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球對於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可以團斂內氣,提高練功的效率

太極拳的行功離不開弧形運動和球形的體現,也就是我們通常我們所說的抱球,以及畫大圈和小圈。但是由於太極拳的廣泛流傳,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真正的東西丟失了。比如說抱球一法,現在社會上練太極拳的有幾人知道抱球的真實含義?

觀現在社會上練太極的,多是兩手上下斜向相對,似乎斜抱著一個球的姿勢,泛泛而過,並沒有認真的去練。鄭曼青先生的弟子張肇平先生在《論太極拳.圓》中則將其稱為“抱手”,說過去“抱手”是“楊家的不傳之秘”,由此可見抱球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

抱球對於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可以團斂內氣,提高練功的效率

當然不知這“抱手”一說是否楊式太極的原話,如果是則大誤矣。蓋因太極拳是從混元一氣的混元球中開化出來的內容,譜雲:“元陰元陽育此體,太乙顯化產真形”。張肇平先生言其為抱手,則丟失了抱球之真義。抱球者,雙手之間以抱球而呈其形,掌指間有真實的氣球感存在,是“外有其象”;而隨著抱球的動作,則是體內真元之氣會產生聚攏而形成真實的球狀感受,是“內有其質”也!當然這種真實的修為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的,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抱球的專修,就很難產生這種丹田的實質氣感。

太極拳以無極勢為起勢,此時心神無思無念,身中唯有一團元氣,是為無極也。隨著行拳的動作升降開合,則體內元氣化分為陰陽二氣,是無極生太極的過程。功譜中言此為:“神意相合參動靜,無極生在太極前。陰陽未判真種出,意催身姿動靜閒”。

抱球對於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可以團斂內氣,提高練功的效率

經過太極拳起手勢,體內的元氣分化為陰陽二氣,這時就練習其他式子了。為了便於讓大家理解抱球的功用,這裡僅以“野馬分鬃”為例來講解一二:進入到“野馬分鬃”的修煉後,是由虎坐抱球來團斂元氣,使陰陽二氣混元合一,是為“上下掌心同一峙,兩掌互喚抱球生”。通過兩掌心相對抱球而使體內的元氣聚攏呈形,從而使真元內斂以增其力。如果沒有這種抱球之姿,直接分化雙手而行託切之勢,則功效大失。

(注:如果是內力啟動之後,習此抱球之姿時,多會有一段時間的停頓,以使元氣團斂,這不是人為後天的意念所致,而是功夫到了自然而為。如像社會上那般不做片刻停留,直接划水而過是因為習練者尚未能啟動內氣的緣故)。

抱球之後則是游龍分封之勢,是雙手分別託切而行功,再化為掤按之姿也。然後再次虎坐抱球,如此左右互換,而形成“野馬分鬃”之專修。雙手分化之時,是使體內氣血順達四肢百骸之未端,抱球之功則使氣血由肢節未梢返回到軀體之中,如此則形成了一開一合,是為太極之真功也!

抱球對於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可以團斂內氣,提高練功的效率

可以肯定的說,如果只有分鬃而無抱球,則“野馬分鬃”就變成了只有開沒有合,只有散沒有聚,這還是太極嗎?太極拳要斂神聚氣,沒有聚氣的作為,則只能鬆軟筋骨,達不到內煉的作用,自然不能稱之為內家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練太極拳的人多沒有循經感受的原因,你連基本的抱球都不會,能練出內功來麼?

綜上所述,

抱球之功對於太極拳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他在行功中能起到團斂內氣,增氣壯力的效果,習太極拳者不可不知也!另太極拳中不同的式子對於抱球有不同的要求,並不是一成不變放在小腹中間的,此中法要當另文敘之。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