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中國是佛教的盛地,很多朝代對佛教也是推崇之極,如唐朝的武則天、隋朝的隋文帝、隋煬帝、後期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廟堂敲魚的和尚出身。

在佛教高僧代出的年代,有一位出身醫學世家,但卻遁入空門,遁入空門後卻拜了道家為師,有了師傅不專研道術,偏對帝王師策感興趣,被尊為帝王師後卻又回到了廟堂敲起了木魚。。。。

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這位的人生總之就是兩個字:折騰

姚廣孝,被後世稱為史上第一奇僧,披著袈裟完成了巔峰的仕途之旅。

姚廣孝的祖輩都是治病救人的醫生,但到了姚廣孝這就算是止步了,他天生對做醫生不感冒,在元朝末年,天下即將大亂之時,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就自作主張的削髮為僧,遁入空門,法號道衍。

十四歲,這個年紀正是努力學習,求取功名的最佳階段,也是當時諸侯割據、英雄輩出的風雲時代,而這個少年竟然遁入空門,他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這個小僧人當然不會閒著,他雖進入佛門但不知道腦子裡怎麼想的,拜了一位道士師傅,學習陰陽術數學,什麼是陰陽術數學呢?其實就是追求宇宙基本規律的一門學問。

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一日,道衍閒來無事,下山遊覽,遇到一位算命先生,道衍本來不予理會,他對自己的命運定律,一項都是由己不由天,正待從旁經過時,算命先生狠狠的盯著這個少年和尚:“你這和尚,眼小體大,一定嗜殺成性,將來可為帝王之師啊!,”道衍一聽,看來這先生還有點能耐,竟然能知道心中所想,於是,與算命先生結為知己。

雖然有算命先生的說法,但當時的新皇帝已經誕生,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天下已經一統,並逐漸走上正軌,看來大有千秋盛世之勢。

道衍本就不是個可以安心修佛的主,雖然大勢已定,但他依然在靜靜的等待機會,終於有一天,朱元璋下令,天下但凡精通儒學的和尚,都可以參加禮部的官員招考,優秀者還俗封官。但畢竟道衍這幾年一門心思鼓搗旁門左道的了,對這些科考的書卷根本就沒怎麼摸過,自然考不上優秀的成績,失望之餘,也只能回去敲木魚繼續等待了。

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時光如梭 ,不知不覺又過去了好多年,道濟苦苦的等待,在光陰中磨練自己的意志與耐心,等待著機會的再次到來。

公元1332年,朱元璋的馬皇后去世,朱元璋廣招天下高僧,把高僧們分給他的兒子們,讓他們在封地修造寺廟,為馬皇后誦經祈福,道衍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積極應徵,這時候的道衍已經在佛教圈有了一定的名氣,再加上朝中有人推薦,順利入選。

在入選中道衍見到了朱元璋的皇子們,在眾多皇子裡他一眼就看中了當時的四皇子朱棣,道衍走到朱棣面前,拿出一定白色的帽子說:“王爺,貧僧給您獻上一定白帽子。”朱棣本來是瞧不上這個三角眼,體態又胖的和尚,但聽到道衍的話,他瞬間明白了這個白帽子的意思,朱棣現在就是王爺,王上加白自然就是皇帝的皇了啊,這個和尚不僅會拍馬屁,而且也很聰明,當即就像朱元璋請求要了道衍帶走了,這一年道衍四十有七。

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朱棣被封為燕王,帶著道衍回到了北京,任命他為慶壽寺的主持,在同僧人眼裡,這可是一個令人羨慕不已的職位,一個其貌不揚的和尚,一步登上了主持的寶座,但在道衍眼裡,一個小小的主持根本就無法讓他提起興致。

當上主持之後,道衍卻經常不在寺裡,他沒事就去王府找朱棣聊天,聊來聊去的主題只有一個:造反

朱棣的確也是個很有野心的王爺,但心裡的這個秘密一直沒對人說起,看到道衍天天不厭其煩的在他面前搗鼓他造反,他表面不動聲色,但心裡除了對道衍這個和尚的好奇外,心裡卻已經對造反動了心思,終於在道衍六十四歲這一年,朱元璋病逝,長孫朱允炆即位,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在大臣的慫恿下展開“削藩”活動,好幾位藩王都在此次活動中被剝奪了權力。

朱棣也陷入了“削藩”的危機中,他不想坐以待斃,但又對造反沒有信心,這時,道衍這個和尚卻膽大包天的找來了當年結交的那個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見了朱棣說:“您命中註定帝王命,別辜負了老天給你的好命。”朱棣終於吃了個定心丸,全面隱蔽的整頓軍隊,囤積糧食,聯絡其他藩王,為造反做足了準備。終於,建文帝把“削藩”的目標對準了朱棣, 但朱棣早已有了準備,此時以“清君側”為名,聚眾起兵,也就有了被後世所傳的”靖難之役。”

帝王師-道衍,張弛有度的“奇”和尚

在朱棣起兵的期間,道衍也忙的不亦樂乎,他首先留守燕京,坐鎮燕國,打退了明軍幾次的偷襲和包圍。朱棣在作戰過程中因為大將張玉的折損,信心驟減,在幾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道衍不斷的給朱棣增加信心,鼓舞士氣。在朱棣圍困濟南四個月之久依然無法攻克的情況下,勸朱棣班師休整,以防被別人圍剿。並在後面的作戰中,為朱棣確立了“不攻周邊,直奔南京“的基本戰略,從而使得朱棣避免師老兵疲打消耗戰的劣勢,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主要敵人。

道衍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充當了一部分軍師的責任,還真是帝王師的風範,朱棣功成之後,道衍被評為一等功、資善大夫、太子少師,送了一所大宅子,還有兩名美女,並令道衍還俗,恢復出家前的姓-姚,並賜名廣孝,但道衍何等聰明,他太知道”狡兔死,良弓藏“的道理了,他什麼也不要,退回了宅子跟美女,每天除了上朝外,其餘時間就是穿著袈裟,呆在他的廟裡敲他的木魚。道衍的行為讓朱棣放了心,於是也就不再勉強他從政,而是讓他負責修編《永樂大典》。

姚廣孝-道衍,一個傳奇又奇葩的和尚,他從來沒有被身份所限制想象,更沒有放棄行動,在四十七歲的時候依然堅持自己的目標,但目標達成後卻並沒有因慾望而衝昏頭腦,反而低調歸寺,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功成身退,一身袈裟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這個頭腦、膽氣、信念、心胸真是可與歷代的謀士比肩,道衍死後更是無限哀榮,成就了一代奇僧的帝師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