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起點之爭在西安還是洛陽?

田家少閒月


黃帝陵要爭,中國第一古都要爭。現在絲綢之路起點也要爭。

有人說,西安人小家子氣,人家愛爭就讓它爭好了,歷史也無法改變。

作為新西安人,雖然對西安沒有深厚的感情,但真的被某些地方的人震驚到了,人可以無恥,但真的不能無恥到毫無底線。

就像,韓國說端午節是韓國的一樣。


牛哥154933


關於絲路起點之爭有“西安之說”和“洛陽之說”,那個更為靠譜?

絲綢之路,我們一般而言講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絲綢之路又包括和海上絲綢之路。西安是絲綢之路起點,已基本沒什麼爭議,這是基本共識,但近幾年洛陽之說略有抬頭,一些熱衷於洛陽的人甚至拿出了物證,但筆者以為爭論誰是起點,毫無意義,倒有一種微觀小農思想!那麼具體我們來看看形成兩種觀點前因脈絡。

西安之說:

陸上絲綢之路源自西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據史料記載,絲綢之路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所以後世對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條道路的起點是西安,是有理有據的,有史可查的,所以目前說絲綢之路的起點多以西安為說法。

洛陽之說:

理來說西安是絲路起點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但近幾年有不少人,甚至是學者提出洛陽才是絲路的真正起點,更有甚者都提出物證予以反駁。他們認為東漢建都洛陽(時稱雒陽),逐漸取代長安(今西安)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洛陽的京畿周圍有大量種植桑麻的記錄,全國絲綢業得到空前發展,民間和官方的絲織品通過洛陽輸往西方,或者西方商人來到洛陽採購再販往中亞及歐洲,絲綢之路的主要途經地點是自雒陽西行,經長安(今西安西北)、隴西郡狄道(今甘肅臨洮)、張掖郡穌得(今甘肅張掖西北)、敦煌郡敦煌(今甘肅敦煌),走北道出玉門關,傍天山西行,經伊吾(今新疆哈密西)、疏勒(今新疆喀什),過蔥嶺,出大宛、康居、木鹿城(此三城枸在原蘇聯境內),經安息國和櫝城(今伊朗達姆甘)、阿蠻(今伊朗哈馬丹),斯賓(今伊拉克巴格達)至安都城(今敘利亞非拉墓亞),然後還可乘船到羅馬。東漢的絲織業比西漢進步,洛陽時的絲路交通更加繁榮。 所以中外許多學者認為,洛陽才是絲路的真正起點,還有人舉實證,說在洛陽出土的古代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及大量的三彩胡俑等文物,也更印證了洛陽是絲路起點的這個事實。

以上是兩方爭辯的據證,似乎都有道理,但筆者以為,我們沒必要爭論誰是起點,誰是第一,有一點可以是一錘定音的,那就是西漢長安(今西安)是絲路的最早起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隨著歷史的變遷,朝代的更迭,絲路通商要道有所變遷那也是正常之事,我們為什麼說沒有必要去爭議誰是起點的問題,我們要的是如何通過絲綢之路認識到是絲綢之路拉進了東西方距離,融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方式,通過絲路讓世界瞭解了中國燦爛的文明,為推動世界文化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曾經我們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今我們身處新時代,我們應該通過絲路去尋找如何沿習祖輩留下的足記,去開闢新的絲綢之路,復興當年那場輝煌的繁榮場景,這才是我們值得去探討和深研的話題,而不是淺嘗輒止的互相爭奪一個虛名頭。


賀鵬勃


絲綢之路標誌性工程,就是西漢時期打通了河西走廊。漢武帝在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一線設立政權。並將西域第一次納入漢朝版圖。漢武帝在西域設督軍府,將軍府。在向西在哈察克斯坦、烏滋別克斯坦設督蔚府。這一切都是在漢武大帝時期完成的。這時期東漢劉秀還沒生出來更沒有東漢了,劉秀和東漢還在他爸的褲襠裡呢。276年以後才有的東漢,因此絲綢之路的開劈於洛陽沒有任何關係。這個時間差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事實。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已經舉行了幾屆了。沿線國家領導人,陝甘寧青新各省區領導、商賈開發商聚積西安,共同商討震興沿線經濟,起點班列開行儀式也在西安舉行,每週班列從西安自貿區定點發車。西安每年都舉行國際性會議,國家輸於西安建設國際性交通樞紐中心城市,開發和建設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心。

絲綢之路各種細列會議,各種細列活動為什麼不在洛陽及其他城市舉行,沿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不在洛陽及其他城市開研討會。這是不言而喻的。

沿線國家元首為什麼不去洛陽開研討會,陝甘寧青新省的領導為什麼不去洛陽開震興沿線經濟發展規劃圖,絲綢之路班列為什麼從西安自貿區發出,首發列車儀式為什麼在西安舉行。這一切活動都在西安舉行。


白石61


聯合國已經確定了,為啥還要爭論不休?是不是有點…翻蝕氣的感覺。很無聊,特沒意思。相互譴責,引經據典,滔滔不絕…那人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算什麼呀?人家的水平不如西安噴子,還是不如洛陽的大噴?

人家聯合國和咱們國家都考慮了和諧,為啥總能出來幾個不服氣的人呢,可不服氣有啥用啊?冒冒白沫?洛陽人叫沫子,就是垃圾的意思。


洛陽車人


這個有什麼好爭的?當然是西安!



當年絲綢之路申遺,國家作為大的考量,加上了東延伸段“洛陽”,我為國家點個贊!以後還可能延伸到杭州,北京等城市,叫更多的城市受益!

當年,聯合和教科文組織再通過絲綢之路申遺的時候,本來報的是“起始段一一天山路廊網”,但是大會突然終止。大家都很奇怪,是不是聯合國有意為難我們呢?不想讓我們通過呢?

大家都多慮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組織。不可能有“起始段”這麼含糊的名字,必須有一個城市來代表!於是乎,在聯合國建議下,中國代表團將名字改成了“長安”!終於通過了!

這中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日本奈良在大會最後的發言中說:我們才是真正的“東方起點”,因為日本奈良發現的絲綢之路文物比洛陽還要多,意思很明顯,如果你們非得要加上洛陽,我們也要求將日本奈良加上。

說實話:當時洛陽並沒有多大的勇氣,因為洛陽的證據僅僅是定鼎門前的幾個駱駝腳印(我忽然想到北京的《駱駝祥子》)!

當名字改成長安後,日本代表團馬上就閉嘴了。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人一聽到“長安”兩個字,從古至今都沒有脾氣!

哈哈!


大唐神都


現在的問題不是討論起點在哪,而是申遺已經成功了,可是有些地方在抹煞其他地方的貢獻。我們來講幾點東西,我想大家就清楚了。

一,絲路申遺的名稱是天山長安道路網。看名稱,對長安西漢開拓性貢獻的肯定一目瞭然。

二,陸上絲路自西漢起,至唐末。那些說延伸到杭州,北京的可以閉嘴了。

三,絲路歷經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北魏隋唐。各中貢獻和作為百度寫的蠻詳細。這幾個朝代的都城各位心裡有數。

四,申遺既已成功,西安自不必說,洛陽的絲路遺址比較重要得三處,函谷關遺址,隋唐定鼎門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說明了對洛陽漢魏及其隋唐時期對於絲路貢獻的認可。

五,再重複一遍,絲路東方起點是長安,洛陽。長安首功,洛陽在後,並且是作為都城入遺的。不懂的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文。“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is a 5,000 kilometre section of the extensive Silk Roads network, stretching from Chang’an/Luoyang, the central capital of China i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o the Zhetysu Region of Central Asia. ”


拿史實講證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eb05619a63c4aebd0b2b3b2a9d487672\

用戶6649353362


絲路起點問題我覺得應該和絲綢之路的名稱來源談起。絲綢之路這個概念不是中國人創造的。而是一個德國人創造的,他的本意是指張騫開闢的東西方文化貿易的交流通道。從這個角度來講,張騫出使西域的起點就是絲路的起點。

絲綢之路的形成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由東向西的過程。也就是說羅馬的商貿活動在西漢已經延伸到西域,而漢朝的商貿活動則是因為張騫出使西域而打通了漢朝到西域的商路,這個關鍵節點打通就標誌著絲路的形成。絲綢就開始綿綿不絕的流向羅馬。凱撒在一次戰爭勝利的後身著絲綢參加慶典,難道他穿的絲綢的東漢的?

所以說絲路起點是長安是有說服力的,相反如果一定要說洛陽是絲路起點,那很多城市都可以說自己是絲路起點了。

前面一個有關東長安西羅馬的討論回覆被作者刪了,未免以後作者再次刪除,這裡貼一下吧

======

需要多讀書的是你哦,看過西方學者寫的羅馬史麼,基本沒有羅馬帝國的篇幅。長篇大論描述的都是羅馬共和時期。羅馬的成長期、鼎盛期都在羅馬共和時期。羅馬歷史上世界著名的人物,西庇阿、龐培、凱撒、屋大維(羅馬帝國的締造者)。生活的時代都對應中國的西漢。而對應的同時期的西漢也是明君猛將輩出,文景武宣四帝衛青、霍去病、陳湯。所以才會有東長安西羅馬的對比。這個對比跟所謂通使通商沒有關係


第三眼觀世界


先看下能回答不,雖然我的文中沒有髒字,沒有地域黑,但是仍然經常被屏蔽,想必問題是西安人提的,怕我回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寫明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洛陽,這是可以查到的,作為洛陽人我完全認可西安,可是為什麼西安人那麼排斥洛陽那就不得而知了。

首先要提的一個人,就是張騫,他是絲綢之路的創始人,從長安出發鑿穿西域到達烏茲別克斯坦一帶,這個故事眾人皆知,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鑿穿是啥意思。大家都知道鑿壁偷光這個成語,一個很小的洞偷光看書。張騫出門時三百多人浩浩蕩蕩被匈奴抓了,後來兩個人用了十幾年時間逃跑,結果這時的月氏國已經不想和匈奴開戰,他們就跑到中亞一帶,回來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了又跑了,經過兩次成功的逃跑,發現匈奴控制區有一條走私的最佳路線~天山走廊。可惜沒走幾年就被匈奴發現,從此中斷。

接下來就是東漢班超從洛陽出發,30多人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收服西域三十六國,趕走匈奴,正大光明趾高氣昂的運行絲綢之路。羅馬和洛陽之間使団互訪,這才開啟絲綢之路輝煌的篇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知道你們同意聯合國組織的觀點嗎?


勇者奇緣


提這個問題的樓主沒有水平!眾所周知西漢的帝都在長安,而武帝時接見張騫的地方也在長安。以當時環境看,洛陽只能起到陪都得作用,其並不是真正的起點。數次北擊匈奴後,才派張騫正式開通西域,而西域各國也在開通西域後,接受漢王朝統治,此時西域各國的東西才通過絲路商道傳到了長安,滿足了帝王家的生活。而帝王每年都會去陪都行宮小住,西域的各種商品也會如此東移。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初掌政權,此時的長安因為連年戰亂幾近焚燬,已不在適合作為帝都政權所在,所以光武帝才會選擇毀壞較小的陪都洛陽稱帝,建立東漢政權。派班固再次通使西域,恢復漢政權對西域的統治。這時西域的物資才運往洛陽帝都所在。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開通和恢復是兩個概念。開通是因為前人沒有,自我創造類似於今天的自我創業。恢復是因為以前有,現在重新接手振興。所以這兩個詞的含義是有差別的!

如此解釋我覺得可以給這些個不學無術,數典忘祖的歷史文盲科普下了!如果不信去問你的中學老師,再不信去問比你年齡小的中學生,還不信你們這些人可以去死了。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懂,抱著狹隘的地域思維來提問,對這類人本人嗤之以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