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贏家為什麼很少是聰明人

聰明人為什麼很少成為大贏家?年輕時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

直到前幾年指導孩子參加機器人比賽,讓我有機會深入的觀察和分析,終於我認識到這其實是一條客觀規律。

小學生的樂高機器人比賽規則是這樣的:左右目標各是三個同心圓,現場有裁判指定讓你用機器人小車把一個倒扣的紙杯推到左或者右的目標區域並計時,如果杯子完全在最內圈的圓中則記滿分二十分,否則出一層扣一分,一共推兩次,滿分四十分,同樣分數的情況下用時短者勝。前三名一等獎,然後幾個二等獎,幾個三等獎。

人生的大贏家為什麼很少是聰明人

我的孩子參加過好幾次這項比賽,每次都只能拿到二三等獎,卻從未拿過第一,而跟他同組的孩子,卻有幾個拿過一等獎。頭一年的時候我以為是別人的水平更高,兩三次以後就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有我這樣的老爸分析指導,所以,我們掌握了一系列的技術和方法,我們編寫的程序很有技術,它可以通過控制加速度避免車輪在啟動停止以及轉向時打滑,我們也研究了出發技術,找準參照點,正確擺放小車位置,我們能夠做到拿滿分的概率在95%以上,另外5%的情況下也只會被扣一分。

同組的其他孩子就比較隨性,他們並不明白如何把準確率提高,所以他們總是隨便一擺就跑,他們的車也不控制速度,就是傻跑,所以,他們拿滿分的幾率不到10%。但是,一旦拿到滿分,那麼他們有一個至為關鍵的優勢:快。他們從不花時間去瞄準,他們的車也是滿功率猛衝。所以,萬一他們運氣好了,碰中了滿分,那他就能贏你。所以,在他們那個三四個孩子小組裡,我的孩子在八成的情況下會拿第一,其他幾個孩子偶爾會撞中幾次。

最終我終於想明白了,在這樣的比賽裡,誰能拿到冠軍並不是由優秀選手拿滿分的概率決定的,而是由瞎比的那些人蒙中的概率決定的。

當比賽中出現一個瞎蒙的選手時,假定他蒙中的概率是10%,你拿冠軍的概率是90%,當有兩個對手時,你贏的概率就下降到了81%。有十個競爭對手時,你拿冠軍得概率下降到34%,一百個對手時則下降到了,2.656e-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那種孩子的機器人比賽,通常有數百人參加,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瞎蒙的!而幾百個瞎蒙的孩子裡有兩三個蒙對滿分的概率也幾乎是百分之百。

於是乎,你就會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優秀的選手通常只能拿到二三等獎,但是他們每次都能拿到,而一等獎永遠被撞大運的選手攬走,也許他一輩子就中了這一次大獎。

人生的大贏家為什麼很少是聰明人

在我們日常的其他事務中,其實這個現象的存在是相當普遍的。聰明人的關鍵優勢在於水平,通常在一對一競爭中會佔據絕對優勢,但是,競爭極少是一對一的,往往是千軍萬馬在同一個市場上搏殺,這時任何智商都會敗於胡打亂撞的關鍵優勢:快!

胡打亂撞者幾乎全死了,但是總會有個別撞中就成了,而一旦撞中,那麼,你再聰明也不如撞中的那個人更快,他才是贏家。

所以,在現實中,成功與智力其實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成功並不是由聰明人成功的概率,而是由冒險者失敗的概率決定的。聰明人的標準像並不是人生贏家,他可以靠聰明比絕大多數人過得都好,但是,也就是個二等獎,不能再多了,真正的成功者只會出自於胡打亂撞的冒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