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的金堂縣,近年來,通過圈層合作、創新實踐,突破遠離中心城區、教育資源和投入不佔優等現實難題,為城郊區縣教育品質提升提供了“金堂經驗”。本期,走進成都師範附屬小學金堂分校,看金堂縣如何通過引進以成師附小為代表的知名教育品牌,讓金堂教育實現質的飛躍。

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實現教育品質集體提升的重要手段。早在2005年,成都市錦江區和金堂縣就開始了區域間的教育合作,成立了錦金教育聯盟並以此展開多項教育領域的合作。

十餘年來不間斷的教育交流,帶給金堂的不僅僅只是教育理念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通過引進以成師附小為代表的知名教育品牌,讓金堂教育實現了質的飛躍。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第二輪錦金合作簽約儀式現場,錦金教育聯盟讓金堂教育實現了質的飛躍。

圈層融合下的名校進金

金堂縣位於成都市三圈層,多年來受制於縣情及教育資源等因素影響,教育水平急需進行品質更新升級。2012年,在充分利用錦江區“優質教育鏈”模式基礎上,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應運而生。

成師附小是成都市教育行業的“五朵金花”之一,金堂分校從成立伊始,就承擔著要在金堂,延續成師附小教育品質的重任。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錦金教育聯盟制定了“扶上馬、送一程、獨立行”的工作思路,具體到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則是:前三年由成師附小領辦,第二個三年由雙方合辦,第三個三年由金堂分校獨立辦學。

“金堂分校建校後,由成師附小派管理團隊入駐學校進行管理,金堂也指派了三位本地的小學校長前來擔任副校長,一方面學習成師附小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為以後接手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做準備。”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校長楊懷英是當初的三位副校長之一,2015年,在結束了三年的領辦後,楊懷英正式走馬上任,擔任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的校長,正式開啟了這所百年名校的“金堂模式”。

據楊懷英介紹,成師附小是所百年名校,金堂分校對其教育品牌的承接,實行的是“兩融合四聯動”的捆綁式發展模式。

首先是辦學理念的承接。“自成立以來,我們就一直堅持本部‘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辦學理念。”在辦學理念一致的前提下,金堂分校與本部施行“學校聯建、教師聯培、活動聯舉、項目聯創”的捆綁式發展方略,以保證分校的辦學品質。比如,在‘活動聯舉’部分,成師附小的家長開放日、春遊遠足、德育體驗課等重要活動,金堂分校都會按照本部的標準來進行。”經過三年的領辦,成師附小金堂分校順利實現了傳承和延續名校特質的目標。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順利實現了傳承和延續名校特質的目標。

引領+支持+服務走出金堂道路

但在楊懷英看來,成師附小金堂分校要想走出“金堂道路”,除了要做好“母體承接”,更要根據金堂的情況,進行本土化改造。

2016年,成師附小金堂分校聘請了川師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松林,對學校辦學思想和辦學思路進行診斷,提出了具有金堂分校校本特質的“各盡其興,各展其長”嶄新構想,統領學校未來發展。

楊懷英認為,和中心城區相比,金堂的生源和師資情況不同,金堂分校要想繼續在金堂發揮名校特質,就要從教學管理到特色課程的建設,進行多層次的創新。“所以我們提出了引領、支持、服務三大理念。”

引領最重要的是學校領導班子對教師隊伍的引領,除了重點打造“1314主體學堂”,成師附小金堂分校還通過“校本研修十策略”如集體備課、週三行政視導、年度教師比武大賽、大數據啟智等形式來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理念。

“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的事情,對家長的引領也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展開了從一年級新生“家校攜手·共育蓓蕾”家長培訓會,到知名專家到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專家智慧、學校智慧和教師智慧共同實現學校對家長的引領作用。

支持的多元化則表現在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兩方面,如金堂分校創新開展的“黨員義工銀行”活動;鼓勵支持老師自己尋找專業提升機會;每年為每一位老師預定200元以內的所教學科的專業期刊等。凡是對老師的成長或專業領域有幫助的事,學校都會盡全力支持。

“服務的多元化就表現得更為直接。”楊懷英介紹說,如行政層面,對老師的服務;老師層面,對家長和孩子的服務;以及學校對外的服務。“這其中,既有精神上的服務,也有經濟上的支持。”楊懷英說,比如家庭服務方面,學校每年會開展不定期的普惠性家庭教育講座,困難學生家庭慰問等等。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室外課堂,楊老師講解葉綠色的提取

課程創新帶來更多發展動能

管理的創新有助於改善母體承接過程中的“水土不服”,而課程建設的創新才是推進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在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的特色課程建設方面,一種基於“前測”的主體學堂建設(簡稱“1314主體學堂”)應運而生。據楊介紹,第1個“1”是指前測;“3”指三學,即個人先學、小組復學、全班共學;第2個“1”指老師的引導;而“4”指四動,即學生學得主動、生動、互動、靈動,主要是學生在課堂中呈現出來的狀態。‘前測’是指老師在上課前要把握好學生情況,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對年齡特點進行分析,對知識現狀進行分析,還要教材的融通性進行分析,而後,再來設計課程,確定教學目標。”楊懷英說,從實踐來看,這種模式對金堂分校而言十分適合,因為這對學生而言更具針對性。

如果說“1314主體學堂”更多是教學模式的創新,那選擇性課程的開展則是成師附小金堂分校踐行“各盡其興,各展其長”育人理念的具體落實。在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至少參加一個社團。每週星期三下午,學校都準時進行拉網式大走班,開展選擇性課程。30多個社團、2節課的時長,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學校的管理組織,老師的興趣教學,讓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的孩子極大了拓展了個性興趣的發展和成長。“每週的升旗儀式、六·一兒童節等都會為學生提供才藝展示的舞臺。“楊懷英表示,興趣課程豐富的呈現平臺和對學生社團及個人的系列評“星”活動,還會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學生“各展所長”,促進選擇性課程的延伸發展。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獨創的《童心頌中華》系列課程實現了本土化的品牌塑造和區域輻射。

另外,在積極創設個性化發展的平臺時,成師附小金堂分校不忘“迴歸原點”去思考學生的未來,從“傳承文明”、“發展自我”、“愛我中華”、“親近社會”四個維度搭建“體驗性課程”,切實為學生的幸福加碼。其中獨創的《童心頌中華》系列課程等方面也都實現了品牌本土化的品牌塑造和區域輻射。

為了快速實現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專門成立了團隊,負責引進資源,創新融合,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助推質量的穩步提升。據介紹,2019年全省第一個紅色動漫愛國主義教育智慧教室就將在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建成使用。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黨員義工銀行”在整個金堂縣教育系統進行了輻射推廣。

從“名校基因”到“金堂道路”的蛻變

知名教育品牌引領下的創新發展並不是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的終點,在楊懷英看來,“如何形成獨具特色的自我品牌才是最終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成師附小金堂分校首先從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2015年,學校開創性的設立了“黨員義工銀行”這一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

據楊懷英介紹,“黨員義工銀行”主要通過引導黨員幹部、黨員老師利用業餘時間服務同伴的專業成長,服務學生和家長,服務社區,積累相應的積分。“校內服務1小時積1分,校外服務積分按雙倍算。”楊懷英說,積分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支取,支取方式可以選擇列席行政會、參加“附小論道”、外出培訓等。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是成都市首批黨建標準化建設試點學校,目前,共有黨員33名,超過全部教職工人數的40%。“我們就是要把黨員的力量發揮出來,激情迸發出來,責任薰陶出來,並帶動非黨員教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楊懷英認真得講到。如今,成師附小金堂分校的“黨員義工銀行”名聲在外,金堂縣已經將該模式在整個教育系統進行了輻射推廣。

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攜名校基因走出“金堂道路”

通過引進以成師附小為代表的知名教育品牌,金堂教育正在實現質的飛躍。

當前,成師附小金堂分校已經逐步實現了從“名校基因”的承接到“金堂道路”的蛻變,高品質的教育資源輻射效應逐漸凸顯,從學校成立之初,金堂縣教育系統幹部分批到校研修、成師附小金堂分校成立後四位副校長調任、附小教育鏈資源分享等,成師附小前沿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都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向金堂全域擴散,圈層間教育差異必將越來越小。

正如校長楊懷英所言,成師附小金堂分校越辦越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充分利用圈層融合的機遇,共同努力讓金堂教育越來越好,實現優質教育均衡化,讓學校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那才是我們所有金堂教育人的目標。(作者:張其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