡《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體會到父親思念先母之情。他又寫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就知道他追懷在戰爭中為國犧牲的黃埔袍澤。這讓我深刻地體悟到,書法對於情感抒發的幫助很大。只要筆、墨、紙、硯加上桌子,再有一本名家字帖,就可穿越時空,

神交古人,這是一種非常簡易又不費錢的藝術。所以我決定以父親之名,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有計劃地收藏並推廣我們祖先留下的珍貴禮物——書法。

1995年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成立時,身為佛門弟子的我,以“明清近代高僧書法展”作為開幕的首展。期間,我親睹了明代高僧憨山、破山、雲棲等人的真跡,如見其面,如聞其聲,彷彿領受了大師們的教誨。之後又陸續收藏明、清、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書跡,閱讀了相關書籍,並查考了數據庫豐富的史料之後,才發覺“歷史”是可以有著不同解讀的。

龔自珍曾說,“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可見正確理解歷史的重要性。以往我受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影響,對晚明歷史有負面的印象。而在讀過三本由傳教士所寫、轟動歐洲的暢銷書(利瑪竇《中國札記》[1615]、門多薩《大中華帝國史》[1585]與曾德昭《大中國志》[1641])的中譯本後,我大為震驚。才知道在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方人來華,那時他們看到的中國,正處於富而好禮的盛世,也是地球村中的重要成員。此時出現了許多世界級的大師,舉凡思想、科學、醫學、水利、園林、工藝、小說、戲曲、宗教、書畫各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利瑪竇曾說:“中國,這個上帝光輝沒有照耀的地方,竟然被治理得這麼好。國民風度翩翩,談吐文雅,彬彬有禮。柏拉圖的烏托邦,在這裡是真實存在的。”“明代中國政府是由一群博士(進士)來治理的。”這群博士(進士)有很多是像《幾何原理》的譯者徐光啟一樣的“博學之士”。

記得有次宋慶齡基金會的同仁來訪,看到展示著的徐光啟書法,當下表示,“宋先生的外婆姓徐,是徐光啟的後人”。我才領悟人們常說的那句“五百年前一家人”,這些明賢也都是我們的祖先。

有位企業家告訴我,他的事業遍佈海內外,但出身農家,個性豪邁,朋友因此稱他“土豪”,他也不以為意。聽了我的分享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和大家一樣,都是明賢之後的子弟。同時這個故事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能迅速成為經濟大國,而其他許多國家卻無法做到。

懷著對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感念,我也願以“為先賢傳絕跡、繼絕學”作為努力的方向。這本書就是藉由諸多先賢的墨跡,呈現他們的輝煌成就。當中西文明碰撞之時,他們讓西方人看見了一個璀璨的中國文明社會。如今來到二十一世紀,我們理應懷著感恩之心,見賢思齊,秉承他們多元、開放、創新的思維,為地球村再樹立一個富而好禮的大國國民典範。

書中提到的部分人物和手稿

《萬曆駕到》這本書,以《史記》人物列傳的形式說說“明朝那些事兒”,可以和《萬曆十五年》對照著閱讀。

晚明處於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利瑪竇來中國傳教很成功,影響了很多當時的知識分子,像徐光啟、李之藻、吳歷等人均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萬曆雖然達到中興,但其後就顯頹勢。萬曆傳位“一月天子”朱常洛,後面是天啟朱由校,“木匠皇帝”朱由校24歲就死了,傳位同父異母弟弟——崇禎朱由檢,也就是明代的末代皇帝。

明亡後大批高人去了日本,影響東瀛。絕食而死的劉宗周成為忠臣典範,貳臣王鐸卻只能在藝術史上享有地位。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皇帝(1563—1620)

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期有帝師張居正進行改革,社會經濟各方面都有發展,對外戰爭也都取得勝利,國勢呈現中興氣象。萬曆後期,皇帝數十年不上朝,但國家有內閣持續運作,文治武功堪稱鼎盛。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利瑪竇(1552—1610)

意大利籍耶穌會傳教士,生於嘉靖三十一年,卒於萬曆三十八年。是第一位獲得萬曆皇帝賜葬北京的傳教士。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徐光啟(1562—1633)

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上海人,生於嘉靖四十一年,卒於崇禎六年。被稱為“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上海徐家彙因他而命名。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萬曆駕到:晚明的繁榮超乎你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