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誰的武力值才是最高的?

無敵風火輪-0


說到三國武力最高的人,恐怕幾乎所有人都會一致認為非呂布莫屬。要知道,虎牢關前,當世英傑劉關張三人大戰呂布一騎,也才勉強打了個平手。而劉關張又都是超級戰將,特別是關羽和張飛,堪稱世之虎將,勇猛無匹。呂布能跟他們三人打成平手,足見其武力非凡。

但實際上,呂布並非三國武力最高的人。有一個無名小將的武力,遠在呂布之上。

什麼?無名小將?遠在呂布之上?有這等人物嗎?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有這樣幾段文字。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曲阿)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

……慈心中自付:“這廝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手。”於是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

……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衝到。

是的,這個武力遠在呂布之上的人,正是太史慈身邊的曲阿小將。看到這裡,很多人依舊一頭霧水,不知這個籍籍無名的曲阿小將,到底有什麼能耐,能在武力上遠勝呂布?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上面幾段文字說的是,太史慈聽說孫策前來探營,於是決定帶兵生擒孫策。但其他將領都懼怕孫策之勇,皆不敢前往,唯有曲阿小將敢往。就這樣,太史慈和曲阿小將兩人兩騎去擒孫策。太史慈見對方人多,於是故意設計將孫策引至平坦地帶,兩人又單挑了50回合。

如果仔細閱讀上面幾段文字,我們會發現,當太史慈把孫策引至平坦地帶後,程普等將領居然遲遲沒有趕來,這顯然不符合常理。按理說,主帥身先士卒,與敵人打鬥,隨從應該緊緊跟隨,以策萬全。但程普等人為何不跟在孫策身後呢?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程普等人被曲阿小將纏住了,一時間擺不開身。

前面說到,太史慈將孫策引至平坦地帶後,兩人又單挑了50回合。換句話來說,程普等人被曲阿小將纏住了至少50個回合。而程普等人,包含程普、黃蓋、韓當、周泰、凌操、祖茂等沙場悍將,共12人。其餘6人,我們不得而知,但僅是這6位將領加在一起,怎麼也敵得過劉關張吧,何況還有其他6人呢?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曲阿小將以一人之力,纏住程普等12人足足50個回合,其武力遠勝呂布,當無異議。


沙場冬點軍


後人評價三國的諸位將軍武功高低,大抵有這樣的說法:一呂二關三典韋,四趙五馬六張飛。說的是呂布、關羽、典韋、趙雲、馬超、張飛六員上將。單純武功上說,呂布無可非議是最厲害的。但是呂布的人品太差,所以多數人都群而攻之,所以戰績不高。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武力無可挑剔,但是為小義而舍大局,致使諸葛明兩路北伐中原的計劃破產,不值得太多的推崇。典韋勇猛,但是過早的戰死,因而沒能在三國的戰事中過多的表現自己的武力。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殺的曹操幾十萬人無能為力,漢中力救黃忠,南征輔佐孔明,一生之中除了戰略上的撤退以外,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可謂三國時期最值得稱道的上將。馬超勇而無謀,除了盡起西涼大軍征討董卓和與張飛大戰外,並無更多的描寫,但是西涼和羌族人稱之為上將軍,也足以表明他的武力相當高。張飛不必多說,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長坂坡一聲大喊嚇退曹操大軍、戰馬超、捉嚴顏,戰功赫赫,但是因酒誤事的頑疾使他始終不能成為真正的統帥。此外,黃忠、嚴顏、魏延、姜維、夏侯敦、張遼、徐晃、太史慈、孫策等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上將,武力都是相當高


武雙RUM


關於這個問題,就演義而言若論個人武力非呂布莫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這其中的張飛關羽是什麼人物大家可想而知,濮陽城下曹操6將圍攻呂布,呂布全身而退,這其中的許褚和典韋是什麼貨色,大家也應該是比較清楚,所以說三國英雄數呂布!


12345688順流


毛本三國演義武將排名:

首先聲明,我的排名依據是以作者觀點為準,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為準,如果作者沒有明確指出,再看各種戰績。

先來排超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第一、呂布

呂布第一應該沒什麼爭議,三英戰呂布,獨鬥曹營六將全身而退,輕鬆擊敗夏侯惇,作者不止一次地暗示呂布天下第一。

第二、關羽

作者用“武藝絕倫”評價關羽(見“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作者用“絕倫”評價關羽,三國武將獨此一人。當時呂布已經死了,而張飛馬超等人還在,可見關羽是呂布死後作者欽定的第一。

第三、馬超

前兩名穩了,接下來是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等人,除趙雲外其他四人互相大戰數百回合平,可認為武力接近,而馬超vs張飛,劉備避其銳氣,看見馬超鎮上人馬疲倦才帶著張飛出戰,100回合後,劉備“恐張飛有失”,鳴金收兵,可認為張飛下風,故而可認為馬超略強於張飛(因作者沒有提到年齡問題,所以有些人就不要說什麼張飛老了,馬超年輕,作者沒有提,我們就不要亂想)。

第四、張飛

本來想把這個位置給趙雲了,因為趙雲對張郃的表現比張飛要好,但不如馬超,但作者給趙雲這樣的評語“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可見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因此只能把趙雲放在張飛後面。

第五、趙雲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

雖然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但不能低過許褚,因為趙雲對徐晃的表現好過許褚,因此,趙雲略強於許褚。

第六、許褚

馬超vs許褚,許褚性起脫掉鎧甲,擺出拼命架勢,而後奮力一刀砍向馬超,馬超輕鬆躲過又回了一槍,許褚使出了險招——奪兵器,縱觀這場大戰,馬超略顯從容,而許褚擺出拼命架勢,略顯狼狽,因此馬超略強於許褚。

張飛和許褚打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各種原因,許褚逃走,後來因為喝醉被張飛一矛刺中肩膀,雖然都是無效戰例,但作者把許褚搞得這麼狼狽無非是想說張飛略強於許褚。

第七、典韋

許褚和典韋,打了一天,真正的平手,如果非要選出一個更強的,我只能說許褚吧,因為首先典韋沒有任何上風的跡象,其次許褚活的久,和大部分超一流,一流武將都打過,戰鬥經驗更豐富,所以許褚略強於典韋。

第八、黃忠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而黃忠比他們差一點,但許褚典韋平手,許褚又幾乎和馬超平分秋色,至於和關羽100合平,我想說上述幾人都能做到。

另外參考夏侯淵,楊任三十合打平夏侯淵,夏侯淵不得不用拖刀計,而楊任,楊昂雙戰許褚被殺退,可知許褚明顯比夏侯淵強,而黃忠二十合拿不下夏侯淵,估計再打幾十合也分不出勝負,所以才用了法正反客為主之計殺夏侯淵,因此黃忠比許褚、典韋略弱。

至於壯年黃忠有多強,因為作者沒有寫,所以無從知曉。

第九、龐德

黃忠與壯年關羽100合下風(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兵),卻讓關羽不得不用拖刀計,而龐德與老年關羽100合下風(魏軍“恐龐德有失”鳴金收兵,而且作者在這裡強調了關羽“年老”),關羽雖然誇讚龐德,但還是有信心能斬了龐德,而龐德卻不得不用暗箭,可知黃忠略強於龐德。

第十、顏良

顏良雖然20合打敗徐晃,但這隻能說他強過徐晃,徐晃不是超一流,而顏良唯一一次和超一流的關羽對決就被一刀秒殺,古城會關羽卻沒被張飛秒殺,所以說他強過許典黃龐這些人,沒有說服力,畢竟沒交過手,你不能說徐晃50合平許褚,顏良20合敗徐晃,就說顏良一定強過許褚,作者只不過為了襯托關羽,讓顏良威風了一把,顏良只是對一流的徐晃戰績很好,面對超一流的關羽立馬原形畢露。

還有說顏良打敗徐晃,許褚不敢上的,作者整章都沒提許褚,憑什麼說許褚一定在曹操身邊,而且不敢上呢?作者沒有寫,你不能隨便亂想吧。再說,馬超第一次和曹操交戰,打得曹操“割須棄袍”,許褚也是一直沒露面,是不是也是許褚“怯戰了”?

再看袁紹的評語,顏良文丑是鹿,關羽是虎,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話,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可知這倆人和關羽差距很大,而關馬張趙許典黃龐,互相差距很小。

第十一、文丑

再看文丑,他要為顏良報仇,袁紹說非你不能,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觀點,可知二人實力差不多。文丑和關羽三合就心怯逃走,而當時文丑是在追擊徐晃,所以心怯,只能說明文丑沒信心,再次印證和和關羽差距很大。

顏良文丑是超一流武將裡面唯二被秒殺的,很難說他強過上面那些人,但考慮到他倆對張遼徐晃等一流武將的出色表現,因此排在超一流之末,一流武將之上。而顏良20合擊敗徐晃,比文丑表現更好,因此顏良略強於文丑。

至此,超一流武將排名出來了,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再來排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一流武將排名更簡單,因為作者直接給出了,就是銅雀臺出場順序(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曹操命令車輪戰龐德的時候,後四個人順序不變(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這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按照越厲害的出場越晚,可知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

張遼和徐晃,關羽對張遼評價很高(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對徐晃卻很蔑視(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張遼>徐晃。

夏侯惇多次挑釁關羽,關羽對夏侯惇的態度“吾豈懼汝耶!”參見關羽千里走單騎那一章,可見關羽眼裡,夏侯惇是一個頗具實力的對手,但應該強不過張遼,因為除了許典外,關羽對魏將評價最高的就是張遼,因此張遼≥夏侯惇>徐晃。

孫策和太史慈,和許褚典韋一樣,平手,但最後的結果是孫策抓住太史慈的雙戟,太史慈只抓到了孫策的頭盔,只能抵擋,可知孫策略上風。而太史慈對張遼,聽到背後有動靜,撇開張遼,略顯從容一點,可知孫策≥太史慈≥張遼。

之後是甘寧淩統,淩統和張遼50合平,然後孫權鳴金,可知淩統下風,而張郃與張遼50合平,不僅沒落下風,反而許褚看得著急出戰,可知淩統≤張郃。

甘寧是當時東吳武力第一,比淩統強,淩統50合平張遼,理論上甘寧也可以,只是他的戰績太少,和曹洪那一次是曹洪引他進城,沒有理由強於張郃,因此張郃≥甘寧≥淩統。

再說魏延,和魏延交戰最久的是文聘,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就是魏延文聘一檔,出於魏延後期表現更出色,因此魏延≥文聘。

接下來增加兩個有爭議的,第一個,高覽,高覽和張郃齊名,和超一流武將許褚交過手,和顏良文丑同為河北四大名將,因此和張郃武力應該是接近的,強於甘寧淩統這些人(高覽和張郃更接近,而且和超一流武將交過手)。但因為被偷襲致死,減分,因此張郃≥高覽。

第二個,李嚴,入選理由:和超一流黃忠四五十合平(但黃忠說自己即將生擒李嚴),由於戰績太少,後期沒有更多的交戰記錄,所以沒有證據證明強於上面那些人,只能排在25名將最後一名。

曹彰具有一流的實力,只是戰績太少,無法定位,故而沒有排。

姜維無法入選一流武將,首先他是不如魏延的,否則魏延最後也不會那麼狂妄,說什麼“天下誰能勝我”,諸葛亮也不會用計殺他。其次,他和老年趙雲只打了數合,老趙雲只是一驚,並沒有下風。再者,幾十合拿不下鄧忠,而鄧忠聯手師簒被諸葛尚擊敗。

一流武將也出來了: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最終排名:

1.呂布

2.關羽

3.馬超

4.張飛

5.趙雲

6.許褚

7.典韋

8.黃忠

9.龐德

10.顏良

11.文丑

12.孫策

13.太史慈

14.張遼

15.夏侯惇

16.徐晃

17.夏侯淵

18.張郃

19.高覽

20.甘寧

21.淩統

22.曹洪

23.魏延

24.文聘

25.李嚴

(有疑問的可以把第一段好好看一遍)


巨龍風暴


當然是呂布,從三英戰呂布出處。

請參照三國24位名將的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楮、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繡與文顏:(張繡、文丑、顏良)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與姜維。


緣令經典


趙雲雖沒呂布過招,也沒關.張二人一拼死活。

就如作者形容:長板坡一戰,趙雲身背阿斗連殺曹將六十餘人,自己卻全身而退而且毫毛未損,三國中上將者誰與其鋒?


汪加和


阿斗,武力再高你也扶不動我。


浮萍憶夢


個人覺得呂布;人中呂布


Java小學僧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不是說說而已哦。


江湖夜雨0313


我認為貂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