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課堂搗亂,家長如何去引導呢?

用戶9153593788666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成熟,很多時候無法界定是遊戲還是搗亂。這時候很多老師都有一套自己解決課秩序的方法,比如老師會說:“誰坐得好?”所有學生馬上坐端正,大聲回答:“我坐得好!”幾秒鐘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我在師範實習的時候,帶隊老師就經常和我們溝通新老師如何維持課堂秩序的問題,所以正常來說,大部分家長是不用擔心孩子課堂秩序問題的;如果有老師單獨和家長說到孩子的課堂秩序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並不單是課堂裡的問題(如:老師講課枯燥乏味),那麼無非可能是:

1、孩子生活不規律,比如晚睡,導致上課精神不夠集中;

2、想引起大人、老師的重視;

3、輕微多動症,缺乏鍛鍊等。

針對這些情況,個人覺得還是要有針對性的觀察找到具體原因,然後循序漸進去的針對這些原因改進,相反家長不能一味的批評,只有當孩子意識到需要自我管理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上海校外


下午剛好遇到這樣的孩子。

一個初一的小男生,在我工作的時候在旁邊晃來晃去,一會拿著塑料小刀在對空比劃著,一會跑到花圃逗弄蝸牛等各種小蟲,一會又邀請我看他種的紅薯。感謝他的好意並表示我在忙後,沒過一會嘴裡又唱著不知哪裡學來的“天會塌,地會塌,人也會崩塌”,手舞足蹈的重複唱著,還越來越來勁,著實讓人受不了。

好聲好氣的跟他交流,問咱們是不是朋友?他說是,那請你幫我一個忙,現在我正忙著有事情,希望你能把這個快樂勁用到其它地方,或者到對面去唱歌,不要影響到我。

雖然滿口答應下來,可到對面玩了沒過幾分鐘又在旁邊搖頭晃腦的搞事情,並且又唱了起來,跟放神曲似得嗷嗷“天會塌,地會塌,人也會崩塌”,好像別人越不滿意他的這個狀態和這個歌曲,他就越得意越開心,並且越來越向我這邊靠攏。我正苦惱著手頭的事情時,突然有水滴到右手上,抬頭一看,臭小子不知怎麼的搖頭晃腦的,嘴巴到處噴吐口水,恰恰就飛濺了過來!他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我仔細看了他一眼,其實這孩子長得不討喜,甚至討厭(滿臉痘,塌鼻,單眼皮,寬大的嘴巴滿裡犬牙交錯)。然後起身去沖洗了下手,把他叫過來,看著他。

我覺得呢,你現在可能是太開心,太興奮到控制不住自己。那沒關係,這邊給你玩耍,我到旁邊去做事好嗎?

結果男孩子立馬著急了,把右手遞了過來,主動抓住我的右手說到,我們是朋友,我不會再吵你了,你不要生氣啊。我現在去旁邊玩,不打擾你。

後來的下午時光就安靜了,期間除了過來問了兩次時間之外,就都沒搞怪了。我想他只是缺朋友,缺關注吧。感受到我對他的尊重,也回以對我的尊重,然後大家都相安無事了。


勞動代表


準備一把戒尺,第一次口頭警告,第二次打一下手心,第三次打二下手心,第四次打4下手心,第五次用力打…所有犯錯都適用!對於孩子犯了錯,我們首先要用平和的心態去跟他說,不要一開始就發怒,然後抄起傢伙就打,這樣只是你在發洩自己的個人的情緒,這樣孩子多半是不會接受你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反而會怪罪你動手打他了。我們要等他安靜下來以後,好好的跟他講清楚,他錯在哪裡,然後按照規定給他相應的懲罰。這就好比是犯罪分子,我們不能看到人家犯罪分子犯錯,當場就打他或者把他打死,那隻代表是發現自己的個人情緒,他必須要得到法律的懲罰,讓他認識到自己的罪行,然後進行審判,犯罪分子才會伏法。

其實教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讓他懂得規矩。犯了錯誤,同樣要付出代價。一味的講道理,而沒有適當的懲罰措施,是沒有用的。


從沒進過隔壁門的老王


我感覺還是家裡沒有疏導好孩子,我們班有個孩子課堂上也是到處亂跑,老師都管不住的,我們瞭解好像家庭原因,為了得到小朋友的注意,我們家孩子,以前課堂很是不起眼的一個,估計都跟不上老師節奏還是怎麼的,隨著年齡大一點,現在課堂活躍了,跟著老師思路走了,老師也會對他表現給予肯定,雖然有時考試也不好,我也怕他不自信,打擊了他的積極性,平時我就會問他最近課堂上誰回答問題最多,誰最厲害,如果他很自信的話說明他參與度有的,如果他吞吞吐吐的,可能這次課就注意力不集中!我就會問原因了,課堂上老師講的哪些內容,是不是還不會,下次弄懂了,課堂上就可以積極回答老師問題了,老師講課時,眼睛要看著老師,平時我會對他這麼說的


大肉糰子媽咪


真是巧合,今天上午剛去學校和班主任老師談了話,起因就是兒子昨天在上象棋課時大聲喧譁,被班主任罰抄課文,這已不是第一次了。我們兩口用排除法尋找問題出在哪裡,一、家庭是三口之家,都很疼愛他,媽媽負責學習,爸爸負責生活,中午下午放學都去公園放鬆一到兩個小時,飯菜爸爸做換著樣吃,到家媽媽輔導作業。二、寒暑假週末會出去爬山旅遊,鍛鍊他的意志力和身體素質,參觀各個城市的博物館增長見聞。三、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製作成績表,自己要做的事登記入表。四、準備課外讀物,睡前故事。以上我們都做到了,可還是沒解決好動的習慣。我認為天性如此正常。。


永吉25


我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寫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特級教師,她應該對孩子很有愛心的,不然寫不出來那本書,那是她培養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她說不要給任何一個孩子冠上多動症的帽子,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是不同的個體,不可能都是千篇一律的聽老師話,40分鐘一動不動,連成年人都難以做到,更不要說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一旦給孩子戴上多動症的帽子,這對他一生都是心理陰影,做家長的一定要好好的跟孩子多在一起出去走走看看,陪孩子快樂的做遊戲看電影讀書等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孩子有多動症,要不時的鼓勵讚美自己的孩子很棒,哪怕他給您遞一雙筷子開一下門,這都是一個小小年紀的他發自內心的舉動和尊敬,他也有自尊,需要家人和老師的尊重關懷。凡是喜歡動的孩子,都是好奇心強烈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強,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山水,觀賞一些他喜歡的動物,陪他一起讀孩子喜歡的書籍畫冊,讓孩子回家給家人學老師講課,把當天老師講的模仿一下,時間長了,3個月足以讓一個上課多動的孩子靜下來聽老師講課。我們做家長只有自己一定堅持,鼓勵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獨一無二的,不知道哪一天他就是這樣的優秀 為孩子加油加油再加油加油加油!


行善積德愛莫大焉


小學生課堂掏亂紀律是不准許的,必須趁早教育,正確誘導糾正。

如果小學生屢次掏亂課堂紀律,經學校教師教育屢教不改的,多屬於小兒多動症或過激反應者。建議家長及時治病救人,及時誘導教育,防止壞習慣從此養成,誤了孩子人生。

在一般情況下,多動症的孩子精神都不那麼集中,課堂不會留心聽講,經常“身”不由己好動、好說,或前後左右顧盼,或手舞足蹈,沒有課堂紀律觀念的約束;過激反應的孩子,則有可能由於幼兒時受某種驚嚇造成。從表面看膽子很小,但其內心複雜多變,情商不高,有時候會情不自禁發作,無意中掏亂了課堂紀律。

對於這兩類孩子的教育糾正,除了學校悉心教育誘導外,在家庭,家長必須及早高度重視,必須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及早糾正。

建議家長多花點時間,多陪護這類孩子成長。只有家長悉心的陪護關愛,這類孩子才有好的轉變。

最好方法,家長躬身示範,言傳心教地對他們進行儒化思想教育。通過舉例子,講故事,談道理,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小學生屢次掏亂課堂紀律現象不那麼普遍性,個案出現多屬於早期家長的家庭教育培養不到位,或家長不恰當言談舉止養成,我們必須予以及時矯正,務使孩子病灶及早消除。

矯正這類孩子壞習慣,可以結合食療和藥療(安心定氣的中藥材)。

讓我們早期的家庭教育步入規範,以此來減少多動症和過激反應患者。

2019,04,25.

聊談人情,宣揚文明。


欽祺2019


個人覺得有兩個方面,

一。孩子覺得無聊,課堂上的太版面,他們對課堂上面兒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但希望老師可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角度去給孩子講這個課程。小學生雖然是已經升入小學了,但是他們還是一個好玩兒的孩子。

二。大家都在說多動症。多動症的話還有一點就是好奇心太重。他總是想去那邊看看去這邊看看。他控制不住自己。但是也需要老師和家長及時和他溝通。並且要告訴他為什麼在課堂上不要來回走動,這樣是會打擾到大家的。家長和老師一定要配合他改正這些毛病。並且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自己去剋制。千萬不要吼她,罵她!這樣的話,他心裡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很容易適得其反,甚至厭學。



韓藝彩a


這個挺頭疼的!

孩子嘛,愛玩好動是天性。既然是課堂搗亂,那肯定老師要辛苦一些,多盡點責任,家長要全力配合老師。畢竟,娃是你自己家的,人家老師也只是傳師授業而已,學不到東西養不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日後後悔的是家長。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也會埋怨家長當時為什麼不嚴加管束。

主要是培養孩子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懂得尊重老師的工作,尊重其他同學上課學習知識的刻苦。只有先懂得尊重別人,才能繼續談其他內容。

再就是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愛好培養和習慣培養。最起碼得讓你家孩子能安穩的在凳子上坐45分鐘,養成思路和眼睛跟著老師講授內容走的好習慣,時間久了,孩子課堂搗亂的壞毛病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


三師兄的桃花林


個人覺得是榜樣的力量!

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特別重要的,比如在家裡爸爸或者媽媽是一個自私的人,那麼孩子一定是一個自私的孩子。

第一,如果孩子不能靜下心在課堂中學習,從家庭教育上來說,家裡沒有榜樣,或者父親的缺席,或者母親的缺愛,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標杆。

第二,家長沒有系統的學習親子的課程,特別是沒有讀懂孩子的說明書,不知道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結合的,多和老師溝通問題的原因,找到源頭。

@學習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