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誰是毛澤東的救命恩人 24年後國慶又為何拒絕赴京?

【红色故事】谁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24年后国庆又为何拒绝赴京?

【红色故事】谁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24年后国庆又为何拒绝赴京?

毛澤東秘密來到永定縣 一面治療瘧疾 一面調查研究

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前夕的8月21日,毛澤東離開“中共閩西一大”會議召開地——上杭縣蛟洋,偕夫人賀子珍,在紅四軍粟裕警衛連的護衛下,秘密來到永定縣東南牛牯撲村(今永定岐嶺鄉牛牯撲村),一面治療瘧疾,一面搞調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鬥爭和紅四軍的建設問題。當時,毛澤東化名“楊子任”,人們誤認為是姓楊的“主任”,都親切地叫他“楊主任”或“楊先生”。

毛澤東曾在1929年5月25日至6月2日到過永定領導革命,他這是第二次來永定。毛澤東的到來,給永定人民莫大鼓舞,革命鬥爭開展得如火如荼,區鄉蘇維埃政權紛紛建立,工農武裝力量不斷髮展壯大。9月初,國民黨加緊實施“剿共”陰謀,反動勢力捲土重來,地主民團也很猖獗。這時,閩西紅軍第七軍第56團受命離開永定,為了確保毛澤東的安全,中共岐嶺鄉黨支部書記陳兆祥動員群眾參加赤衛隊,加緊軍訓。

毛澤東身份遭土豪告發 國民黨放火燒山

岐嶺鄉土豪張克識因農民分了他的財產,對革命恨之入骨,但偽裝老實。他見到氣宇軒昂的“楊先生”,認定他是共產黨的大人物,便向國民黨本縣民團團總林蔚民告密。根據描述,林蔚民推測“楊先生”就是毛澤東,馬上與下洋民團頭子胡道南商議,同時向國民黨廣東大埔縣長梁若谷告發。

9月17日,胡道南、林蔚民等糾集13個鄉民團,配合國民黨大埔縣保安團600多人,兵分兩路,氣勢洶洶地向牛牯撲村撲來。粟裕率領警衛連配合盧其中為團長的永定赤衛團迅速搶佔有利地形,在前沿陣地英勇阻擊。雖然我軍奮勇殺敵,但終究敵眾我寡,力量懸殊,只好且戰且退。夜裡,狠毒的敵人放火燒山,妄想把紅軍和毛澤東燒死在山上,而我軍仍用游擊戰術阻擊敵人。第二天,敵人更加瘋狂地從四面向牛牯撲湧來,形勢十分危急。粟裕和陳兆祥緊急商議後,決定轉移。

陳添裕火速護送毛澤東轉移 揹著毛澤東跑了10華里

陳兆祥派出忠實而健壯的陳添裕等4名赤衛隊隊員,火速護送毛澤東轉移。陳添裕帶人趕到毛澤東竹寮前,疾呼:“楊先生,有情況,趕快轉移!”陳添裕的高呼驚動了正在看書的毛澤東。賀子珍聽到報告,知道情況危急,趕忙收拾東西,打好包裹。毛澤東冷靜地和陳添裕商量好轉移路線後說:“那好,我們就走吧。”從毛澤東住所到目的地有10華里崎嶇陡峭的山路,當時賀子珍已有5個月身孕,行動不便,更經不住急促奔跑,在一時找不到運輸工具的情況下,陳添裕立即叫兩名赤衛隊員架著賀子珍邊走邊跑,陳添裕和另一名赤衛隊員架著正患瘧疾的毛澤東跑。毛澤東身體虛弱,受不了急促奔走,下山沒走多遠,便只喘粗氣,兩腿發軟,邁不動步子。

【红色故事】谁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24年后国庆又为何拒绝赴京?

永定岐嶺近景

槍聲越來越近,情況危急,陳添裕想找個擔架抬,一時也找不到,再說這滿山灌木荊棘阻路,抬著也不好走。陳添裕急得滿頭大汗,情急之下,他對毛澤東說:“楊先生,來,我揹你走。”毛澤東忙說:“要不得,要不得,我快點走就是了。”

陳添裕急得直跺腳:“哎呀,敵人離這裡不遠,你就不要客氣了。”說完,他不容毛澤東爭辯,俯身背起毛澤東便猛跑起來。為了防止與敵人相逢,陳添裕從後山小路走,雖然他年輕力壯,而且整天爬山越嶺,但揹著魁梧的毛澤東,不久便也累得直喘粗氣。毛澤東一再在他背上說:“安全了,下來吧。”但陳添裕全然不聽,保護楊先生是黨組織交給的任務,就是累死自己,也要保證他的安全。

山路越來越狹窄,槍聲和敵人的喊殺聲持續傳來,陳添裕和背上毛澤東兩人的汗水粘在一起,溼透了衣裳。跑著跑著,陳添裕的鞋子掉了,赤腳踩在山石和荊棘上的陳添裕也沒感覺到痛疼,也顧不上撿,只是拼命地往前跑。就這樣,陳添裕揹著毛澤東整整跑了10華里,終於到達安全地點雨頂坪村。這時,陳添裕才覺得心裡一塊石頭落地了,剛放下毛澤東,就昏倒在地。他粗壯有力的大腳,不知道被劃了多少道口子,鮮血直流,腳底更是扎滿了荊棘山刺。毛澤東和先行到達的賀子珍,趕忙扶起他,連聲呼喚:“陳添裕,陳添裕。”赤衛隊員們找來門板,把他抬進屋內,給他擦洗乾淨身上的汗水和腳上的血水,找來縫衣針,將腳板上的刺一根根挑出來……見到此情此景,毛澤東感動地說:“多虧了陳添裕同志啊。”

24年後國慶毛澤東電邀陳添裕赴京觀禮 陳添裕中年得子 老婆待產無法離開

聽了一路上的險阻和艱難後,賀子珍很是感激,要付給他們3塊大洋作為答謝,幾個農民赤衛隊員婉言謝絕了。毛澤東叫賀子珍把他們的名字一一記在本子上。賀子珍感嘆道:“革命就要靠你們這樣的人!”毛澤東感激地說:“我忘不了牛牯撲人民!”第二天,毛澤東一行,在永定西洋鄉蘇維埃政府赤衛大隊長馬永昌等武裝人員的護送下,離開永定金豐大山,途經湖雷、堂堡、合溪,一站接一站,安全地回到上杭。12月28日至29日,毛澤東參加了在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即著名的古田會議,重任紅四軍前委書記。

當時,心細的毛澤東給陳添裕他們寫了一張3元錢的白紙欠條,要他們在革命勝利後找他。20多年過去了,這張欠條早已不知在何處,毛澤東卻牢牢地記住了“牛牯撲”這個地名以及救了他一命的農民陳添裕等人的名字。24年後的1953年國慶節前夕,他在北京專電邀請陳添裕赴京觀禮。接到毛澤東請柬的陳添裕當然喜出望外,但他的老婆正準備生孩子,中年得子,怎敢輕易離開?於是,他就請堂弟陳奎裕代他上北京觀禮。毛澤東一見陳奎裕,大笑道:“你不是背過我的陳添裕,你是看茶桶的。”原來,陳添裕個子較高,和毛澤東相似;而陳奎裕個子較矮,勉強背起毛澤東時,毛澤東的腳還沒法離地呢!毛澤東緊緊握著陳奎裕等代表們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聲:“我在牛牯撲治病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我一直惦念著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共和國也不會忘記你們。”

綜合編輯:文旅龍巖 來源:《紅色文化週刊》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原載《福建黨史月刊》作者賴晨 作者為福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红色故事】谁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24年后国庆又为何拒绝赴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