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當時並無混凝土,為何秦馳道千年不長草

一個地區的發展首先需要其和外界產生聯繫,所以修路是關鍵,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貧困地區國家都審批通過欲為其修建公路,連通當地和外界的聯繫。如今只要有錢修建一條公路根本不是問題,各種機器咔咔,人工只需要在旁邊操作,除了費錢其他的都省。高速公路更是連通省份之間的聯繫,可以促進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各取所需,保證工商業的發展。

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當時並無混凝土,為何秦馳道千年不長草

修建高速公路需要用到混凝土和瀝青,保證道路的平整,也保證道路不被野草“吞噬”,這些瀝青和混凝土將土地和道路層阻斷,讓野草無處可鑽,而且每天都大量的車輛行駛,野草是根本不可能在路面上長出來的。但是不具備這樣條件的秦朝,也誕生一條“高速公路”,而且這條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舊可以使用,而且路面上幾乎看不到野草的存在。

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當時並無混凝土,為何秦馳道千年不長草

秦馳道,又名秦直道,這條公路總長度達到八百公里,在修建完成到如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條公路在歷史上沿用了很多個朝代,但是清朝末年到如今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這條道路幾乎是處於一個荒廢的狀態,為何在路面上幾乎看不到野草?當年秦始皇為了修建這條公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將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由眾位大將和太子,還調用了三十萬精兵,他們為了這條路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當時並無混凝土,為何秦馳道千年不長草

在規劃路線的時候,畢竟之地需要經歷兩種土質,一種是沙漠,一種是黃土,沙漠區域本來就因為水分小,一般不會有植物長出。黃土是令施工隊比較頭疼的區域,這裡因為氣候環境非常適合植物生長,所以在這裡修建道路的時候,在設計的道路兩旁都是架起的大鍋,而鍋中是黃土,為了不讓草有生長的條件,他們便將黃土炒熟,在加入鹽鹼,這樣的土質下想讓它生長植物都難。

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當時並無混凝土,為何秦馳道千年不長草

專家在公路地下進行了土質採樣,確實發現了這樣的成分,由此可見古人在建造生產這一方面大腦是沒誰了。經過這樣的加工處理,這條兩千多年前的“高速公路”,即便是會上面出現裂縫,但是不依舊不影響使用,而且道路依舊的平整光滑,他們這種方法確實是值得佩服的。古人用實踐告訴我們,在沒有混凝土的時代,也依舊可以誕生長城、秦直道這樣恢弘的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