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帖解讀 懷素《食魚帖》

名帖解讀 懷素《食魚帖》

白麻紙本墨跡,縱29釐米橫51.5釐米,8行56字

釋文

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註解:凡庸之輩)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實疏(此字左半已破損)。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羸也。九(此字殘損)日懷素藏真白。

解讀

對於懷素在《食魚帖》提到“食魚食肉”的現象,楊秀髮在《懷素的時代及其身世》一文中認為,南宗禪在惠能的弟子懷讓(677~744)時期,於戒律的修持上出現了鬆動。當有僧徒問是否可以吃酒肉時,懷讓答道:“要吃,是你的祿;不吃,是你的福”。由於此時的南宗禪並未達到晚唐的狂禪階段,禪僧的思想處於發展演變期,人們對禪僧不守戒律的行為還不太能接受。因此懷素一方面飲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感到不便:“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

《食魚帖》亦稱《食魚肉帖》。鈐有“希字半印”、“軍司馬印”、“趙氏子昂”、“項元汴印”等鑑藏印。明顧復《平生壯觀》、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等著錄。帖前有米漢雯所題“翰珍”為迎首,前隔水上有項元汴手書“唐懷素草書食魚帖”小字標識。

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從張旭弟子鄔彤學習草書,始知運筆之法。唐代時評懷素草書有“驚蛇走虺、驟雨狂風”之勢,陸羽也稱讚他“草書古勢多矣”。懷素的晚年創作,漸從激越飛揚趨於穩健安雅,運筆結體尤多內蘊。《自敘帖》和《論書帖》偏於狂放的書寫特性,表現出懷素書法的中年風格,《苦筍帖》和《食魚帖》的逐顯平正標誌了他的中年以後直至晚年的基本風貌。

懷素生逢李唐王朝的盛世,是主體精神有一個相對釋放空間的時代。這位“零陵僧”,不為佛界的清規戒律所束,在長安寫下《食魚帖》,直陳自己整日喝酒吃肉,雖為常流所笑,仍然我行我素。懷素生性嗜酒,“酒”使他熱血賁張,禪宗的超越精神自然地與“酒神精神”融合一體。興到運筆,如驟風旋雨,飛龍走蛇,雖多變化,而法度具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