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祕鏢局的雲起潮落

導讀:常看武俠劇的觀眾都知道,在多數武俠作品當中,有一個行當肯定是少不了的,什麼呢?鏢局。

在那些小說和電影裡邊,穿山越嶺的押鏢隊伍,威風凜凜的鏢師,絕對是江湖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那麼,古代鏢局真這麼風光嗎?他到底是怎麼來的?後來又怎麼消失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這個行當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已經沒辦法考證了。從目前的資料看來從宋代之前它就已經出現了。

《水滸傳》裡邊智取生辰綱這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大明府留守梁中書要把搜刮來的民脂民膏,獻給太師蔡京作生日禮物,怕半路上被強盜打劫,就讓武藝過人的青面獸楊志,負責押送這個生辰綱。

可惜,最後還是在黃泥崗,被晁蓋、吳用哥幾個用蒙汗藥給算計了。不過宋朝的時候,楊志乾的這個活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只有官府的人才能接這個活,那是百分之百的壟斷行業。

然而,壟斷行業也不是好乾的。這楊志丟了生辰綱,按說責任得他扛啊。可楊志一看這東西沒指望了,立馬上演“奔跑吧兄弟”,奔著梁山就去了。這梁中書梁老闆呢,也只有自認倒黴了,這找不到責任人,沒辦法啊。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的繁榮,這需要押送的金、銀、貴重貨物是越來越多,而打這些主意的綠林大盜那也是越來越猖獗。這個行業裡開始出現了私人的身影。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在我國曆史上,這個鏢師和武術界有著密切關係的。因為,鏢師嘛,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強盜打交道,沒兩下子可不行。隨著鏢師行業的繼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武術界人士加入進來,鏢師行業也越來越規範。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組織的押鏢行業開始出現。

據《山西票號史》記載,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家鏢局,叫興隆鏢局,是山西人神拳張黑五開的,那是乾隆年間的事了,地址在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這興隆鏢局的扛把子張黑五來頭可不小,據說是乾隆皇帝的武術教師,江湖人稱神拳張。

據史料記載,這鏢局還是乾隆皇帝鼓勵張黑五建的。這可了不得,奉旨走鏢,再加上這位是武藝精湛,那江湖上誰敢惹啊。於是,北京城裡的高官顯貴,只要是想運點金銀財寶到外地去,都會找張黑五。

那這個業務量可太大了,張黑五一人可忙不過來,於是興隆鏢局正式成立,歷史上第一家鏢局面世。走標之前啊,鏢師會喊鏢號,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口號一樣。這鏢號來來去去就是“合吾”兩字。“合吾”諧音黑五,這據說就是為了紀念這位鏢局的鼻祖張黑五。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光做官,開鏢局也一樣!只有在官府裡邊有著過硬的後臺,攬得到官方的生意,鏢局才能夠名利雙收。我們剛才說的這位張黑五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有皇帝照著,哪能不發財呢?

還有一個鏢局,北京的會友鏢局,老闆是當時名震武林的“神拳宋邁倫”,這可是晚晴十大鏢局之一。這個鏢局後臺也是夠硬的,誰呢?說出來嚇您一一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宋邁倫曾經在李鴻章家做保鏢,這一來二去的,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後來李鴻章照著會友,鏢局幾乎壟斷了淮軍響銀的押運,有這麼大的業務,你說他能不發達嗎?不過這還不是最硬的後臺,山西平遙有一家同興公鏢局,這後臺比會有還硬,誰呢?慈禧太后,沒錯,就是那個遺臭萬年的慈禧。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參演綜藝大劇“奔跑吧太后”,可這個節目沒有贊助商,只能自己掏錢。據說當時慈禧帶出了九十三萬兩白銀。那誰來保護這筆保命錢呢?沒人敢接啊!這同興公鏢局的老闆膽子夠肥,“我接!”

就這樣,回到紫禁城後,同興公鏢局就成為了大功臣了,不光是得到了朝廷的封賞,還成了北方鏢局的頭牌,白道上有了後臺,鏢局吃香的喝辣的有油水。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鏢局這個行當是在刀口上討生活的,難免什麼樣的人都有。這其中還出過很多的英雄好漢,我們今天來說說其中有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誰呢?大刀王五。

這位和燕子李三、黃飛鴻、霍元甲齊名,名列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的大刀王五,真名叫王正,字子斌。王子斌在師兄弟裡邊排行第五,又使得一手好刀法,據說當時沒有人能在他手底下走過十招的,所以被武林中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光緒四年,王子彬在北京前門外的西半壁街開了一家源順鏢局,憑著手裡的這把大刀,短短的一年時間,王五就成為了江湖上名頭最響的標識之一,而源順鏢局也躋身京城十大鏢局之列。

按說鏢局生意不錯,不愁吃穿,王五應該一門心思走好鏢才是,不過這王五爺不光是為人行俠仗義,他同時還是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熱血漢子,眼看著當時的中國被列強瓜分,離亡國滅種就已經不遠了,王五是心急如焚。

這一年他收了一個徒弟,從此王五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那麼這個徒弟是誰?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我們知道譚嗣同那是維新派的領導人之一,近朱者赤,時間一長,這師傅也就成為了支持維新變法的積極分子了。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百日維新期間,王五不光照顧譚嗣同的衣食住行,還擔任了他的保鏢,為維新變法做了不少的事情。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下令抓捕維新派,大刀王五又想幫著譚嗣同逃出北京城。

誰知道譚嗣同不但不走,還讓王五去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什麼事兒呢?去把被慈禧關在瀛臺的光緒皇帝救出來。只可惜譚嗣同這樣的讀書人實在太天真了,被關押的皇帝哪是幾個武林高手就能救出來的呢?

王五提了個腦袋,忙活了半天,不但沒有能夠救出光緒,反倒是譚嗣同還被慈禧給抓起來了,源順鏢局也被查抄了。後來王五冒死劫獄劫囚車,幾次都差點得手,怎奈譚嗣同是已經下定決心要為維新變法而流血,結果每次都是功虧一簣,眼睜睜看著譚嗣同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義。

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繼續在北京從事反帝救國的活動。1900年,北京城興起了義和拳運動,王五就率領一幫徒弟積極參加,和義和拳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只可惜,最後滿清政府徹底投靠帝國主義,義和拳被出賣,大刀王終因寡不敵眾,慘死在八國的槍口之下,終年56歲!

在古代,保鏢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揭秘鏢局的雲起潮落

後來,鏢局這個行業逐漸沒落。

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的觀眾都知道,清朝末年山西票號興起,大筆的金銀錢財可以通過錢莊票號兌付,再也用不著千里迢迢的運來運去了;後來銀行的出現,更是徹底斷了鏢局押送金銀的市場。

而隨著火車、汽車、輪船這些現代運輸工具的出現,用人力來押送貨物也沒了市場,所以鏢局的生意逐漸是難以為繼,多數鏢師都紛紛改行另謀出路。

1921年,擁有300年曆史的北京會有關張了,鏢局也徹底告別歷史舞臺,而留下的只有小說和現實中那一段段,或膾炙人口或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