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你吃過幾個?

新大風歌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村哪些野味即將消失?說消失有些大了,因為現在人工養殖、種植的還是非常豐富的,有時候去飯店吃飯都會驚奇的發現原來這個東西現在還有人在賣呢。前幾天科學興農去吃飯就發現飯店裡賣的地皮菜炒雞蛋,當時還想小時候下過雨經常會去挖地皮菜,現在已經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不過當時並麼有賣這份菜,因為價格實在是有些高。那麼有哪些農村的野菜正在變少呢?

這裡科學興農就講一下自己小時候的吃的一些小零食,小野果吧。那時候農村雖然能夠賣到的零食很少,但是能野地裡、山林裡到處都有能吃的東西。

黑甜甜:長得樣子很像縮小版的迷你黑色小番茄,等到夏天和秋天的時候黑甜甜就能吃了,咬下去一口的汁水還有小小的籽粒,味道稍微有點甜。每次等到黑甜甜果子成熟的時候我們小孩子總會在地邊尋找著吃。後來上中學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種野果子龍葵,名字還十分的好聽。

苘麻:苘麻也是小時候經常會摘著吃的野果子,每年秋天的時候就會成熟,樣子很像是一個小小的八角一樣。剝開裡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種子,吃的就是這裡面的種子。吃它的時候還是要掌握好時間的,不能夠等到深秋的時候,那時候苘麻的種子就會變老,口感就會很差,要找那種青綠色的苘麻果子,打開之後裡面的種子是乳白色的,一粒粒的放在嘴裡面沒有什麼甜味,稍微有點澀還有點脆脆的。

螞蚱:螞蚱絕對是那個時候最好吃的野味之一了,到了夏天我們一幫子的小孩子都會拿著家裡面的搪瓷茶缸捉螞蚱,捉到的螞蚱先把它的兩條會彈跳的大長腿給卸了,然後放在茶缸裡面,捉到自己心滿意足的數量後就會跑回家將螞蚱放在煤火的鐵蓋子上或者用竹籤穿起來在自家的地鍋上面烤,等到螞蚱烤黃之後就能吃了。這可是帶有肉香味的野味了。那時候烤螞蚱的時候還會偷偷從廚房偷幾個大蒜,一起放在火裡面烤,烤熟的大蒜軟綿綿的,那時候能夠連著吃好多。

如果在那個時候誰能夠給我一包方便麵的調料粉都夠我開心的吃好久了,一勺芝麻醬就能夠讓我吃下兩個大饅頭。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生活雖然艱苦了些,但是卻充滿了樂趣。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說到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勾起了我的不少回憶。這是一份同時有關味覺與童年的回憶。

1.覆盆子。

我們村有一個水庫,水庫壩上曾經有一片野生的覆盆子。記得在果實成熟的時候,我和小夥伴隔三差五就會去採摘一番,酸甜可口的覆盆子,經常能讓我和小夥伴吃得大呼過癮。

即使後來可以買到草莓、櫻桃等時髦的水果,記憶裡那片水庫壩上綠蔥蔥、明豔豔的覆盆子,依然縈繞在心頭。



2.田雞

小時候,總有一片蛙聲在夏季,此起彼伏的迴響,而捕捉青蛙並且拿到火上熾烤,是童年的一大樂趣。

我都忘了當時是怎樣燒烤田雞的,但是記得烤出來的味道特別香嫩可口。



3.知了猴

以前住的老房子,門前有一棵大柳樹。夏天下過雨後,經常有成群結隊的知了猴爬上樹幹。把他們抓住,油炸,做成的油炸知了猴可真的是至高的美味。滿嘴的酥香和高蛋白。



4.螞蚱

螞蚱不能說在農村見不到了,只能說我自己在居住於城市之後,越來越少見到螞蚱了。想當初,抓到大東山螞蚱,烤著吃也是一絕。



5.凍地瓜

凍地瓜就是紅薯收穫之後,有漏網之魚,留在地裡,嚴冬天氣裡變成凍地瓜。凍地瓜最好吃的,就在於它甘甜的汁水,印象裡,我只吃過一次,真的是太好吃了。可惜以後,自己都沒有機會再吃到。



6.水牛籽

水牛其實就是天牛的俗稱。也是在下雨天之後,我會沿著林間小道,尤其是去有草的地方找天牛,有時候溜達一趟就能抓到幾十只。水牛籽的味道是非常香,不僅可以炸著吃,而且甚至可以生吃,你有生吃過水牛籽嗎?



7.野鴨

小時候,爸爸是用土槍打獵的,經常能吃到帶回來的野鴨,味道鮮美,唇齒留香。不過,後來土槍也上交,野鴨貌似也成了保護動物,就再也沒有機會吃到了。


南瓜博士劉楠


我是來自河南商丘的一個小山村,不知道你所說的野味是指葷的還是素的,我就說一些我小時候吃過,但是現在基本沒有見過的東西。

1、槐花

這個東西可以生吃,甜甜的,吃一點可以,不能吃多,吃多了也不好吃。槐花主要用來蒸著吃。小時候會用鉤子從槐樹上勾下來,然後洗乾淨,用麵粉裹起來(麵粉不要太多),放在鍋裡面蒸。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蒸熟了。蒸熟以後用調料(蒜汁/香油/麻辣鮮/辣椒)拌著吃,很好吃。

現在我們那邊中這種樹的都很少了,幾乎絕跡了。

2、地蘚皮

我們那裡叫地蘚皮,這種東西吃起來有點像木耳,但是比木耳絲滑,比木耳好吃,我小時候吃的時候都是炒雞蛋,不過沒有吃過幾次,主要原因就是太麻煩。

一般地蘚皮是下過雨以後,山上會比較多。由於是在山上,所以摘鏟的過程中會摻有很多細沙和泥土,洗的過程中會非常,非常、非常的麻煩。

3、蟲不久

我們那裡叫這個物品是“蟲不jiu”,長在樹上。小時候,每到春天都會爬到樹上摘一些蒸著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怎麼滴,我們那邊這種樹很少。

一般我們那邊摘下來以後,會蒸著吃,很有嚼勁。最好選擇青一些的,青的好吃,蒸的時候不要放太多面粉,也不要蒸的時間太長,否則容易儂,影響口感。

現在我們那裡都蓋起了樓房,把一些樹木都砍了,現在回家基本吃不到了。

4、馬蜂菜

我們那裡叫這種菜叫”馬蜂菜”,至於為什麼叫馬蜂菜,我也不知道!

這種菜都是夏天出現,長在麥地裡面。小時候經常會蒸著吃,酸酸的,很好吃。現在我們都是打農藥,或者也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沒有人吃這個了。


老闆,來份隨便


記得小時候有很多種好吃的野味,但是隨著近些年來人們的肆意捕殺以及大環境的改變,有很多種野味已經少之又少,還有的甚至還成為了國家保護動物,再也吃不到了。下面我們就來說幾個小時候經常吃但是目前即將消失的野味。


在我們這邊種植果樹的比較多,記得小時候對於夏天的美食記憶就是金蟬了,那時候果園一到夏季就會從地裡面出來很多的金蟬,我們只需要晚上拿著個手電筒去果園照一會就可以捉到好幾百,那時候金蟬收購價格只有幾分錢一個,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己用油煎著吃,然後煎好以後只需要放點孜然麻辣鮮就可以吃了,口感美味可口,外酥裡嫩,百吃不厭。現在因為過度的捕捉果園已經非常少了,每天費很大的勁只能捉到幾個,我想再過幾年可能也就要消失了。



其次在我們農村以前經常吃的野味就是野生黃鱔和泥鰍了,那時候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買肉,我如果嘴饞想吃肉就會帶上工具去旁邊的小河捉黃鱔還有泥鰍,那時候非常的多,只需要捲上褲腿扒開淤泥就會發現很多,隨便捉上一會就夠一家人做菜吃一頓了。但是因為現在人們的肆意捕捉野生黃鱔以及泥鰍已經很少了,而且野生的價格目前也是相對比較高,達到上百元一斤。



最後在我們這邊有一種毀壞莊稼的野味那就是野雞,因為小時候我們這邊種植高粱的比較多,所以會有很多的野雞在裡面偷吃高粱,我們只需要在高粱周圍圍上一張大網,那麼下一次野雞過來偷吃就一定會被網給圍住,有時候一天最多都能捉到十多隻野雞,那時候秋天最常吃的就是野雞了,不管是煲湯還是爆炒都非常的美味。而現在因為人們前幾年的肆意捕捉,野雞在野外已經少之又少了,而且現在野雞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就算有也不能夠再捕捉了。




以上就是我們這個地區即將消失的幾種野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那?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吧!


農業經濟第一線


1、野生黃鱔: 記得以前過去家家戶戶都有種水稻田,在耕田犁田快要插秧的時候,去農田裡幹活腰間都要帶一個小竹籠,因為經常會挖到一些野生黃鱔;那個時候的黃鱔是真多啊,小孩子也常常去水田裡抓,可惜現在很少了;

2、野兔: 在以前,去山裡幹農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有野兔出沒跑來跑去,還經常到莊稼地裡去禍害莊稼;後來人們想出辦法用鐵夾子來夾,夾住了就帶回去弄來吃,味道不錯;可是現在很少見了;

3、小溪中的鯽魚:以前小時候只要下雨小溪漲水了,就會看到很多鯽魚,人們就用魚籠來抓魚,回到家弄來吃,真是美味極了;

以上就是我以前小時候吃過的野味,味道都還不錯,你們都有吃了哪些野味,歡迎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鄉村鄉土鄉情


農村裡,能吃的野味實在是太多了。天上飛的,山上跑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有野獸,有昆蟲類,有魚類等。

有些野味現在已經基本上消失了,或者說很難再見到。比如野豬,果子狸,黃麂,豬獾等。現在雖然還有,但已經基本上少見,成為國家保護動物了。

我們說說農村野外小溪流裡,過去很常見,但是現在卻很少,即將消失的野味吧。



1:石爬子,學名是啥,忘記了。一般是生長在農村山裡的小溪流裡的,喜歡在一些水流比較急的石頭上。

這種魚,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只會生長在那些沒有被農藥和化肥汙染過的溪流裡才有。

而由於近幾十年來,農村裡很多人在種田時,為了提高產量,都或多或少地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現在很多溪流裡很多野生魚類已經難得一見了。

以前小的時候,一群小孩子會去抓一些溪流小魚的,石爬子也是我們經常可以抓到的小魚。晚上拿回去,處理乾淨後,在飯面上蒸熟,或者是用青菜煮湯喝,那味道非常鮮美。很多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流口水。


現在農村野外溪流裡,將要消失的小魚,還有馬口魚,光唇魚,石斑魚,大嘴魚,蝦虎魚,麥穗魚,鰟鮍魚等。

像過去,我們水田裡常見的一些野味,其實也有很多將要消失了。比如,水爬子,野生泥鰍,水蟲,黃鱔,水雞,水蜈蚣等。

2:一些野外的昆蟲類野外,也有很多快要消失了。

龍眼雞,這是一種專門吃果樹枝幹裡的汁液的害蟲。龍眼雞,吃果樹汁液,長年累月,能把一棵枝葉茂盛的龍眼樹給吸得乾枯。而龍眼雞的糞便又特別容易讓果樹引起煤病等。


所以說,對於果樹來說,龍眼雞是個實實在在的害蟲。它不僅禍害龍眼樹,還禍害荔枝,芒果,柚子等樹。

龍眼雞,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身體顏色鮮豔,而有一個長長的鼻子,會飛會跳,逃跑能力是一流的。抓住它後,一不小心就被它跑了。

把它的鼻子擰下來,把它裡面的鼻涕吸入口裡,會有一點甜甜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鼻涕,居然也會是甜的。小時候,吃鼻屎時,那種感覺應該是鹹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


龍眼雞,是一種很美味的美食,據說含有豐富的高蛋白。有人把龍眼雞的翅膀去掉,清洗乾淨,就爆炒著吃,或者油炸著吃。那味道,還是很好吃的。

就是因為龍眼雞是一種美食,加上現在果樹噴農藥比較多,生生地讓龍眼雞變得稀少了。現在農村也難得一見。

不過。我是不太建議吃龍眼雞的,因為現在哪有不噴農藥的果樹,誰能保證你吃的龍眼雞,沒有農藥殘留呢?

現在農村裡,除了龍眼雞少見外,還有很多過去常見而不敢吃,現在敢吃了的昆蟲,也在減少數量。

總得來說,因為人類活動和耕作,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導致一些野味正在慢慢地消失。


村哥小凡


問:在農村,你吃過幾種即將消失的野味?

農村繁衍得較好的野生動物有山耗子、喜鵲,而正在減少甚至即將的則有好些。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在農村,由於生境的改變,好些野味在慢慢減少,甚至有消失的可能。當然,消失有點言過其實,畢竟某地方的野味因生境的改變而趨於消失可能只是個例。


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會趨利避害,當適宜其生長的生境改變後,它們也會遷徙到其他宜居的地方去。

稻田裡的野生泥鰍和龍眼樹上的龍眼雞如今不多見了,刺楸至今想起來還吞口水。

一、野生的龍眼雞

光是聽名字就知道這種動物在龍眼樹附近活動,但它並非是一種雞,而是一種蠟蟬科的昆蟲。長得花花綠綠的,又有「花大姐」之稱。


雖叫龍眼雞,但它並非只生活在龍眼樹上,荔枝樹、芒果樹、柚子樹、李樹等樹上都有它活動的身影。當然了,既然生活在這些樹上,它就會以這些果樹的汁液為食,因而算得上是一種害蟲。

雖是害蟲,但龍眼雞正如其可愛的名字外,還是一種非常逗的昆蟲。它的若蟲善彈跳,而成蟲龍眼雞則能飛能跳,一旦受到外界驚擾,則彈跳遁逃,甚是可愛。

龍眼雞額頭上有一根長長的「鼻子」,實則是延伸的額頭。刺楸曾吃過龍眼雞,捉住後拔掉它的「長鼻子」,直接吸食裡面的汁液,甜甜的。

如今龍眼樹和荔枝樹雖多,但龍眼雞的身影卻難覓,倒是龍眼樹上的打屁蟲臭大姐多得數不清,每年摘龍眼時深受其害,打屁蟲屙的尿液辣手。

二、稻田裡的野生泥鰍

有人把泥鰍的減少歸結於農藥化肥的使用,刺楸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野生泥鰍確實有減少的現象,雖有人工養殖,但其味不正,油炸的沒野生的香。


在一個月都吃不上一次肉的小時,刺楸經常下田摳泥鰍,回家後也沒有油煎,就直接扔到土灶的灶膛裡埋入帶火的灰燼,就像燒紅薯一樣。

等十幾二十分鐘,刺楸用火鉗把泥鰍從灶膛裡刨出來,往地上一扔,再拾起來,而後又扔,如此反覆幾次以拍掉泥鰍上的灰。

最後也不管是否乾淨,就用手撕來吃了。如今雖的油炸泥鰍雖然有鹽有味,但再也嘗不出土灶燒泥鰍的那個味兒了。

以上就是刺楸介紹的幾種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要是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小時候最喜歡漫山遍野的瘋跑,山上不僅有好吃的果子,還有抓不完的田雞、野兔、蜂巢,生活在有河流的地方,又有抓不完的泥鰍、黃鱔、蝦子、小魚等等。而這些無一例外都會被我們做成好吃的小菜,甚至平時我們都會當零食拿來吃。那時候城裡人最羨慕的就是農村美麗的藍天白雲,可口的山珍美味。

不過隨著人們生活喜歡的變化,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這些野生的野味越來越多。相對於野生動物的減少,野生果子要幸運一些,但也沒有小時候口感那麼好吃,數量那麼多了。不過要說即將消失,還言之過早,儘管如此很多曾經的野味還是在不斷減少。

(1)野生小魚。

首當其衝的就是這種野生小魚了,我媳婦家在秦嶺腹地的米倉山內,山泉清澈見底,每年溫暖的時候都是小孩子們下河摸魚的季節,這些野生魚喝著最天然的泉水,吃的也僅僅是少量的水草和微生物,所以個頭都很小。

去年丈母孃還將撈出來的一些小魚曬成魚乾專門給我家貓吃,而更多的小魚都做成魚醬了,丈母孃說現在的野生小魚已經和以前差得多了,大家也不敢猛撈,所以現在野生小魚的價格賣得奇高,平時家裡也就撈一些做成魚醬放著自己吃,生怕哪一天就吃不著了。

(2)野生河蟹。

在一個就是野生河蟹,河蟹雖然長得不大,但口感非常鮮美,小時候在河流邊上的石頭下一翻就能翻出很多小河蟹,現在隨著人們對生態的汙染破壞,河邊的小河蟹真的越來越少見了。


去年跟對象回他們山區的農村,在走進流淌的河流,發現河水都已經被化工汙染了,河邊翻開石頭,再也沒有以前一下子爬出四五隻小河蟹的場景,連翻好幾塊石頭都不見一隻小河蟹。

(3)摸田螺,炒田螺。

摸田螺的記憶彷彿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久到只剩下回憶,小時候每當嘴饞的時候,就會和小夥伴一起拿個塑料袋或小桶,然後光腳下到河裡摸田螺,一摸一把,一會就能把桶子裝滿,高興的拎回家去,媽媽給來一盤簡單的辣炒田螺,我們一吸溜一個,大人們會拿上一瓶啤酒就著吃田螺。說起來如今已經很多年沒有再下河摸過田螺了,即便下去也摸不夠一盤菜的量。


(4)野生田雞。

想起這道野味就開始流口水,這簡直就是神仙美味啊,以前的田雞很常見,做起來也比較肥嫩,百吃不厭。現在你再去農村看看,幾乎很少能隨處見到田雞了,也很少聽到田雞此起彼伏的叫聲了。

說起來人們的生活似乎在變得越來越好,但似乎屬於我們的野味記憶卻一點點在消失,人們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大自然生態的變化,也許真的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再也吃不到兒時的野味了。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子孫甚至在我們談起野味時,都覺得莫名的陌生。


李阿冰


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你吃過幾個?

提起農村的野味不得不說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少,記得小的時候我們還能經常吃到一些。現在的話越來越難找了,由於城裡人早就厭倦了大魚大肉,比較喜歡和親朋好友們去鄉下吃上幾個野味。隨著人們的大量需求,現在的農村有一些野味美食正在消失,這裡說的消失不是物種,是說真正野生的越來越少。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關注【呂家姐夫】,帶您瞭解不一樣的農村。

下面盤點一下正在“消失”的一些野味:

一、泥鰍

70、80小的時候,應該有不少朋友都吃過野生的泥鰍,不僅好吃,而且還還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過,泥鰍的營養價值雖然很高,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吃的,對於有風溼的患者來說,最好不要吃泥鰍,就算吃也要少吃。同樣泥鰍也是可以入藥的。除了對孕婦有很大好處,也是男性的進補好東西。

二、野兔

野生兔子的肉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作用,適用人群廣泛,口感非常鮮美。俗話說的號,“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另外野兔肉有“葷中之素”的說法,瘦肉佔95%以上。野兔具有一定藥用價值,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涼血解毒,也可以用於病後體虛、消渴。治療小兒痘疹不出、便血、便秘等病症。

三、知了猴(金蟬)

金蟬俗稱知了龜、知了猴等,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美味佳餚,現在大多都是人工飼養的,小的時候都是野生的。吃的時候可以煎炒、油炸撒。另外金蟬的殼子還有藥用價值。

四、野生草魚

現如今隨著農藥化肥的不當使用,野生草魚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野生草魚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美食,它除了能保護心腦血管以外,還能延緩衰老,因為這些魚都藏在青草的下面,所以叫做草魚。

除了以上這幾種之外,還有很多慢慢消失的野味,歡迎大家繼續補充。

以上就是呂家姐夫對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你吃過幾個?的看法,如果感覺回答的還可以請點贊+收藏,也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我!

呂家姐夫


農村真的是個神奇的地方,不有口味獨特的野菜和天然的水果零食,野味的種類更是非常多,而有些野味現在都已經很少了。

一、蝗蟲

以前生活條件差,一個月有幾頓肉吃就不錯了,有時為了改善伙食,爸爸經常上山去搞點野味回來吃,吃的最多就是蝗蟲,我們這裡叫“老虎蚱蜢”。

蝗蟲最多的時候就是種的苜蓿長起來的時候,每天大清早去山上的苜蓿地裡,苜蓿葉上就會有很多蝗蟲。這時候的蝗蟲也是最容易抓的,因為早上露水重,蝗蟲的翅膀被露水打溼了,飛起來就沒那麼迅速,一抓一個準。

有蝗蟲的時候,幾乎全村人都出動,一大早的山上就是熱鬧的不得了,抓回來的蝗蟲把翅膀和腳撕掉,然後用油炸,炸至金黃撈出來,用油炸過的蝗蟲吃起來又香又酥,對那時候的農人來說是一道特別好吃的美味佳餚。

蝗蟲營養價值豐富肉質鮮嫩,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一斤蝗蟲都能賣到四五十塊一斤。吃的人多了市場需求就大,而蝗蟲的市場價值高,就吸引了很多人去抓它們。以前一早上能抓好幾斤蝗蟲,現在一個早上一斤都抓不到,長期下去,作為四害的蝗蟲終會消失。


二、蟬

蟬又叫做知了,我們這叫“依鴨絲”。夏天的樹枝上是最多的,總是叫喚的沒個停,聽著特別心煩,特別是在中午午休的時候,那一陣陣蟬聲就如觀音唸的緊箍咒。

雖然知了的叫聲讓人討厭,但它的用途還是挺多的。乾的知了殼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以前經常會有人來村裡收購,價錢還挺高的。柑子樹上的知了殼是最多的,隔壁村裡有一個特別大的柑桔園,以前每天去園子裡撿知了殼的人都是很多。

知了除了是一味好的藥材,也是農人常吃的一道美食,特別是知了的蛹,那真的是人間美味,找知了蛹還是一門技術活,得是晚上打著手電去柑子樹底下找,會找的人一晚上能搞好幾斤。

找知了蛹太費勁,直接捉知了就要簡單些,知了也得早上下了露水去抓,這樣的知了是不飛的,直接抓就好了,抓回的知了撕掉翅膀,用油炸,吃起來滿口的嘎嘣脆。


三、黃鱔

農村的野生黃鱔是很難得的,黃鱔是一種滋補的食材,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以前田裡的泥鰍黃鱔是比較常見的,犁田插田的時候都能捉到它們。

去田裡盤黃鱔是我們小時候特愛乾的事,黃鱔是喜歡鑽洞的,想要發現它也不難,在稻田的田埂上看到一個洞口比較光滑泥土新鮮的洞,裡面就會有黃鱔,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盤它了。

現在的稻田裡泥鰍黃鱔都越來越少,大量的農藥化肥讓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危害,還有人們過度的捕捉黃鱔使得它們一年比一年少,以後想吃黃鱔只能是通過人工養殖的,而野生的將會消失。



四、蜂蛹

以前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有好多,都是按季節來的,什麼時候有什麼玩法。以前村裡都是土牆房子,土牆裡面就會有蜜蜂,小時候最喜歡扒牆上掏蜜蜂。

拿根棍子直接放到洞裡去掏,然後在把耳朵貼洞口聽有沒有蜜蜂的聲音,有的話就拿瓶口對準洞口,蜜蜂出來就鑽進瓶子裡了。土牆弄完又跑去油菜花田裡,小時候特別生猛,直接扯個油菜葉子就能拿它來抓蜜蜂,也不怕被叮。

有時候會在房子角落或樹枝上發現蜂窩,我們就會用棍子弄下來,蜂窩裡面就會有很多白色的小蛹,把蜂蛹取出來放進油鍋裡一炸撈出來,真的是非常好吃。已經有好多年都沒吃過了,現在回憶起來口水都直流。


總結:以上就是小唐小時候吃過的野味,你們那裡有沒有也吃過,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