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元宵,與期頤老兵同歡慶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2019年2月18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興寧市陽光義工協會在梅州市興寧市開展“和客家抗戰老兵鬧元宵”活動。在客家地區,因為客家話中的“燈”與“丁”諧音,賞燈成為元宵活動的“重頭戲”,每年元宵節都被賦予了重要意義。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觀賞花燈歡度佳節,閤家團聚共敘家常。大家寄望新的一年能人丁興旺、家庭和睦。

1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為了在元宵節給老兵爺爺包上一頓美味的餃子,志願者們早早就來到市場,挑選新鮮材料。上午志願者們首先拜訪的是興寧市合水鎮的98歲抗戰老兵曾運華爺爺。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儘管曾爺爺腿腳不太利索,需要拄拐,但他還是早早就在門口等候遠道而來的志願者。見到大家時,更是開心地拉著他們的手不願鬆開,為大家講述著那段炮火轟鳴的故事。民國28年,17歲的他自願報名參軍後加入66軍159師2連3排的機槍連,在興寧經簡單訓練後就奔赴前線。

在桂南會戰中,曹運華接替犧牲的機槍手掩護部隊撤離,與日軍奮戰三天三夜才將之打退。後遭到敵機瘋狂報復,地面血流成河。當他萬幸從死人堆中爬出,左手已被炸掉兩根手指雙腿上血肉模糊,嵌滿沙石與碎彈片

他說“我不怕死,但那種疼痛無法忍受啊”。志願者紛紛稱讚老人的當年勇,他緩緩地說到:“功勞都是大家的,部隊給兄弟們加了菜。”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這邊的幾位志願者與爺爺聊地正歡,另一邊的志願者夥伴們也正在包著餃子,為曾爺爺準備一頓不一樣的元宵節佳餚,一個個的餃子裡都包含著對老兵爺爺深深的關懷與致敬。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最令大家感動的是,雖然曾爺爺腿腳不方便,但仍堅持要親自端著盛滿餃子的碗,步履蹣跚地走去奶奶的房間,為她送去屬於元宵節的味道。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原本是奶奶照顧著曾爺爺的起居生活,但由於遭受股骨斷裂,這兩年來奶奶都只能臥病在床。從此,曾爺爺每天都親自給妻子餵飯。98歲的丈夫,92歲的妻子,這是一段相伴了70多年的愛。他們在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現實社會的抨擊後,依然不離不棄,融入到對方的生命中,讓大家看了著實心生羨慕。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在離開曾運華爺爺家前,我們與他拍了一張合照。雖然只與爺爺相處了3個多小時,但在這位抗戰老兵的身上不僅能夠感受當年的英勇,更能感受到他身為丈夫的一份擔當。

2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剛與曾運華爺爺分別,志願者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石馬鎮百歲抗戰老兵何慶富爺爺的家。雖然何爺爺今年已經101歲,但他依然精神矍鑠,腿腳利索,看到志願者們高興的連忙招呼著坐下,雖然爺爺耳朵不太靈敏,但還是一直和大家重複表達元宵祝福:“祝你們元宵快樂!萬事如意!我們身為中國人,要團結一心,團團圓圓!”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隨後,何慶富爺爺拿出自己所獲得的紀念章向來客展示,並講述自己當年的抗戰故事:在1938年時他自願參軍了。當時沒人肯自願當兵,他是第一個自告奮勇報名參軍的。何爺爺表示,在那個關頭已經不懼怕犧牲了

入伍後,何慶富被編入在66軍160師軍需處會計室,負責“打算盤”——團部糧食採購庶務,發軍餉。何老一直沒有上過前線打仗,也只打過一次槍,沒有機會直面敵人。最後老人帶著些許失落說道“很慚愧,沒有對國家作什麼貢獻”。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飯後,大家與爺爺一起在院子裡觀賞煙花。絢爛的煙花在天空中轉瞬即逝,掛在爺爺臉上的笑容久久未褪去,“這煙花真好看!”志願者笑著說道:“爺爺,煙花再好看也比不上您最真摯的笑容啊!”在賞燈節的這天,志願者們與何爺爺及其家人留下了只屬於彼此的美好回憶。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抗戰老兵的一生,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奮勇地走上了戰場,闖過戰爭的硝煙,走出滄桑;如今歸來,當年的鐵骨已消磨在生活的瑣碎裡,而他們的餘生也將在歲月中消逝。留下每一張屬於他們的照片,是留下他們和這時代聯繫的最好證據,更是留下一份珍貴柔軟的記憶。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圖源:芭蕉小築

这个元宵,与期颐老兵同欢庆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