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不良貸“雙升” 信用卡發行成“罪魁禍首”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ID:BMR2004

4月25日,中信銀行(601998.SH)發佈了2019年一季報,其中不良貸款餘額642.2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7億元;不良貸款率1.72%,比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69.89%,比上年末上升11.91個百分點。

相比而言,其3月底發佈的2018年年度報告更耐人尋味。在零售轉型大背景下,各家銀行的信用卡髮卡量、交易額均有上升的,隨之而來的是不良率的不斷攀升,中信銀行則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據年報顯示,2018年信用卡發行量增速一舉超過“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及新晉零售玩家平安銀行。其後果就是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雙升”,成為公佈不良貸款率的多家銀行中,不良率增幅最大的銀行,同比增幅達到0.61%。。

此外,在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趨勢下,撥備率卻在下降。年報顯示,2018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40.2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8億元;不良貸款率1.77%,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57.98%,較上年末同比下降11.46個百分點,已經逼近過去150%的紅線標準。

對於壞賬堆積,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影響,共債客群資產質量出現一定惡化跡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業。

共債現象到底是群體現象,還是中信銀行的個別現象呢?

更重要的是,未來中信銀行應該加強風控管理,特別是完善內控管理。

據4月22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廈門銀保監局對原中信銀行廈門分行盧偉山處以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處罰的原因是其違規為關係人所在企業審核審批大量信貸業務、貸款資金迴流挪用、貸前未發現虛假憑證,處罰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中信銀行分支機構案件高發。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風險案件高發與內控管理有很大關聯。

在發佈年報的前後,中信銀行還發生一系列重大人事調整。原行長孫德順已因年齡原因於2月離任,新任行長方合英此前為中信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兼財務總監,4月3日其任職資格已獲中國銀保監會的核準批覆。

針對盧偉山事件、下半年不良率上漲、撥備率下降、零售貸款與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反向波動、信用卡市場定位等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向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覆。

不良貸款“雙升”,降撥備換取利潤增長

從近日上市銀行財報來看,向零售轉型已經成為銀行業的共識,其中信用卡業務佔據零售金融的核心地位。然而在髮卡量、交易額上升的同時,不良率的攀升也成為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隱憂。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其2018年新增髮卡1748萬張,較上年增長43.44%,累計髮卡量較上年增長35.27%,一舉超過“零售之王”招商銀行2018年髮卡增速34.98%及新晉零售玩家平安銀行2018年髮卡增速34.4%。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帶來的後果就是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的增長。

據年報顯示,2018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40.2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8億元;不良貸款率1.77%,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其中,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81.95億,不良貸款率1.85%,在公佈的各大銀行不良貸款率增長中僅次於數值最大的民生銀行2.15%之後,但中信銀行在多家銀行不良率增幅中是最大的,同比增幅達到0.61%。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而在逾期率方面,中信銀行2018年披露的信用卡逾期貸款為158億元,逾期率3.59%,比上年末上升0.84個百分點,甚至一倍於信用卡不良率。實際上,由於信用卡信貸認定逾期的範圍低於90天,大部分實質逾期的信用卡信貸,未被計入不良。

相比而言,平安銀行藉助賬齡分析得出的30天信用卡逾期佔比,從2015年0.48%已經下降到了2018年的0.29%,側面印證總體核算不良比較保守,風險暴露相對充分。

此外,有意思的是,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中信銀行上半年末信用卡壞賬31.96億元,不良率0.98%,比2018年年初時還低,且尚未披露逾期率。中信銀行曾誇耀其信用卡風控能力,自稱信用卡質量在國內銀行同業中排名前列。而僅僅過去半年時間,中信信用卡壞賬餘額就漲了156%,不良率漲了0.87個百分點。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對於不良貸款“雙升”,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一是該行嚴格不良貸款認定,對於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二是受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中小企業和民營類企業經營壓力增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三是由於持續去槓桿,一些負債率高的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四是由於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影響,部分外貿企業出口開始受到一定衝擊。這些因素使得部分企業信用風險暴露持續增加。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在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趨勢下,撥備率卻在下降。

據2018年年報顯示,全年撥備覆蓋率為157.98%,較上年末同比下降11.46個百分點,已經逼近過去150%的紅線標準,不過去年銀保監會調整了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最低標準為120%,這讓銀行在資產質量尚未企穩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利潤調節空間。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對此,宋清輝表示:“在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趨勢下,撥備率卻在下降,或意味著中信銀行在有意調節利潤。”

而對於壞賬堆積,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影響,共債客群資產質量出現一定惡化跡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業。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今年以來,共債風險屢屢被提及。所謂的“共債”是指持有多張信用卡,或在民間融資平臺進行融資的客戶,常年採用“借舊換新”方式償還卡債的群體。在平臺資金鍊斷裂時,由於獲取借款能力打折扣,自身償付能力出現斷裂,從而波及信用卡的還款。

從整個行業來看,消費金融行業的“共債”現象嚴重,再加上髮卡量和貸款餘額增速放緩,導致信用卡不良率問題更加凸顯。同時,監管環境趨嚴,銀行對不良的認定標準更加嚴格,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長期停留在關注類貸款,必須劃歸為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某些銀行不良率的上漲。

事實上,在意識到行業風險的情況下,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已經開始傾向於保守策略,申卡和批額都比以前謹慎。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環比增長18.93%,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5%,佔比較2017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然而,在此背景下,中信銀行下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不降反而較上半年上漲了0.87個百分點升,這在宋清輝看來“下半年中信銀行在‘逆勢而行’”。

同時,如果“共債”能夠解釋個人壞賬的頻出,那麼零售不良餘額與不良率(不包含信用卡壞賬)的雙降,則恰恰能證明“共債”並未導致存量客戶的資信狀態產生波動。

據中信銀行2018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零售貸款餘額佔比較年初進一步提高2.62個百分點至41.14%,零售信貸不良率(不含信用卡貸款)0.64%,比上年末下降0.17個百分點,對全行資產質量保持平穩形成了有力支撐。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為何零售貸款與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出現反向波動呢?共債現象到底是群體現象,還是中信銀行的個別現象呢?

宋清輝對《商學院》記者表示,“共債現象應該是群體現象,現在常年採用‘借舊換新’方式償還卡債的群體呈現出越來越龐大的趨勢。在此背景下,中信銀行零售貸款與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出現反向波動,或可以證明是信用卡發行方面的風控工作不到位。”而對於風控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在宋清輝看來,“這跟其信用卡從高端向下沉有關”。

信用卡從高端到“接地氣”,風控有待加強

中信銀行是最早一批涉足高端信用卡市場的股份制銀行,也是信用卡中心最快實現條線收入為正的股份制銀行。

2008年,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王寧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其實像中信這樣規模的銀行,以前沒有成為髮卡量最大的銀行,以後也不會從數量上取勝。(中信)主要從服務質量和效益上多做工作,我們的定位是高端、有責任感、時尚、服務好、盈利強。”

中信銀行最初的策略亦走高端路線,試圖復刻美國運通模式,開啟航空公司合作先河,推出個性照片卡,寶馬車主卡等高端卡,與高端奢侈品牌製作聯名卡等。而中信內部的高端俱樂部,私人銀行建設和集團系高端產品推薦,讓中信銀行成為了高端客戶第一個提及的信用卡品牌。

2016年,為順應中資銀行分支機構獨立運營的趨勢,中信信用卡開始申請獨立法人,在獨立法人結構下,公司治理條線短,人事量裁自主,風險也能部分與母公司切割……

而在此之前的2014年5月,中信的信用卡總部的人事發生變動。總裁陳勁卸任走馬眾安保險,隨後,曾經說中信信用卡“不會以數量取勝”的副總裁王寧橋也離職投身金融創投創業。至此,中信信用卡門庭轉變。

如今,中信銀行信用卡聯名卡更為“接地氣”,比如與主營線下消費返利服務的返利網合作推出信用卡,免費互贈平臺享物說推出的聯名卡,以性價比為核心的小米推出的聯名卡等等。

同時在2018年,中信銀行還作為基石投資者投資了51信用卡。51信用卡於2018年成功上市。而51信用卡APP,或成為中信銀行信用卡的重要新卡用戶來源之一。

事實上,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版Capital One的51信用卡,如今卻成為了一個現金貸公司。據51信用卡在招股書表示,自己的收入來源均為“擁有多張信用卡”的客戶,並暗示這些客戶擁有較強的消費金融需求。但與此同時,作為擁有多張信用卡,仍然無法滿足其消費信貸需求,需要通過額外借貸才能滿足——這種業務路子本身承載的,是一種次貸的暗喻。

宋清輝表示,“未來,整個信用卡市場的滲透率仍會不斷提升,信用卡髮卡量仍會持續增長。”

不良率的“抬頭”給銀行敲響了警鐘,未來銀行在信用卡“量”的基礎上將會更注意“質”的追求。除了引進更多徵信數據優化風控模型外,銀行將會針對信用習慣良好的用戶,開發更多關聯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擴展用戶的信用能力,增加信用卡的客均盈利空間。

對於中信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宋清輝表示:“中信銀行信用卡面臨的最大市場挑戰是創新能力不足,亟需通過創新的模式和獨特的服務來吸引客戶。”

中信銀行首先應該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內控管理。

據4月22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廈門銀保監局對原中信銀行廈門分行盧偉山處以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處罰的原因是其違規為關係人所在企業審核審批大量信貸業務、貸款資金迴流挪用、貸前未發現虛假憑證,處罰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中信銀行分支機構案件高發。據不完全統計,涉及到的分行高管至少有中信銀行泉州分行原行長李耀東,中信銀行長沙分行公司銀行部原總經理、原行長助理居淳,中信銀行南昌分行原副行長、黨委委員姚蔚,中信銀行泉州分行原副行長丁勇,中信銀行常州分行公司業務六部原副總經理朱興剛,中信銀行常州分行合規部原總經理徐光。無一例外都涉嫌業務受賄等罪名。

今年2月份,裁判文書網公佈一則利用拉存款支付回報費的案例,即涉及中信銀行重慶高新支行一客戶經理與行長藉機貪汙受賄。

業務違規情況亦存在。4月11日,山東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信銀行淄博分行被罰20萬元,原因是存在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行為。

風險案件的高發與內控管理有很大關聯。對此,宋清輝表示:“這或說明了中信銀行在內控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個別人員權力過大,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從而導致風險案件高發。”

事實上,在發佈年報的前後,中信銀行發生一系列重大人事調整。原行長孫德順已因年齡原因於2月離任,不再擔任本行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委員及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職務。行長的接任者是方合英,4月3日其任職資格已獲中國銀保監會的核準批覆。

據瞭解,方合英為中信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兼財務總監,於2018年9月加入董事會。目前同時擔任信銀(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及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擁有二十餘年銀行從業經驗。

同時,中信銀行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關於聘任謝志斌擔任副行長、張青為董事會秘書、劉紅華為業務總監等議案,謝志斌此前在中國光大集團任紀委書記、黨委委員,張青和劉紅華均為中信銀行行內提拔。

新的高管團隊能否在內控管理上加大力度,《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中信银行不良贷“双升” 信用卡发行成“罪魁祸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