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時在大門上貼"過門錢″有什麼寓意?你們家鄉有沒有這種習俗?

建行漸遠


過年的時候在大門口上貼上“過門錢”也是我老家山東一些地方農村的習俗,“門筏”也稱為“過門錢”或者是叫做“門吊子”“花紙”等,這也都是農村的一些老叫法。

據村裡的老人講,農村貼過門錢的歷史很悠久了,過去在農村大多數都是用紅棉紙,或者是用其它彩紙裁製出來的,製作也很有講究,要製成長方形的,在紙張的邊沿都做出不同的圖案,有的為了簡便,就做出些小三角形或者菱形等,紙張的中間鏤空成方銅錢紋、繁體萬字紋等各種樣式。

在這些過門錢的上方題頭會有“新年吉祥”“年年有餘”“平安幸福”“福祿壽”等等字樣,總之都是一些吉祥話,或者表達祝福的語句。以前的農村老人在張貼過門錢紙張時,嘴裡還會哼著“過門錢,過門錢,過門就能撿到錢”,或者說“過門錢,過門錢,滿屋滿院都是錢”等。

過門錢的寓意從老人們口中說出的話,你就明白了是表達的什麼意思了,多是寓意來年有好運,能夠多賺錢,改善一下生活,這也是過去農村對未來幸福美滿生活的渴望,也是對家庭幸福安康的一種寄託。目前過年在我老家這邊張貼過門錢的人家少了,也都是嫌麻煩,貼春聯也就算了,但也還有人家還在張貼。





農大知事


農村過年時在大門上貼"過門錢″有什麼寓意?你們家鄉有沒有這種習俗?

晏子生活在山東半島的西北部,家鄉過年貼過門錢的風俗由來已久。在我們這個地方,過年除了貼春聯,還要貼窗戶和過門錢。過門錢也叫門吊子,貼在門框上部春聯橫批的下方,垂吊在門框上,故稱門吊子。因為在門框之上,過門時必須經過,而其寓意又是招財,所以又叫過門錢。在我們這裡,過門錢和春聯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有春聯沒有“過門錢”,門楣上就顯得單調無味了,而一貼上花花綠綠的過門錢,這大門便立刻生動而鮮活了起來,年的味道也就更濃了。所以,每到春節,七彩的過門錢在風中飄蕩,與紅紅的春聯交相輝映,確實是一道不可缺乏的風景線。

過門錢是我國傳統的年節門楣吉祥裝飾物。一般都是由七色彩紙裁製而成,形狀如小幡,呈長方形,長有尺餘,寬約七寸,四周雕刻圖案,鏤空的背飾有各種裝飾紋,並刻有“吉慶有餘”“五穀豐登”等吉祥語或吉祥圖案,下部呈散開的穗狀。 “ 過門錢,落門錢,落到地上都是錢”,在大年中,隨著風吹和鞭炮震響,有時候過門錢會散落地上,寓意落財。所以,過門錢的寓意,也是年節的趨吉風俗,祈求來年美好的生活。

關於過門錢的起源,也和年的來歷有關,相傳那個“年”的怪獸(也有說叫”夕“的,除夕由此而來),最怕五顏六色的彩色,所以百姓用七色過門錢貼到門楣上,那個怪獸就不敢進門了。所以,過門錢的最初意義,就是迎春祈福,祈求平安。隋唐以來,多有立春剪綵燕貼於門楣之上的記載,春節就春天的節日,切色過門錢的風俗,也應該和迎春有著極大的關係。晚唐時期,過門錢的形制已由“剪綵為燕子“發展為“剪紙為小幡”。到宋代,民間在門楣上貼春幡已經蔚然成風。清時,有”小家單扇貼春聯,處處掛門錢”的記載,形制與今天的過門錢完全相同了。

在民間,貼過“過門錢”也是有很多講究的。當年家有喜事,要全貼紅的。家有喪事,頭一年不貼,第二年貼藍的。其他貼多種顏色的,要把黃色掛在正中,因為傳統上黃色最顯貴。左邊為綠色和紅色,右邊為粉紅和藍色,象徵門丁興旺,富貴安康。

過門錢因為民俗意義上吉祥安康,和製作工藝的世代傳承,成為民間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莒縣已經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然,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晏子的家鄉來說,每年過年都要和貼春聯同時貼過門錢,三十日下午還要到墳上送吊子,請先人回家過年。但在我們縣市的西北部,卻沒有貼過門錢和送吊子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