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向死而生的奮鬥

王陽明神奇的心學 | 前言——向死而生的奮鬥

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餘姚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心學”創立者。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問學向道之心,以“學為聖人”為自己的崇高理想,孜孜不倦地在典籍中探求這方面的學問。後來在“陽明洞”築室隱居,因此以“陽明”為號。

王陽明三十五歲那年,因為上疏言事,替彈劾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劉瑾的戴銑等人申辯,被劉瑾殘酷迫害,判“廷杖四十”,被打得奄奄一息,死而復生,投入錦衣衛獄,最後被貶謫至窮山惡水的邊遠山區——貴州龍場。

在赴龍場的途中,王陽明也曾想過逃避現實,一走了之,但經過友人勸說及反覆思考,終於下定決心面對這艱難的人生之路,前往龍場,並因此賦詩一首: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太過空?

夜靜海濤三萬裡,

月明飛錫下天風。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那不畏艱難的求道精神,只要心中不滯於事,即使身處異常艱難的境地,一切榮辱得失不過如同浮雲飄過天空而已!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海濤拍岸,響徹萬里,雖然前路茫茫,其心如皎潔的明月,看淡世間名利,勇敢地接受命運的挑戰。

王陽明在龍場任驛丞的日子裡,儘管環境十分惡劣,處於缺衣少食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的境況,但他以一種堅定的求道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勵志修身不已。終於在一個夜晚,他領悟到了儒家湮沒已久的“格物致知”要旨,洞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徹悟了“知行合一”這種天地間的終極智慧,從而創立了影響後世的一門學說——陽明心學。

經過龍場悟道,獲得了大智慧的王陽明擔負起教化百姓、經世安邦的重任,由默默無聞的自我修養,轉為轟轟烈烈地大幹,以純粹“一片天理流行”的身心狀態和覺悟,做好了“內聖外王”的人間事業。

同時,王陽明繼續以講學的形式向世人闡述他的心學思想,他自“龍場悟道”後,獨倡“知行合一”,強調“心即理”,後來提出“致良知”說,發展了系統化的“心學”理論。

所謂“心即理”,意思是人之本心就是天地萬物的規律,蘊含著萬物之理,只要通過格物致知的實踐功夫,將各種矇蔽心體的閒思雜念拂去,便能認識本心中的“良知”,從而讓源於良知的本能智慧顯露出來。以此應事接物,則能心定神明,洞察到事物的本質規律,知行合一,順勢而行,事半而功倍。

後來,王陽明任南贛巡撫,以超絕的智慧和才幹,短時間內即剿滅盤踞江西各郡多年的眾多巨寇,並在寧王叛亂的緊急關頭,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僅用四十二天便生擒寧王,平定叛亂。以顯赫戰功一路升遷,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卒後諡號文成。

王陽明的一生,是知行合一、以生命實踐“致良知”的一生。

在他短短五十七年的人生之路中,可謂坎坷多難,但他總能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即使遭受迫害,蒙冤入獄,也不忘給獄友講習學問:“累累囹圄間,講誦未能綴。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悅。”更以詩明志:“我心良匪石,詎為戚欣動!”表明自己要做聖人的志向是非常堅定的,絕不像那種圓滑回轉的石頭,隨便就被悲傷或高興的心情所改變。

在徹底擊潰叛軍、活捉寧王后,王陽明說:“自經此大利害、大譭譽過來,一切得失榮辱,真如飄風之過耳,奚足以動吾一念?今日雖成此事功,亦不過一時良知之應跡,過眼便為浮雲,已忘之矣!”

王陽明悟到的心學,強調心如明鏡,不偏不倚,虛而應物,來之即照,往之不究。他對朋友賦詩云:“道自升沉寧有定,心存氣節不無偏。知君已得虛舟意,隨處風波只晏然。”指出一個人的內心只要有一種定見,有一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就能坦然面對變幻莫測的人生際遇,不論在什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能正確對待現實,沒有過於偏頗、怨天尤人的心理。

而當一個人破除了對一切境界的執著追求後,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統統拋棄,心與天地萬物同體,體驗到真正的大勇境界——善養吾浩然正氣,“無欲則剛,有容乃大”,那麼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險惡局面,都能保持從容自若的心境,遊刃有餘地加以處理,等事情過去後,便不在心中掛礙。

正因為如此,王陽明悟到了破除生死一念的關鍵所在:“人於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於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儘性至命之學。”

王陽明以極大的勇氣打通了生與死的隔閡後,終於能坦然地面對生死了。對他來說,“生死如晝夜”,生與死,就如晝夜交替一般自然,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思想境界,幫助他安然度過了“宸濠之亂”後最大的危機“忠泰之變”,悟出了“致良知”的精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微笑著對弟子周積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而後安然地瞑目逝去。

王陽明長期與學生及友人論學,宣傳自己的哲學思想和主旨。其著作主要有《陽明集》《居夷集》《撫夷集略》《五經臆說》《大學古本旁註》等。後來,他的學生徐愛、陸澄、薛侃、錢德洪等,把他的著作及論學的語錄、書信、詩賦等蒐集起來,輯成《王方成公全書》(現稱《王陽明全集》),共三十八卷。

其中,《傳習錄》單獨列為全書(集)第一篇,分上、中、下三卷,乃是王陽明哲學思想中的精華部分,也是研習心學的重要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