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復旦大學民商法考研+法考經驗貼

一、總述

(一)選擇與取捨

選擇與取捨

到了四月,相信大家心中其實也已經有了答案。而我能提供的關於“做選擇”的抽象標準,無非也就是很普通的“一看意願,二看能力”。因此,下面我主要展開的只是自己去年做選擇的考量。

1.考研和法考要一起準備嗎?

要一起準備。第一,因為“考上研有書讀”是我從沒想過要退讓的目標,所以在我這裡,要討論的只是要不要把“準備法考”作為“考上研”的工具,而我的目標院校復旦大學的專業課一法學概論的考察特點(下文詳述),決定了法考確實可以是一柄能讓我有書可讀的利器。第二,從可能性上看,在法考元年2018之前的司考年代,不乏司考通過之後亦考上名校學碩的師兄師姐,說明9月末乃至國慶再全身心投入考研,從時間上看,至少不是一條必死之路(當然還要看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複習風格與經驗帖上的師兄師姐是否近似)。但時間上的變數是法考變成一年兩考,所以最開始,我的計劃其實是準備客觀題之後便放棄主觀題,轉而立馬投身考研(但之後還是隨大流硬著頭皮考了主觀題),從而減少變量,增加上岸機會。第三,我個人純粹很不想在自習室枯坐兩年,而寧願一年承擔更大風險、透支更多精力爭取一舉兼得,從而換取第二年的悠閒自在。

2.選擇什麼學校(默認是學碩)

這當然就是一個更主觀的選擇啦:有人看城市,有人看學校專業實力,有人想同城戀愛,有人甚至只是想繼續打辯論,因此沒什麼好討論的。故而,下面僅在“如何判斷我有多大把握考上它”的維度上提供建議,進而幫助大家明晰選擇。

第一,看真題風格和歷年得分狀況,比如人大的民商真題穩健,則更適合基本功紮實厚重的同學。而復旦民商的真題風格詭譎,則更適合廣泛涉獵、有一定金融背景或是本科有一定商法基礎的同學(主要是指證券、票據等商行為法)。而往年的得分狀況和分數分佈,則是在對自己適合的風格定性之後進一步對自己的情況量化評估的座標系。所以,建議大家下載幾個有意願的學校近三年的真題和今年的複試名單和擬錄取名單,認真比對權衡。

第二,看自己的“近期專業課應試能力”。方法論是認真回顧在自己本科時期,如果有一兩次認認真真準備了專業課期末考試之後,是否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哪怕只是一兩門都可以)。具言之,我自己的本科期末考試,最好的時候考過學院第一,考砸的時候也不算太少,不過客觀來說,我的成績起伏還算大致是與同時段備考的努力程度呈正相關的,所以這也是我去年想衝一把填報名校民商的底氣之一。

第三,看複試刷人比例與目標院校有無高分保護。複試比例的重要性不證自明,刷人越多,容錯越小,那麼選擇就該更加謹慎。比如復旦今年不同學碩方向幾乎全都是刷掉1/2的人,以及聽說南大民商今年複試全軍覆沒、一個沒招,就還是壓力挺大的,所以建議大家窮盡一切能查到信息的渠道,做到心中有數,再行抉擇。至於“高分保護”,是指院校會更傾向於錄取初試的前幾名。就復旦2019學碩考研複試情況而言,我認為不太存在“高分保護”的情況。首先從計分規則上看,初試成績(還要換算成百分制)僅佔50%的權重,所以即使是初試一二名,倘若複試表現不佳,仍然有被刷的風險,並且,實際上也確實有學碩方向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再者,學碩每個方向統招的人數都是個位數,要說存在絕對的“安全區域”,實際是不太現實的。概言之,如果目標院校複試沒有高分保護,可預見性確實會有所降低,但也因此會給初試失誤的人通過出色的複試表現彌補的逆襲機會,因此,相當需要自己權衡利弊。

(二)備考時間總軸

備考時間總軸

1.考研:

(1)三月初到四月底。由於同時期還在經常連續幾天幾天地熬夜討論辯題打比賽、以及有一些要點名的課不得不上,所以我當時白天的有效學習時間其實是比較短的,大約一天4到6個小時,主要任務是閱讀所有專業課的考研參考書目,在書上標註真題,理解並初步記憶專業書的框架和思路(先民商,後法概)。

(2)法考客觀題出分(9月27號)到法考主觀題(10月20號)之前:開始著手背誦法概專業課和民法教材,並用Word整理法概的重點學科和商法背誦講義(可以甩開教材的那種筆記)

(3)法考主觀題結束(10月20日)至考研初試前夕(12月22號):整理完所有筆記,閱讀相關論文並背書

(4)考研初試公佈成績(2月15日)至考研複試前夕(3月19日):重新背書,閱讀熱點論文並做摘錄

2.法考:

(1)5月1號至9月22號:全身心法考

(不過其中要扣除15天到20天準備期末考試的時間)

(2)10月7號至10月20號:每晚看一個半小時法考主觀題講義或者看兩三個司法部的官方案例解析。

(三) 心態

心態

1.少自我感動。不要輕易用【坐在自習室的時間、熬到多晚的夜或者手寫了多少頁的美麗筆記】來定義自己的努力程度。自我感動的可怕之處,在於潛移默化地虛化自己對自己知識掌握程度的認知,並不負責任地拔高對自己的期望值,從而影響對自己下一階段複習計劃的調整,乃至降低抗挫折能力。

2.別輕言放棄。備考年崩潰是很正常的事情,失眠是更正常的事情。我去年一整年雖然沒有真的到“崩潰”的程度過,但是“真的不想學了”的念頭偶爾還是有的,這個時候就果斷買杯全糖奶茶回宿舍洗個澡躺床看劇聊天吧(或者其他適合你的減壓方式),第二天一大早哪怕憑著“又摸魚了”的愧疚之心也能幫你早起好好做人,不過別太頻繁地假借崩潰摸魚也就是了,一週最多一次。

3.別太緊繃,輕鬆一點。每天的學習日程一旦完成就不要再想著熬夜加班加點,休息是為了走的更遠。坦白說,去年最緊張的備考時期,我差不多也在每天晚上洗完澡躲在床簾裡實時追完了很多國內外熱播劇。但是,前提一定是當天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了,且不會因為追劇追得太瘋導致第二天早上直接起不來。要放鬆,但更要節制。

二、法考篇

(一)學科老

學科老師選擇

由於已經有很多經驗帖對這一部分講的相當細緻了,因此我只是簡單列舉出我所選擇的全部老師,再重點介紹幾位我個人特別喜歡的老師。

1.我的選擇

民法:鍾秀勇、刑法:徐光華、民訴:戴鵬、刑訴:左寧、商經:郄鵬恩、行政法:李佳、三國法:楊帆、理論法:杜洪波

2.重點介紹

首先重點推薦徐光華老師。第一,徐光華老師講課其實沒有旗幟鮮明地要站行為無價值或是結果無價值哪一邊,而是以歷年真題為論據,詳細論證並闡明命題人對不同類型案件更可能多傾向於哪一種立場,以及命題人態度的逐年轉變。簡單來說,一切以摸透命題人的心思從而做對題為導向;其次,徐光華老師用通俗的詞條概括重點理論和分則罪名的能力比較強,更有助於幫我們做客觀題的時候精準判斷;最後,徐光華老師壓題準。

其次,推薦商經的郄鵬恩老師和行政法的李佳老師。較之於人氣王李佳老師,郄鵬恩希希老師的實力就明顯被市場低估啦。在我看來,二位的通俗化表達功力起碼是不相上下的。此外,我相當喜歡她對公司法編排的體例,即以公司成立、運行和消亡為主線或公因式,而把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制度對比作為主線下的分支,並以表格形式對照講解,這種思維進路也對我後期的考研商法學習打下了相當堅實的基礎。至於網紅李佳老師,就更不用我多說了,哪怕是最後的考前三小時講義都會讓你覺得沒有一秒被浪費了,以及沒有一秒是無聊的。

第三,推薦刑訴的左寧老師和理論法的杜洪波老師。左老師的播音腔太舒服了,以及二輪三輪視頻的時候,他會很體帖地帶著學生迅速記憶一遍任意一章的框架結構,相當照顧考生的遺忘週期。至於杜洪波老師,則是憲法的口訣很管用,主觀題的技巧更是受用無窮(對考研寫論述題也有用)。

(二)

複習安排

1.第一輪複習

(1)時間軸

5.1至5.15:刑法→5.16至5.31:民法→6.1至6.6:民訴→6.7至6.14:刑訴→6.14至6.15:商經(未完)→6.16至6.30:期末複習(由於本身也要複習國經、國私和法理學進階,故同時期也算過掉三國和法理的一輪)→7.1至7.3:商經、三國收尾→7.4至7.7:理論法收尾→7.8至7.15:行政法(由於起初用的徐金桂,但實在很不適應,做題也錯很多,所以最後兩三天還是在喜馬拉雅上,連帶著走路吃飯的時間,聽完了李佳所有精講音頻)

(2)每日安排

時間上,大約是每天10到11個小時(所以我的專業課能逃則逃了)。至於早上幾點起晚上幾點結束,我自己也是會調整的,不過學習總時長一定要保證。具體而言,我每天都是“跟視頻課——做真題並批改訂正——背誦記憶當天的內容”三部曲,爭取第一次就把記憶強化到極致。不過三部曲之中有個問題,那就是“當天的真題要不要當天做”。我之前也是認為,如果趁熱打鐵地做與課相應的真題,會不會使準確率虛高,從而降低真題的效用。但是,站在現在回顧去年的備考,我反而覺得即便是有一點虛高也無所謂,只要認認真真做了題,那就是可以強化記憶的。並且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記得當天的知識點,但卻還是做錯了(並且這可能才是法考客觀題的常態),這個時候反而是能從真題命題的維度,當即深化對同一個點縱深的理解。而如果堆著等過幾天再做,很可能你就再也做不完了(也是我去年的教訓)。

2.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的方式,我是幾乎全部借鑑的一個本校去年考研中政民商師姐的方式,用過之後也覺得效果很好,在此也推薦給大家。首先,從複習方式上,相較於第一輪的聽課,主動地背書絕對應該變成主要複習方式(尤其是為了考研的法概也該拼命背書),當然,由於第二輪的視頻也不多,時間允許的話當然可以繼續聽;其次,從複習材料上,民、刑如果自己一輪有做筆記就背筆記,其餘科目建議直接背二輪講義;最後,複習順序是按照司考的卷三→卷二→卷一的順序,由於卷三和卷二對理解的要求更高,因此放在意志力最強的前期攻克。每一卷的科目都是相似的,雖然過去司考每一卷的命題不像法考正式考試的時候那樣打亂順序,但將每一卷的科目放在同時期複習也有利於建立跨部門的體系感。

(1)時間軸

7.17至7.26:卷三(民法、商法、民訴)複習,騰出最後兩天進行限時真題模擬(5套)並整理錯題→7.28至8.6:卷二(刑法、刑訴、行政法)複習,同樣限時模擬5套真題→8.8至8.17:卷三(經濟法、三國法、理論法)複習,同樣限時模擬5套真題

(2)具體安排

進入二輪複習之後,則不適合一個科目看了之後又連續很久不看,保持思維的連貫性相當重要。因此,我是一天同時複習三科,而非前幾天複習完一科再複習另一科,比如卷三複習8天,每天上午和下午民法,前4天晚上商法,後4天晚上民訴。除此之外,每輪複習結束都可以湧有一天快樂假期。

3.第三輪複習

這一輪複習就可以理解為快進版的第二輪啦。大約花半個月的時間(8.18至8.31),將第二輪的工作重複一遍(真題可以往前再做兩年或是重複做之前的),這一輪過後記憶就會相當深刻。

4.第四輪複習(9.1至9.21)

進入9月,法考客觀題也快來啦。此時的第一要務其實是要穩住,即使注意力不如暑假集中或是反覆做錯相同的真題都不要慌張,如果前三輪你都踏踏實實複習了的話,你的知識存量其實早已經是超夠用了的。所以,該階段只需要做適量的模擬仿真題、錯題,適當背書保持記憶就可以坦然上考場了。

(三)其他經

其他經驗教訓

1.務必要自行提煉重點制度的核心關鍵詞並反覆記憶,才能應對法考考場為數不少的“新題”。比如高空墜落的寵物狗致人損傷,究竟是算動物侵權還是高空墜物侵權?如果能記得動物侵權的本質在於它的損害是“固有危險的實現”,則很容易排除掉動物侵權,從而選出正解。

2.多做真題。上文也有提到,由於計劃有誤加上太懶,法考客觀題之前我幾乎只做了2遍真題,部分學科甚至兩遍不到,特別是民訴我直到二輪複習才做題,因此當時做題一套試卷甚至能比民法錯的更多,所以後期花了不少力氣整民訴才提上來。而我所知道的比我分高的同學幾乎都做了4遍乃至更多,所以真心希望大家能從我身上吸取教訓,認真刷題。

3.多做總結。倒不是特別需要像考研一樣做全面的思維導圖,能將自己常錯的點和常遺忘的點,記在手機便籤裡然後有空就瞧一眼就非常好了,比如動物侵權是“固有危險的實現”,間接正犯是““把他人完全當做犯罪工具”等等。

4.多做計劃,但允許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

5.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機考模擬,但個人覺得也不是必須。我去年是沒有用機考模擬的,理由是一來有些機考模擬沒有解析,二來我討厭把電腦帶到圖書館敲敲點點且又不願意宅在寢室做題,所以最後也沒有機考模擬過。個人覺得只要知道大致機考流程就行,不必強求考前已經機考模擬了多少次。

6.如果主觀題旨在高分的話,還是需要多練多寫,然後對照答案訂正。我主觀題分低,就是因為只是瀏覽了很多題的解析,但卻沒有著手做過題。

7.主觀題一定要提前分配好每個題大概做多少時間,倘若超時必須立馬停下做下一題,否則極有可能做不完。

三、考研篇

(一)初試篇

初試篇

1.公共課其實為了法考高分通過+狂戰考研專業課,去年我是不得不把分配給公共課的時間和精力犧牲掉了很多,並且我仍然不確定這是否是必要的。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想要借鑑我的“注意力分配方案”,也務必結合自身情況和對不同科目的理想分值,先對我的計劃加以優化再來談執行,畢竟公共課必要時還是能保命的。具體而言,我的考研初試成績,政治是62分,英語是78分。所以政治就沒啥經驗好談,本人毫無資格,下文只講教訓。而英語由於我沒有花大力氣去建設性地抓,所以也只能以分享經歷為主,再象徵性地提幾點不成熟的小建議和教訓。

(1)政治:政治算是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科目,而我計劃內要複習政治的時間,幾乎到最後全挪給專業課背誦,因此我所做的工作差不多隻是刷完了肖4肖8選擇題,然後考前背了一週肖4主觀題。所以,大家務必做好計劃並嚴格執行,協調好政治與專業課的複習時間,真的要小心單科翻車。

(2)英語:由於我英語基礎還行,並且四月份首次用考研真題限時自測客觀題得分也在52分(60分滿分)以上,而考研專業課和法考任務實在繁重,所以我放棄了像正常的經驗帖那樣系統性地肝英語,而是選擇在過了兩遍單詞之後,便只刷歷年真題了,真題總共刷了1.5到2遍。下面是一些具體的經驗和教訓:①前期做真題,後期再聽課。自己先親自踩完命題人的設題陷阱,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具體在哪些方面。後期聽課之時,才能有針對性地突破靠一己之力沒辦法突破的瓶頸。在法考期間,我每天抽午睡睡醒之後的半個小時做一個題型,比如一篇完型、一篇閱讀或者一個翻譯(翻譯一定要提前自己做,多爛都要白紙黑字寫出來)。那麼一週就可以做一套題的樣子,然後花一天(一個小時內)集中反思錯題做好記錄;②至於聽課的選擇,個人推薦唐遲老師的閱讀課(不愛聽課的可以直接閱讀他寫的書《閱讀的邏輯》)和宋逸軒老師的完型、翻譯和新題型。兩位老師的視頻課在十、十一月份幫我穩定真題的準確率起到了不少作用;③報考北上地區,英語想突破85的務必提早重視翻譯和作文。翻譯我去年是挺重視的,法考期間每週抽半小時做一套翻譯題,然後法考客觀題結束之後聽了六節翻譯課左右,之後又自己重新翻了十年左右的真題。所以正式考試的時候,翻譯題也算得心應手(不過多少分就不知道了,應該也只是“不太差”的水平)。而作文應該就是我總分沒上80的元兇,我不該偷懶只是在某寶上買了200塊錢的四篇萬能模板,然後背完就徹底不管不顧了,從頭到尾沒練過任何一篇真題,所以低分也是活該了。但即使這樣,我還是認為錯的不是模板化思維,而是自己考前沒對模板做過任何二次創作的懶惰。一句話,希望大家一開始就非常重視作文,尤其是報考北京上海地區的同學。

2.專業課

(1)專業課一:法學概論不同於其他名校的法綜,復旦的法概考察範圍極廣,幾乎約等於法考的考察範圍,所以實在不算太好應付。從歷年得分狀況來看,得分高的能直追140,得分低的也能跌破90。但相較於民商卷的風格,法概實在又好應付太多,想上岸,務必先拿下法概。雖然法概考察範圍廣,但仍然有所側重。比如簡述和論述一般只考憲法、法理、民法和刑法,三大訴訟法也曾經有輪考簡述的跡象,其餘科目則是各考察一道名詞解釋。建議大家利用好歷年真題,把握命題規律,合理分配花在不同科目上的複習時間。至於教材和筆記,我主要使用了張光傑老師的《法理學導論》和《中國法律概論》。民法由於我考的就是民商,因此不額外補充教材;刑法我補充了高銘暄的刑法學,其他部門法則是補充了法考二輪背誦講義和西政的本科教材。而由於法理學同時出現在《法理學導論》和《中國法律概論》兩本書上,我自己嫌翻來翻去太麻煩,因此整合了兩本書的內容自己製作了一個背誦版講義,所以之後就背講義背的很爽了。我今年法概成績是128分,本方向法概最高分是132分。如前文所言,法考二輪、三輪的記憶基礎其實已經為我後期複習法概掃平了絕大部分障礙,乃至最後上考場哪怕遇到教材沒有背到的題目,也能憑法考時期的記憶答到八九不離十。比如今年簡述考到了“新中國憲法變革歷程”,教材上應該是沒有,所以我就是用杜洪波老師對歷年憲法修正案內容編的口訣組織了答案;再比如民商卷名詞解釋考察了“共益債務”,我其實不太記得商法學裡破產法教材是怎麼講共益債務的了,但我記得法考客觀題關於共益債務的主要考點,再根據考點推論出共益債務的定義,把定義和主要特徵寫上去,應該也就扣不了多少分了。

(2)專業課二:民商法學正如本文一開始所形容的那樣,復旦民商真題的風格便是“詭譎”。即便是讓我現在再去做歷年的商法真題,多半也是很難答出幾個像樣的要點的。尤其2019又是題型大改的第一年,商法所佔的分值從75分躍至90分。當時在考場拆開試題信封,看到商法題及其分值的時候,我說自己兩眼一抹黑是真的半點玩笑都沒有開。所以最後考出來最高分只有112,且只有5人上100。因此我能有106已經相當知足感恩。但話說回來,雖然題目很難,但是是對所有人都難,因此大家也不用太過畏懼。方法論很簡單:爭取民法題和簡單的商法題一分不丟,困難的商法題就用基礎知識和備考期間積累的熱點論文來臨場組織答案。同樣先來談複習材料。我所使用的教材有:魏振瀛《民法》、朱慶育《民法總論》、西政的民法教材、劉世國的民法總論講義、王澤鑑的《民法總則》、王全弟的《債法》和《物權法》、崔建遠的《物權法》、西政的知產教材、鍾秀勇的一輪民法精講講義、王寶樹的紅皮《商法》、施天濤的《商法學》和《公司法學》、朱錦清的《證券法》、郄鵬恩的法考複習二輪講義、李世剛的《法國新債法》和季立剛的《民國商事立法研究》(官網推薦的其他教材倘若學有餘力也可以補充看)。雖然看起來非常多,但其中朱慶育的民總、崔建遠的物權法、施天濤的公司法、西政教材是我本科正常學習階段就至少已經讀過了2、3遍的,而法考講義更是相當熟悉。所以實際需要從零開始的教材也不是太多。跟法理學單獨做筆記的理由一樣,我不喜歡同樣的知識翻兩本書對照著背,所以我自己是模仿法考講義和西政的期末考試講義,用Word整理了民總和商法的講義。後來又覺得教材上合同法分論、知產和親屬繼承法講的太過詳細而考察的又不多,於是我也相應每科都做了精簡版講義。但是做筆記真的巨耗時間,大家要根據自己的記憶習慣,認真判斷花這樣高昂的時間成本,是否值得。

3.其他經驗教訓

(1)無論背書還是答題,都要養成分段分層的習慣。尤其是背大部頭教材也需要分層,這樣下一次記憶的時候才會更容易喚醒之前的記憶;

(2)復旦的法概真題重複率比較高且存在輪考跡象,因此務必收集儘可能完整的真題,並好好把握總結真題規律,指導自己的複習方向;

(3)答論述題學會使用多種論證方法,必答的是定義+特徵,再根據考察制度的不同可分別引用法諺、熱點案例或是學術熱點進行論證。具體的論證方法類型可參照杜洪波老師的法考主觀題講義;

(4)考前可以適當進行限時模考,但如果實在找不到“考感”,至少要提前分配好之後在考場每個題型最多能寫多長時間,因為考研專業課的時間跟法考主觀題一樣緊迫。比如我法概是規定自己10道名詞解釋最多寫一個小時,論述寫半個小時,四個簡述則是寫一個半小時。一旦超時立刻停筆寫下一題,避免寫不完。

(5)養成定期定量看學術論文的習慣。推薦北大法律信息網、中國民商法律網和人大複印資料,本校的師弟師妹也可以多去西政圖書館找到相關民商法期刊來讀。

(二)複試篇

複試篇

1.概況

2019復旦民商共10人進入複試,最終錄取6人。其餘方向也是大多隻錄取1/2,刷掉一半。

複試時間為1天。複試科目有政治筆試、英語面試和專業課面試,其中政治筆試僅一道題,只論合格與否,而不計分數。英語面試成績佔複試成績20%,專業課面試成績佔複試成績80%。最終成績=初試成績×0.2×0.5+複試成績×0.5。我今年複試成績為89.4分,兩場面試下來感覺都挺不錯的,因此同樣分享幾點經驗:

(1)英語面試。除了國際法,其他方向的英語面試應該都不會太為難我們。我當時面試是隻說了自我介紹(我也只准備了自我介紹),然後兩位老師就我的自我介紹所涉及的東西追問了幾個問題,有專業相關的,也有與專業不相關的,考到法學專業的問題也不用慌,你即使用爛大街的簡單詞努力去同義替換,只要講出那個意思大概率也就可以了,以及語音語調不要奇怪到老師聽不懂應該都沒事的;

(2)專業面試。這當然是複試的重頭戲。復旦的法學學碩複試沒有固定的題庫,一般都是老師想到哪問到哪,因此你與其考前去押重點,不如像初試前一樣老老實實鞏固基礎知識。因為如果被問到很基礎的知識,但你卻不會,那很可能就會是你被刷的直接理由。複試答題的方法論也很簡單:基礎題儘量言簡意賅地點出答案,別兜圈子;拔高題可以適當先談相關名詞的概念,但一定要表現出你有很誠懇地在破題和論證,而非在拖時間。如果實在不會,坦然承認,儘量不要不懂裝懂。在形式上,注意措辭不要太aggressive(尤其是各位辯手)。聽到題目之後,經過長期訓練的大腦應該是能立刻反應出不少關鍵詞的,此時語速適中地條分縷析就好,用關鍵詞“擴句”逐步展開你的小陳詞,說出你知道的所有內容就是複試的偉大勝利啦。

四、結語

洋洋灑灑竟然已經寫了近九千字,也沒有啥其他廢話要說啦。雖然聽起來是很老套的雞湯,但我還是要說:過程可能很艱辛,但堅持一步步走到最後結果真的不會太差的。祝各位都能過法考、考研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