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大小乘戒之同異

虛雲老和尚:大小乘戒之同異

一九五五年雲居山戒期開示(乙未十月雲居山真如寺)

戒本有大小二乘之分。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為大乘,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沙彌尼十戒等為小乘。然雖小乘,若受戒者發上品心,即得受上品戒。此上品戒體,與大乘三聚戒體相當。如隨持一戒,禁惡不起,即攝律儀;用智觀察,即攝善法;無非將護,即攝眾生,故小乘亦通大乘。

所謂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相是也。然聲聞戒本為制身不犯,菩薩戒則為制心不起。故於結犯大小各有不同。

 《十誦律》等結犯不約心論,須動身口,方成犯戒,此是正小乘戒;《四分律》結犯則約心論,若以後念還追前事,即成犯戒,此是通大乘戒。菩薩戒最重約心結犯,微縱妄心,即為犯戒,此是正大乘戒。故大乘初念即犯,《四分》次念乃犯,《十誦》等要動身口才犯。此等分齊,不可不知。

選自《虛雲老和尚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