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鑑定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歸納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字屬藝術標準,後一字為功用標準

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六道茶空間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料時,均說其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於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

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品名:新竹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讚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筆者個人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談泊平各,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許多制壺藝人,雖亦明白這個道理,但卻是一味模仿古拙,結果反是“東施效顰”,把自己的可愛之處丟掉了。須知,藝術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養之結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模仿是不可能達到古拙境地的。

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品名:六方素君

三是“工”。中國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劇的舞蹈動作,與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京劇唱段與國畫工筆,則屬於嚴謹之列。而紫砂壺盛開技法,乃與京劇唱段、國畫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得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變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

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品名:梅影石瓢

四是“款”。款即壺的款識。鑑賞紫砂壺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鑑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詞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紫砂壺的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一把紫砂壺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能給賞壺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經濟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之作,偽造的質品屢見不鮮,造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當下的市場價值如何

品名:柿菱

五是“功”。所謂“功”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鮮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揮,有的壺甚至會出現“中看不中用”的情況。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一、容量適度;二是、高矮得當;三、口蓋嚴謹;四、出水流暢,按目前我國南方人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口小,宜泡紅茶;矮壺口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口蓋溢出,大煞風景。煞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口堵住,此時需把壺嘴通一下為妙。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成獨口,使流水明顯比以前通暢。要求壺的口蓋嚴謹,能使衝壺水於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係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功用標準。

《提璧組壺》(共計十一件)拍賣諮詢:189—2890—1436

顧景舟造,這組《提璧組壺》原為宜興紫砂博物館收藏。顧景舟通過自己的製作將紫砂潤如珠、溫如玉的特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2011年12月6日拍出,1782.5萬元成交。

《明代時大彬制圈扭壺》

這把於西泠秋拍中亮相的時大彬制圈扭圓壺曾刊載於臺灣唐人工藝出版的《荊溪紫砂器》封面,為業內人士所共知。2010年12月14日拍出,1344萬元成交。

《高線三足套壺》

顧景舟造, 2011年10月23日拍出,成交價格1288萬元。

《相明石瓢》

顧景舟1947年制,吳湖帆刻繪, 2010年5月16日拍出,成交價1232萬元。

《提樑盤壺》

此壺1988年由韓美林設計、顧景舟製作,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轉折處明快流暢。提樑及蓋的設計新穎、大方、突出。整體制作形成圓中有方、方中帶圓的構圖特 色,充分掌握運用了雕塑空間關係的美學概念。壺身刻有篆書“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之銘文。2011年5月21日拍出,成交價1150 萬元。

《矮井欄壺》

顧景舟和魏紫熙合作。底款:景舟制壺,把款:壺叟,蓋款:顧景舟,銘文:神韻天成己巳秋紫熙。1989年,由金陵畫派著名藝術家亞明發起的書畫名家與制壺高手合作,共制180餘件,眾多作品中,以此件最為出眾。2011年6月2日拍出,成交價103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