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與上大學的孩子溝通?

Xzy321072


上了大學的孩子普遍是難得溝通的。如果之前親子關係比較好,這個應該不影響。但是剛剛經歷青春期,現在突然又進入大學,這些孩子就會把頭仰到天上去,覺得自己像個人一樣了,然後對父母他們更多的是一種瞧不起的態度,所以基本上除了要錢,不會跟父母有太多的溝通,因為他覺得父母已經跟不上朝代了。其實我自己讀大學的時候,也是這個鬼樣子。現在想想都覺得愧疚!

言歸正傳,怎麼溝通呢?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直接到學校找孩子的輔導員或者是分管的書記,瞭解一下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估計他們也瞭解的不多,因為孩子太多了。 另外一個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吃頓飯,然後聽他講一講他的生活,最好不要讓他把手機給掏出來了。

還有,話題可以從學校的貼吧裡面找,今天的父母應該都是70後,所以應該對於互聯網這個東西不陌生,但是對於話題還是要先熟悉一下比較好,一定要讓孩子覺得你比他了解的還多,這樣他才願意跟你交流,否則的話,她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漠視你。

一些比較開放的話題: 1.你們寢室的幾個同學都是哪些地方的?你們在一起關係怎麼樣? 2.你參加了什麼社團或者是組織沒有?在裡面過得快樂嗎?有些什麼有趣的事情跟我講講。 3.你們學校附近有些什麼好吃或好玩的地方啊? 4.還是和你的高中同學有聯繫嗎?他們現在都怎麼樣了?等等



郭青松老師


說說自己的一點經驗吧,不一定對。

  1. 瞭解孩子大學所在城市的風土人情。兒子從小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城市裡,今年卻被上海的一座大學錄取,自從網上查到錄取結果的那一刻,我就開始關注上海這座城市,上海的氣候,飲食,交通,旅遊等,這些知識的掌握讓我和兒子在以後的溝通中,有了很多交流點,在他心情壓抑,累的時候,我會微信上發一些當地的美食,或者旅遊景點過去,鼓勵他週末去放鬆一下,這樣會緩解一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有了願意和你交流下去的慾望。

  2. 瞭解孩子的大學和專業。雖然孩子上大學了,父母該學會放手,但是我認為,大學不是保險箱,四年的大學規劃和將來的職業方向,我還是必須要了解的。平時在網上多關心一下他專業發展方向及考研等問題,在孩子迷茫的時候,多少能給他一些有價值的建議,總之,儘量和孩子的思想保持同步,否則,你就剩下打電話問他:吃的習慣嗎,要不要給你寄個被子過去啊一些瑣事上,這樣,時間久了,他能和說的話越來越少了。

  3. 儘量少打擾孩子。我一般沒有什麼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給打電話,微信也是中午或者晚上聊一會,說說彼此的近況,週末的時候,我們會大聊會兒,我覺得和孩子也越來越像朋友,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滔滔不絕的和我聊他的大學生活。。。

  4. 瞭解孩子近期在做什麼。很多孩子在大學裡不思進取,考試掛科,花錢無度,有的還背上了學生貸等等。遠看這些很父母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孩子發展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和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所有的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壞的前期都有徵兆的,你要是有心,言談舉止裡都可以感覺到的,所以,一定要知道他目前在忙什,有隱患早知道,早解決。大學放手也不能太快,溝通就是觀察,一個連續一個月不打電話的孩子家長就應該要注意了。

DT2001


我兒子今年大二,從小在奶奶家長大,可以說比較嬌生慣養的那種,自理能力差,思想不成熟。上了大學以後,有自己的思維,但是和我們極少溝通,沒有辦法總是我們找他說話,他還不太願意和我們說。後來我就以他同齡人的心態,和他說話,現在好多了。所以我覺得第一,換位思考,用他思考方式和他多交流。第二,放低自己的心態,不要有是他家長,他就得聽你的想法。第三,生活上多給溫暖,但要注意金錢是否花在正道上。


就是一電工


這個問題在我身上就不是什麼問題。

我這裡隔一週,兩週的就會給家裡打一個視頻,問問近期家裡發生的情況,說說我自己這邊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聊半個小時左右。打的也相對比較頻繁。


建議大家多和家人交流,你是他們的情感寄託,很多同學上大學一走家裡便只剩下父母,這個時候他們是很孤獨的。你給發一個消息,他們都會很高心。

當你時間比較固定的時候,錯過時間還沒有給打電話的話,他們可能還會去想,這娃去忙啥了?


當然,你也要學會理解他們。你在外面見到了太多不同於以前的東西,新的觀念。這個時候當你和父母交流時,父母可能不理解,會反過來說他們的見解,且態度強硬。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同學就不高興了,慢慢的就不和家裡說了。

我想說,你需要做的是慢慢的疏導,你將事情,從前到後,清清楚楚,講的特別有條理,一層一層解釋清楚,相信你的父母也是願意聽的,你能接受新的東西,他們也能,只是你給於的方式他突然,他們還沒能理解到。你要注意到這一點,並細心講述,這同樣就成了聊天的一部分。



你也要接受父母的一些觀點,父母活了多半輩子,很多東西是慢慢生活中體驗出來的,你可能並不知道,所以不要一味的不認可父母。

這樣下來相信你們會聊的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你越是不怎麼和父母聊天,不怎麼打電話給父母,你越是覺得好像根本沒有一句話可以和家人聊。


青風聲


我覺得分為兩個時間段,大一和大四時期,家長應多多關心孩子溝通。

大一,孩子剛剛入學面對新環境新同學肯定不適應,特別是有的孩子初中高中沒有住過校的,適應起來會更有更加慢些,這時我覺得家長要做的首先是相信孩子,因為這時孩子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判斷能力,孩子總有一天會掙脫父母的懷抱獨自面對生活。我覺得這個階段家長要重視教給孩子技能而非大包大攬,給孩子安排的面面俱到,我認為對大一新生重點溝通的是兩個領


域,一是生活領域,可能有的父母高中會陪讀,對孩子生活方面的事情全權包辦,這雖然讓孩子學習不會分心,但是也會使孩子缺少基本的生活技能,因此要主動詢問孩子,通過電話和視頻幫助孩子解疑答惑;二是經濟領域,個人感覺大學生的錢是容易賺的,因為大學生較容易衝動消費,家長這時不能因為孩子在外地擔心孩子吃苦受罪就給大把大把的錢,結果發現還是不夠用,因此我建議家長與孩子約法三章,每月生活費固定數額,養成開源節流的理財習慣,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適時參加一些兼職,賺多賺少無所謂,主要是鍛鍊孩子的能力,為以後走出學校邁入社會做準備。

大四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學業任務基本完成,面臨著畢業繼而邁向社會的轉折點。這個階段家長與孩子溝通應注意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能因為在某個領域有關係就強迫孩子一定往自己安排的方向走,這時孩子已然經過大學的鍛鍊心智成熟,此時應把孩子當做平起平坐能真正交流談心的好朋友角色在徵得孩子的意見的基礎上適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讓孩子自我判斷選擇,即便孩子第一份工作碰壁失敗那也是他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經驗。

教育很複雜,以上是我總結的與孩子溝通的兩個關鍵期,總而言之,孩子是獨立發展的人,還是要相信孩子,與孩子攜手欣賞漫漫人生路的美麗風景。


雨村丶丶


做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很好,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裡始終是孩子,給父母幾點建議

第一,孩子上大學了,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自己拼搏

第二,這個時候孩子都是比較叛逆的,父母不能太過嘮叨,不然會讓孩子覺得很煩,雖然出發點是好的

第三,多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育童園


溝通啥啊,都上大學了,也就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秘密了,就讓大學生自己去參透人生,理解生活的意義吧。不能一遇到難題困難,就想著讓別人扶持一把。去過一過從前沒有過過的日子,受一受以前沒有受過的苦,這也是成長中的一種歷練。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是父母爺爺奶奶嬌生慣養了的,稍微一遇到事兒就像天塌下來似的,沒有一點兒擔當與責任。受一丁點兒委屈就心裡難受透頂,認為自己一輩子就完了。生活哪裡有這麼簡單啊,孩子,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每個人的路也是截然不同的,可以幫你一時,沒有人能幫你一輩子,自己的路自己去開拓去琢磨去克服途中遇到的荊棘與苦惱,這樣,你的生活就不單調了,就變得豐富多彩了。或許,有那麼一段時間你覺得自己過不了那道坎了,忍忍,沒有誰的一生是在風平浪靜當中度過的,更沒有誰的一生可以被奉為圭臬,當做楷模,當你覺得自己真的撐不下去的時候,那就放過自己吧。總之,沒有什麼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鐵樹之幻


上了大學的孩子就如同飛出籠子的小鳥,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父母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每天都盯著自己的小孩一舉一動了。這個時候,有效的溝通就會顯得非常的重要,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方面的困惑,但是溝通真的有那麼難嗎?沒有那麼難,只是需要我們自己要去做一些溝通上的改變。

需要適度關心

很多人上了大學可能並不在本地,環境的差異肯定也會造就各方面的不一樣。作為父母也不可能到孩子上大學的地方去看著他,那麼在平時的電話溝通過程中一定要關心關心他們,不要老一套的:現在在幹什麼?錢還夠嗎?考了多少分?問這些只會讓他們反感,而是要真正的問到點子上,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關心他的集體適應能力,讓他們在遠方覺得由父母的關心真的很幸福,也要非常樂意的去接你的電話,甚至會主動打電話關心你們。

還有一類父母屬於不主動聯繫孩子類型,對於孩子在校的情況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試問孩子怎麼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或者主動去關心父母與他人呢?

不需要過份的說教

據瞭解,大多數的大學生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一定會打電話給父母,或者自己需要消費時才首先想到父母,硬著頭皮給父母打電話,多數父母在電話那頭先呵斥一番,說教一通,至於小孩具體是什麼情況就懶得去思考了。其實在這個時候,聰明的父母不會去說教,而是去把情況瞭解清楚,對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判斷之後然後再用合理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知錯。

清楚孩子在校基本作息時間

對於這個細節,可能很多父母都做的不到位,雖然對孩子的大學生活也是想多瞭解一點,但是具體小孩上課時間、休息時間,接電話方便的時間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不主動提前瞭解清楚的。打一通電話過去,要不就沒接、要不就在通話中或者說現在正在上課,讓自己的心情很鬱悶,孩子的心情也不好,彼此基本沒交流到什麼。

要多理解與鼓勵孩子

有些小孩在沒上大學之前可能一直都是資優生,但是到了大學卻成了墊底的那一撥,很多家長是無法理解的。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鬆懈的那些人肯定成績就下來了。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要以理解的心情去幫孩子尋找原因,是不適應學校環境還是有其他心理方面的困惑或者是注意力在其他方面了。如果發現了原因,比如說自己的孩子有人際交往的困惑,那麼就要鼓勵他打開心門去建立自己的人際圈,這樣比一味的指責他、責難他有效果好的多。

不要對孩子的狀態太大驚小怪

有些小孩在沒上大學之前可能一直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基本上小孩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父母都瞭如指掌,因為在身邊好掌控。但上了大學之後,基本上只能靠電話、網絡聯繫。小孩免不了會在微信上發一些感慨,很多父母的神情立馬就緊張起來,其實也不怪,因為現在的問題學生、失聯、自殺的太多了,我們的確要有一定的警覺心,但是不要太大驚小怪,要不有可能你孩子下次發微信就會把你屏蔽。所以,“度”一定要掌控好。

多一份信任

很多父母說我把孩子當朋友對待,卻僅僅侷限於平時的稱呼沒有那麼一板一眼,但是真的碰到問題,父母的架子立馬就出來了。你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一隻腳已經跨入了社會,他早晚都是自己獨立地與外面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你不能以他位置去與他交流,你又如何真正的能把自己半輩子的社會閱歷傳授於他,避免他在外面少幾個跟頭呢?所以,不要做控制型家長,收起您的控制慾,以朋友的心態,給他足夠的空間,即便他犯了小錯沒關係,父母可以與他一起面對,找方法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他們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您才是孩子的終身導師。不管孩子在哪裡,家長學會和孩子多溝通,無疑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成才。







晚秋知音


孩子處在不同年齡段,親子溝通的方式也誚有差別。

大學生,其個性相對來講,比較成熟,所以,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應有差別,也更講藝術。

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不代表接受,但是,父母的態度上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的。遇到事情時,先要問孩子是怎麼想的。

注意,有一種情況是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孩子說他沒想法時,這個時候,父母千萬別急著說自己的觀點。因為孩子沒有想法,不代表他沒有排斥的觀點,所以,這個時候最巧妙的方式就是:孩子,你都大學生了,你該有一個自己的想法。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摸清孩子的真實意願。

在摸清孩子的底細後,再分析父母的觀點,只要我們態度誠懇,孩子是會認真考慮父母的觀點的。如果最終孩子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那麼,只要不是殺人放火娶別人家老婆這樣出格的事兒,給孩子一些犯錯的機會和權力,這樣孩子回過頭來會更佩服老人家的,今後也會更願意思考父母的建議。

如果孩子按自己的觀點去做,反而比按父母的思路去做效果更好,那就更加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嘛。

其次,做到四個字:良師益友。

所謂良師益友,就要在觀念上多服一些老,多承認年輕人的一些新穎想法。世界遲早交棒到年輕人手中,我們可以分享我們的見解和經驗,僅此而已。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認可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有責任心,更加努力地去不辜負父母的這份信任和寄託。

再次,切忌強加自己的觀點給孩子。

一方面,孩子大了,你強加不了,他天高皇帝遠的,在大學裡,不聽你的,你能耐他何?反而讓他今後有更多事情不敢告訴你,因為告訴你你就會用你的見解來干涉。另一方面,老一輩的觀點,在新時代不一定對。

最後,說一句。相信你的孩子,只有當你相信他們時,他們才有責任去為自己承擔,當你為他決策時,他們就真的永遠長不大了。


心理學視角


和孩子溝通的五大錦囊

第一個錦囊就叫做傾聽,做一個沉默式的傾聽者。

在心理諮詢室裡,老師和來訪者互動的時候,80%的時間都是用來傾聽的。

有一個小故事,一個記者在採訪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就問他:“假如你在飛機上飛機飛到半路發現沒有燃料了,但是飛機上只有一個降落傘包,你覺得降落傘包應該給誰?”

這個小孩馬上就回答:“當然給我。”這個時候聽眾都笑了,都說覺得這個小孩怎麼這麼小,就有這樣自私的想法呢?

然後這記者又問他,你為什麼覺得降落傘包給你更合適?小朋友就回答,因為我想拿著降落傘包去取燃料。

你們看,如果我們在和男孩交流的時候只選擇主觀臆斷,那麼肯定會曲解孩子的初衷。我們缺少太多對孩子的耐心了。

所以和男孩溝通時,爸爸媽媽如果抱著更多的耐心和好奇心,先學著沉默地聽孩子講幾分鐘,先不要主觀去判斷什麼,或許我們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男孩的世界。

第二個錦囊就是做一個反射式的傾聽者。

幫助你的孩子感到自己被傾聽,並且把事情想清楚的一個方法,就是練習反射式傾聽。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通過想象或者幻想,幼兒能從現實世界中解放出來,能在內心對事物進行操作和改變。

說直白點就是孩子有這樣一種神奇的特性,能夠通過想象獲得他內心的滿足感。即使這孩子內心仍覺得好遺憾,但知道有人能理解他的需求已經滿足了。

這個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只要將你聽到的反射給孩子回去,最好使用一些與你聽到的孩子所說的不同的詞語,舉個例子,你的孩子說:“我討厭誰誰。”家長就可以說:“你討厭你最好的朋友嗎?”

你的孩子可能會用力的點點頭,那麼恭喜你,這個時候你們就到了一種我前面所說的共情的狀態了,你的孩子認為你理解他了,你走進他的世界了。

你的這種重複一方面就代表著父母是在認真地傾聽孩子,同時也就激發了男孩繼續說下去的意願,那麼你們的溝通就會很順暢了。

第三個錦囊,在表達的時候儘可能的具體。

家長經常所謂的你能不能乖一點、乖兩點,你能別這樣做嗎?

這種男孩子是理解不了的。

在爸爸去哪兒裡面,沙溢面對安吉弟弟走丟的時候,選擇了是從情感和擔當出發,讓安吉明白自己沒有做好,而且是具體哪裡沒有做好。

第一個他告訴他,你沒有聽爸爸的話照顧好弟弟讓弟弟走丟了。第二個是告訴安吉,弟弟做錯事了可以說他,但打她就是你不對了,並且讓安吉好好自己去思考一下,下一次他該怎麼辦。

所以父母給孩子說話要儘量地具體去啟發他進行思考,給他提供一些信息。

究竟如何去啟發孩子去思考?

也就到了我們第四個錦囊,多問啟發性的問題。

太多的父母,我們在生活中會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可是你們卻不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在一個充滿同齡人壓力、時尚崇拜的社會中教孩子思考什麼而不是如何思考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的孩子只會依賴下一個專家去指點迷津,而不是運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家長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啟發性的句式,比如,當發生什麼時,可以問,你有什麼好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嗎?用這樣的語言去啟發孩子。

或者問:我對什麼事情感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覺得呢?這種溝通技巧會促使男孩子願意和你說的更多。

假如父母是和孩子商談的,一起去尋找出路的話,男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的,因為他感受到了你們是在一條戰線上,也不會有叛逆的發生。

第五個錦囊,就是演示的作用。

父母做比父母說有時更有效。男孩子就是一臺攝像機,他把他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嚐到的、感覺到的一切都記錄下來,存在他的潛意識裡,構成他人格的基礎,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搭建良好的父母關係也很重要,家長的吵架男孩子是看在眼裡的,並且會影響男孩的行為等等。

孩子在某一天可能會學著你們的溝通方式與你們進行交流,如果再加上一些肢體行為,對於慢慢成長起來男孩子來說,那就不單單是語言暴力了。

所以總結起來我們和男孩子溝通時要把握正面的原則,就是首先溝通也是有前奏的。

第一就是和男孩子溝通的位置,同時要把控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和孩子正式溝通時。

首先要學會做一個沉默的傾聽者,同時也會要做一個反射式的詢問者,接著就是學會用具體的表達方式掌握更多的去問孩子啟發性詢問的方式,同時在男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父母關係也尤為重要。

大家還可以加老師微信maotongxue110,瞭解更多育兒內容,更有千本精美繪本相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