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六道茶空间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料时,均说其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品名:新竹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个人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谈泊平各,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虽亦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是一味模仿古拙,结果反是“东施效颦”,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须知,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模仿是不可能达到古拙境地的。

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品名:六方素君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盛开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变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品名:梅影石瓢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经济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质品屡见不鲜,造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当下的市场价值如何

品名:柿菱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鲜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於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是、高矮得当;三、口盖严谨;四、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饮,宜采用容量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大煞风景。煞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口堵住,此时需把壶嘴通一下为妙。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成独口,使流水明显比以前通畅。要求壶的口盖严谨,能使冲壶水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提璧组壶》(共计十一件)拍卖咨询:189—2890—1436

顾景舟造,这组《提璧组壶》原为宜兴紫砂博物馆收藏。顾景舟通过自己的制作将紫砂润如珠、温如玉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011年12月6日拍出,1782.5万元成交。

《明代时大彬制圈扭壶》

这把于西泠秋拍中亮相的时大彬制圈扭圆壶曾刊载于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的《荆溪紫砂器》封面,为业内人士所共知。2010年12月14日拍出,1344万元成交。

《高线三足套壶》

顾景舟造, 2011年10月23日拍出,成交价格1288万元。

《相明石瓢》

顾景舟1947年制,吴湖帆刻绘, 2010年5月16日拍出,成交价1232万元。

《提梁盘壶》

此壶1988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 色,充分掌握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2011年5月21日拍出,成交价1150 万元。

《矮井栏壶》

顾景舟和魏紫熙合作。底款:景舟制壶,把款:壶叟,盖款:顾景舟,铭文:神韵天成己巳秋紫熙。1989年,由金陵画派著名艺术家亚明发起的书画名家与制壶高手合作,共制180余件,众多作品中,以此件最为出众。2011年6月2日拍出,成交价1035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