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不知別人是如何定義『美好』的?

是暴富暴美還是有名有權?

但在我眼裡都不是。

在我看來,『美好』可以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一些書,與作者同頻而流下感動的眼淚;也可以是用心地完成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可以是悠閒地在海邊逛,吹著海風,感受風的溼度,踩在沙灘上,感受沙子的溫度,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也可以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人生、談夢想的相聚時光。

這些美好都離不開感覺。

都說感覺就是最真實的生命,感覺好了,一切都好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這些美好是我感受不到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那時我得了抑鬱症

!當時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以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後來,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裡,我接觸到了感覺統合教育,在慢慢地學習感覺統合理論的過程中,我才明白了“許多的心理疾病通常都是因為感覺統合基礎不好,遇到長期壓力或急性壓力造成。”

原來我抑鬱症的罪魁禍首是我的感覺統合狀態。

我的感覺統合發展不佳,心裡想做好,身體卻做不到,陷入了心被身困的境地,進而身心分離,也就得了抑鬱症。

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慶幸的是,在每一次抑鬱症復發的過程中,我都有貴人相助,通過不斷地自救,讓自己走向越來越美好!

在與抑鬱症鬥爭的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瞭解到了“感覺統合發展是身心互動的過程,也是身心互動的結果”的觀念,也更加知道如何走向美好的生活。

(2016年我的寫一篇博文《喬任梁勾起了我的記憶》是在大學的五年裡與抑鬱症的故事。詳情請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看我的博文)

一、瞭解自身的感統狀態,懂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改善自身的感統狀態。

我的觸覺比較敏感,對於陌生的環境或者陌生人,很容易緊張。不喜歡不和諧的環境,小時候在家害怕父母生氣,上學以後害怕老師生氣,工作後害怕同事生氣,凡事都小心翼翼,這樣特別容易消耗能量。

我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努力地做事,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但自己雙側分化不良,往往簡單的事情費力地做,同樣消耗能量。加上自己神經衝動,容易亢奮,一樣消耗能量。我這三種感統狀態——觸覺敏感、雙側分化不良、神經衝動都讓我的能量很快地消耗完。

當能量嚴重不足的時候,我就會呈現出抑鬱的狀態——無力與別人互動,感覺與人互動有壓力,逃避與人交流,自我封閉。能量嚴重不足的我看到的世界是黑暗的,生活不再精彩,工作提不起精神來,負面的情緒會在胸口堵著發慌,想笑笑不出來,想哭也哭不了,整個人都很木訥。

但在復發的過程中,我一次比一次淡定,正如曉丹老師所說,“無數次的起起落落,每次都在我以為她撐不住的時候,她一次次更為勇敢地站起來,而且,每一次都更加樂觀和淡定。”

因為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知道自己哪裡出現了問題,該怎樣自救,所以不會因為無知而變得更加焦慮,而是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內心深處相信“雖然現在自己過得不好,但只要自己不放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我堅信心的力量,堅持用『心』去引領『身』,用心去抑制、控制或疏解身體的各種不舒服,進而更好地調整自己。

我是這樣調整的:

當我聽到否定的聲音,因觸覺過於敏感而讓我很不舒服的時候,我就會默默地對自己說:“親愛的文娟,讓我擁抱一下敏感的你吧,你希望得到肯定,我知道了,我會和你在一起。”

當有人說“看見你做事就覺得費力”時,我知道是因為自己雙側分化不良所造成,所以不會糾結而是接納,接納就不會進一步耗能。

當我說話不知不覺地大聲起來或者做事特別特別著急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衝動了,亢奮了,是時候安靜下來了,慢下來,慢下來……”,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神經衝動,讓能量有所保留。

無論我做怎樣的調整,心都起決定性的作用,用心去察覺,用心去接納自己,用心去擁抱自己。

這也驗證了王臻惠老師的著作《有能力的愛》裡的一個觀點——生活中一切行為舉止皆是感覺統合的作用,用心感覺,用心觀察,即能形成神經網絡連結,長時間堅持下來,可以鞏固網絡,形成能力。

二.及時給身體充電,讓身體始終保持能量滿滿的狀態。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無法承擔,心理就無法承擔。我發現我自己每次抑鬱症的復發都是因為能量不足引起,繼而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的感覺。能量不足的時候,人就會呈現出很累的狀態,無法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能量嚴重不足的時候就如一個手機快沒電時的狀態,隨時都有可能停機,那種感覺,很是慌亂。

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王臻惠老師在《父母成長危機 感覺不統合》一書裡強調“感覺統合能力會因為身體能量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狀態,能量和感覺統合狀態兩者之間互為因果。”這也是王老師在成人感統訓練原則性指導方案中強調能量的重要性的原因之一。

王老師千叮萬囑我要吃好睡飽,多吃溫熱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堅果等等。早睡早起,晚上儘量早睡,中午小憩一下。注意養生,多泡腳艾灸,時時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呼吸變得深長。

我聽話照做,身體能量慢慢提升了起來,整個人能量滿滿地去應付生活、學習以及工作,那感覺真的好輕鬆。

所以,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讓自己的能量保持在最佳狀態,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就可以輕鬆地把很多的事情做得更好,這樣會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掌控感,給生活帶來更多的希望。

三.多接觸正能量的人事物,接受正能量的恩典。

王老師在《父母成長危機 感覺不統合》裡說到“在宇宙中,能量是流動的。一個正能量很強的人和一個負能量也很強的人在一起,正能量的人身上的能量粒子會向負能量的人身上流動。”所以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他們的正能量就會傳給你。

我可能是積了幾輩子的福氣,這輩子遇到了很多正能量的人,在我狀態不好的時候,他們給我能量支撐著我。我的閨蜜、原始點的夥伴、大學的恩師,愛與幸福的家人,慈濟以及惠心千愛這個大家庭,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我的閨蜜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這首歌裡歌詞裡面所說的“遇見一個人生命全改變,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傾聽,朋友比情人還死心塌地......”。

在我很無助的時候,我的閨蜜給了我無條件的愛,默默地陪著我,讓我不那麼害怕,她從不責備我,有的只是包容和幫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感受到了。

戴思慧老師犧牲個人休息時間來給我做心理輔導,願意傾聽我的訴說,讓我把恐懼都說出來,不說教,沒有要求,有的只是共情與理解,讓我感受到了有一雙大手在託著自己……

還有很多很多讓我一想起就眼眶溼潤的畫面:有可愛的人,有感動的事兒。那感動的畫面告訴你我他:不要和患有抑鬱症的人兒說大道理,給無條件的愛就夠了,因為道理他們都懂,只是暫時做不到而已。

有抑鬱症的人就要多接觸正能量的人,暫時借用他們的正能量來託著自己低能量場的生命。

多接觸大自然,大自然是有能量的。當你狀態越不好的時候就越要走出去,放下手機,多出門,看花、看草、看天空、看大海、看大山,看一切開闊的美好的事物。你會發現它們有療愈的功效,可能是你身上負能量的粒子與大自然正能量的粒子交換了,你就會煥然一新,發現世界越來越多的美,也發現世界是多麼的值得深愛。

如何走出抑鬱,遇到越來越美好的自己?


大學至今,七年多的時間,一晃而過,所有的滋味都算數。那段以苦酸為主的抑鬱症時期讓我更加珍惜如今終於可以風淡雲輕的日子,甚至更加珍惜自己對自己的愛,更加知道“愛與成長,至死方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生經歷。那段經歷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感覺統合教育理念”,同時也驗證了“感覺統合訓練”的科學性,讓我更加堅定自己所走的路——運用科學感覺統合訓練開發身體智能,打造聰明大腦,創造幸福人生。

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透過我的生命故事來告訴大家:

1、人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沒有過不去的坎,堅持下去,總會有撥開雲霧見陽光的那一天。

2、學習感覺統合,瞭解自己,理解自己,進而包容自己並通過不斷地成長來改善自己。

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能量,當能量稍有不足的時候,就要補充能量,要吃好睡飽養好身體。

4、多接觸正能量場,遠離負能量場,讓生命得到正能量的滋養。

5、主動創造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如何創造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可參考《父母成長危機 感覺不統合》第183頁),同時也舉手投足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以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

6、如果身邊有抑鬱症患者,要給他真正的愛——不對他評頭論足,不替他擔驚受怕,也不要總想著去改變他,讓他做回真實的自己,默默地傾聽與陪伴他,理解和包容他,他會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然後會慢慢找回自己,走向美好。

圖片源於網絡

文章/葉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