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檔案102——慈母龍

恐龍檔案102——慈母龍

名稱:慈母龍

年代:白堊紀晚期

地點:北美洲(美國蒙大拿州

大小:長9米

食性:植物

慈母龍發現於1978年,給生物學家研究恐龍生活提供了新的契機。同年,一個完整的築巢點也發現於蒙大拿州。這是一個7500萬年前的託兒所,鴨嘴龍在這裡產蛋,幼仔即可在安全的環境中生長,免受獵食者的侵擾。

這一驚人發現由以下部分組成:一具成年骨骼(應該是雌性);數具幼仔骨骼(各長1米);一個化石化巢穴內的一群初生個體(各長約50釐米);數個恐龍蛋完整的巢穴,四周有破碎的蛋殼。

這些巢穴本身由堆積的泥土構成(早已變成堅硬的石頭),各個直徑長約3米,高1.5米。每個土堆中央都有一隕坑形窪地,直徑約為2米,深約0.75米。巢穴之間的間隔約為7米,表明雌性恐龍下蛋的地方十分靠近,因為慈母龍的平均長度為8米左右。

這些巢穴內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明顯經過精心擺放,一層層地呈圓形放置在坑內。母恐龍可能每下一層蛋都會用沙土覆蓋,下完蛋後再用泥土覆蓋整個巢穴,這樣就能保持孵化時的溫度,也能防止獵食者侵擾。

從這一育兒地點可以看出,這些鴨嘴龍科恐龍明顯是群居動物。雌性結群築巢,可能每年都會返回同一地點,這點與海鳥、烏龜和魚類等現代動物類似。在能夠自我防衛之前,幼仔會一直跟隨母恐龍,許多現代種類也是如此。

恐龍檔案102——慈母龍
恐龍檔案102——慈母龍

幼體慈母龍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