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的“斷舍離”:辭職只因“兩個孩子打架”, 新能源行業“天花板”更高

文一波的“断舍离”:辞职只因“两个孩子打架”, 新能源行业“天花板”更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馬維輝 北京報道

文一波坐在自己辦公室的黑色皮沙發上,向記者講述著他與啟迪桑德的故事。他的語速一如既往地快,很多問題都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這也符合他一貫直來直去的性格。

現在是4月24日,前天晚上,啟迪桑德剛剛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了文一波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申請辭去這家總市值180多億元公司的董事長、董事、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與此同時,啟迪桑德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也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名稱的議案》,將公司名稱由“啟迪桑德”變更為了“啟迪環境”。這家由文一波一手做大的企業,在名稱上實現了“去桑德化”。

一時間,有關文一波辭職原因的各種猜測塵囂甚上,還有人說他和他的桑德集團從此將退出環保產業。文一波表示,這些都是誤讀,自己辭職的原因是啟迪桑德引入戰略合作伙伴以後定位發生了改變,在水務領域與桑德集團旗下桑德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桑德國際”)等環保業務板塊發生了“打架”。為了讓兩邊都能夠放開手腳,他才決定辭去啟迪桑德的董事長一職。

“退出環保產業”更是無稽之談,辭職正是為了桑德國際能夠更好地在水務領域打拼,畢竟這家企業在市政、工業、農村等多個水務細分領域均有佈局,基礎良好,未來還將尋求私有化。

目前,文一波把70%的精力放在了新能源領域,這個行業“天花板”比環保產業更高,市場化更充分,想象空間也更大。文一波認為,到2025年之前,新能源汽車將全面建立起對燃油車的優勢,行業內也將誕生出千億規模的企業。

“兩個孩子打架”

“辭職的事是我主動提出的,其實也思考了很長時間,但一直想等年報出來後再宣佈。”文一波說。

這其中,最大的導火索是“兩個孩子打架”。大概從2017年開始,啟迪桑德與桑德國際就經常在水務項目上“打架”。有時會出現同一個項目,兩撥人馬去投標,都打著桑德的旗號,法人代表都是文一波,業主那邊反應就“不太好”。

一開始,文一波也給幾個項目“勸過架”,結果最後兩邊都有怨言,有人覺得他偏心,有人覺得他“挑肥揀瘦”。

手心手背都是肉,這種夾在中間的狀況讓文一波覺得很為難。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他感覺自己有些“勸不動”了。

“兩邊都覺得自己實力沒問題,都對我說項目一定能夠拿下,而我也沒法裁判。”文一波說,他試著建立一個“註冊機制”來協調,但效果也不理想。

後來,有了新項目以後,就經常發生兩邊都去投標,但因為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最後不得不廢標的情況,去年一年就發生了好幾起,白白喪失了很多市場機會。

“所以我想,與其互相抱怨,還不如干脆撤出來。一方面我在啟迪桑德只是小股東,另一方面也應該做出一個姿態。兩家人誰都可以做,用不著我來裁判,大家純粹按照市場規則來競爭。”文一波說,“反正市場上這麼多公司,多一家不多,少一家也不少。”

引入戰略合作伙伴之後

其實,最早的時候,啟迪桑德與桑德國際是不“打架”的。

那個時候,啟迪桑德還叫“桑德環境”,是桑德集團旗下專門從事固廢業務的板塊。桑德集團下面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一是做固廢的桑德環境,二是做水務的桑德國際,三是做新能源的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桑頓新能源”),三個板塊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大家各做各的。

2015年,桑德集團引入戰略合作伙伴,以70億元的價格轉讓了桑德環境2.52億股股份。從那以後,桑德環境的第一大股東變成啟迪科服,實際控制人則是清華控股,名字也變更為了啟迪桑德。

新股東進來以後,啟迪桑德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啟迪桑德與桑德集團的大股東都是文一波,所以他有一個同業禁止的承諾。新股東進來以後,以前的承諾就失效了,啟迪桑德又看好水務業務,所以自然就會與桑德集團的關聯公司產業發生競爭。

“辭職其實也沒什麼可糾結的,我還是啟迪桑德的重要股東,也是希望公司發展得更好,股票保值增值,辭職也同樣是為了這一目標。”文一波說,“當初選擇啟迪控股的時候,就是因為雙方有清華的淵源,彼此之間信任度比較高。現在辭職也同樣是基於這種信任,哪怕將來承受一點波折也沒關係。”

“退出環保產業純屬無稽之談”

辭職後,有人說桑德集團退出了環保產業。文一波表示這純屬無稽之談,在水務領域,桑德集團旗下還有桑德國際,它在工業、市政、農村等各個細分領域都有深厚的技術底蘊,不可能浪費掉。

“桑德這兩個字在業內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很多人主動找我們來談合作,就是因為我們有業績、有資質、有團隊、有技術,大家都看中桑德集團20多年曆史的品牌和底蘊。”文一波說。

目前,桑德國際也在私有化,沒有了啟迪桑德的約束,合作可以更方便、自由。

而在啟迪桑德那邊,桑德集團也保留了兩個董事席位,只是文一波個人退了出來。文一波表示,股東對於他的戰略還是認可的,而且啟迪控股在互聯網、大數據領域及政府協同方面還有一些資源和優勢,未來還有可能在他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不過,經歷了20多年的摸爬滾打,文一波發現,環保產業特別是市政領域,是一個“跟政策密切程度非常近”的產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這個產業施展受限。

“過去,我確實有一些想法,希望中國能夠出現威立雅、蘇伊士這樣大型的環保企業,但後來發現有些想法實現起來還是比較難的,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改變大環境。”他說,“所以我自己的興趣也發生了變化,開始關注新能源,因為這一領域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天花板’也更高。”

“新能源領域將產生千億級企業”

2011年,桑頓新能源成立,但真正開始深度介入新能源行業還是2015年。那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突然爆發。

經過研究,文一波發現新能源汽車的大勢已是不可逆轉。到了下一代固態電池之時,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快充更方便,再加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體驗將足夠好,全面建立起對燃油車的優勢。

在新能源汽車裡,動力電池位於核心地位,相當於燃油車的發動機。所以,文一波把目標瞄準了動力電池的研發製造。他表示,做企業很多東西是相通的,自己做了20多年企業,知道怎麼把最優勢的資源配置到最關鍵的領域,把握大方向也一直是他的強項。

例如,作為清華出身的理工男,他一直信奉技術至上。桑頓新能源每年的研發投入也超過了10%,這讓他們的產品在各項技術指標上表現還都不錯,贏得了一汽、廣汽、長安、北汽、吉利等大型車企的青睞。

“經過了上一輪的騙補風波,現在留下來的車企都是‘真玩的’,所以就需要真正好的動力電池。同時,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高端,爆款也越來越多,一款車的年銷量就能達到5萬多臺,對電池的需求量也更大了。”文一波說。

今年,有好幾家車企向文一波表示,每年至少要保證他們5GWh電池的供貨量。而以桑頓新能源現在的產能,即使365天滿負荷生產也只能達到8GWh的年產量,所以未來必須要擴大產能。

此外,桑德集團還佈局了互聯網+電池回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廢電池材料再生等細分領域,它旗下的湖南鴻捷新材料有限公司擁有廢舊電池等有色金屬廢料回收與循環再造、鋰電池基礎性原材料生產關鍵技術研發、新能源技術推廣以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能力,可以實現從廢舊電池到高端動力電池材料的循環產業閉環。

目前,文一波已經把自己70%的精力都投入在了新能源方面,因為這一市場正處於競爭“卡位”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今年排不進行業前十,明年進不了前五,那麼後面就會比較困難了。”文一波說。

新能源產業的特點是“強者恆強”,企業要麼成為寡頭,要麼死掉。未來,單個新能源企業的規模將是千億級別的。

文一波表示,桑頓新能源未來也計劃上市。“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上科創板,但我不著急。上市方面我也上過幾家企業了,要上肯定是搞個大藍籌,體量要足夠大,明後年再說。”他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