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0 VS F22專題

J20戰鬥機作為中國空軍的第一種第五代戰鬥機,已經於2017年正式裝備部隊。這款集中國航空工業先進技術之大成的尖端戰機,採用的是一款怎樣的火控雷達?官方目前沒有公開。那麼,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解開這個火控雷達之謎。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雷達技術近些年的發展。從我國海空軍雷達上次換代的時間來看,在2005年左右普遍換裝了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空警2000預警機於2005年服役。裝備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的052C驅逐艦於2005年服役。戰鬥機使用的主動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宣佈研製成功是在2008年,相差不過兩三年時間。該雷達在2009年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時國內軍事專家評價,其設計水平與美國F22戰鬥機上的AN/APG-77雷達相當。上次雷達換代距今已有十年有餘,從時間上來看,足夠再研製一代新型雷達。事實上正是如此,我國陸海空三軍已進入數字陣列雷達大規模換裝時期。

J20火控雷達之謎 | J20 VS F22專題

相控陣雷達發展歷程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雷達技術領軍人物之一吳曼青院士在成功試驗的基礎上,率先提出“數字陣列雷達”概念,並帶領團隊成功研製了國內第一個數字T/R組件及國內首個數字陣列雷達試驗系統。2007年,吳曼青院士就創造性地提出“小平臺、大預警、高性能、新一代”的新一代預警機發展構想,空警500預警機從立項到設計定型,僅用了3年時間。2011年,吳曼青及其團隊成功實現某重大雷達技術從體制到關鍵技術、從部件到系統的多項自主創新,整體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基於該項技術研製的演示驗證系統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吳曼青團隊還成功研製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魂芯一號”,打破了國外高端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對中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壟斷,其性能達到國際主流廠商主力產品性能的6倍以上,成功應用在國產空警500預警機上。這裡提到的從體制到關鍵技術中的體制指的就是數字陣列技術,因為2011年國內外的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早已服役,能被稱為體制自主創新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只能是更新一代的數字陣列技術。這裡部件的自主創新之一應該就是“魂芯一號”DSP芯片。裝備數字陣列雷達的空警500預警機,從立項到研製成功只用了三年時間,2011年完成的演示驗證系統應該就是空警500雷達的演示驗證系統。那麼從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空警500研製成功的時間可能在2012年,最晚2013年。此後空警500預警機被拍到塗上軍徽服役的照片出現在2014年。之後就是在2015年抗戰勝利日閱兵式上,飛過天安門廣場。

去年年初,澎湃新聞採訪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鬍明春。胡明春談到:經過幾十年的不斷髮展,我國雷達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領跑”。比如我們的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機載預警雷達採用的是世界最領先的技術體制。這裡說的世界最領先的技術體制就是數字陣列技術,既然空警500預警機上的雷達是數字陣列雷達,那麼我們最新的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也是數字陣列雷達。到了J20這裡,自然也是數字陣列雷達。

從研製進度上來看,空警500預警機從立項到研製成功只用了三年時間。而J20火控雷達的複雜程度沒有預警雷達高,在前面有空警500探路的情況下,研製時間應該不會超過三年。如果J20的火控雷達晚於空警500項目一年啟動,在空警500研製成功一年後完成研製工作,也就是到2013年左右完成研製,應該是個合理的推測。即使J20用的火控雷達在空警500預警雷達的演示驗證系統研製成功後才開始研製,而且也要花三年時間研製,那麼最遲2017年我們也會拿到採用數字陣列技術的J20火控雷達。J20試飛早期也沒有安裝火控雷達,從時間進度上看也是來得及的。作為空軍天字一號工程的J20,不可能放著先進技術不用。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確定J20戰鬥機裝備的火控雷達應該是數字陣列雷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