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你最喜歡裡面的誰?

生活樂逍遙6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喜歡關羽,呂布,因為他們功夫好,現在再回過頭來仔細品味,我更喜歡曹操。不管是品格、謀略還是寫文章,曹操都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曹操字孟德,被人稱作奸雄。他對陳宮說的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話,成了象徵他奸詐狡猾的一張名片。試想,當時的曹魏權勢那麼大,如果真的像所說的那樣曹操是“奸雄”的話,那麼這個奸雄為何遲遲不願稱帝?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裡,曹操被寫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小人。但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並非如此。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也有著遠大的抱負和正直的品格,他在地方當著小官,百姓都很喜歡他佩服他。後來假借獻七星刀來刺殺董卓,其實也是曹操真的想除掉這個十惡不赦的“漢賊”。

不過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他逐漸發現,自己的抱負再遠大,為人再高尚,也絲毫改變不了這亂世的一絲一毫,他明白,在這亂世之中,唯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於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擴充自己的實力,形成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曹魏的中心鄴城的百姓安居樂業,無不對曹操感恩戴德。曹操下令軍隊不許擾民,不得破壞莊家,當他自己的馬兒受驚毀壞一大片農田時,曹操割發謝罪,要知道,當時的人們一向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身體受損是一件對不起祖宗的事。曹操這麼做,一方面是想給軍隊一個告誡,一方面是對損毀糧食的行為真的很愧疚。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句話是劉備經常掛在嘴邊的。曹操若真是漢賊,就不會到死也不稱帝了,畢竟當時的曹魏,已經不是誰有能力撼動的了。其實他又何嘗不想卸下丞相的重擔,享受天倫之樂。但他知道他不能那麼做,如果他倒下了,大漢也就倒了,這中原又將迎來一場新的浩劫。

還有一點要補充的是,為什麼《三國演義》要黑化曹操呢?因為曹魏存在的時間很短,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魏國在人們的思想還沒完全認可的時間裡就消亡了。到了南宋以後,中原已經被敵人攻佔,宋朝成了偏居一隅的王朝,為了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就拿皇室血統說事,劉備的漢室正統也被翻了出來,於是深化了民間一直以來尊劉貶曹的偏見。而這些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曹操越描越黑,最後也影響到了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譯鑑


三國演義,整篇貫穿了忠孝節義,塑造瞭如歌如泣的人物形象。劉備的仁,曹操的奸,孔明的神。回味細品,都不及於關羽對我的印象,關羽集忠,孝,仁,義於一身。自桃園三結義開始,就耿耿忠於皇叔,三人以兄弟相稱,牽掛,惦記,書中時常呈現。念曹操不殺之恩,華客道上放走曹操,軍令狀按手印,可見英雄不一般的氣嘅。劉備夫人被曹操軟禁,關羽晝夜護衛左右。曹操上馬給金,下馬給銀,日日美女侍於左右,仍動搖不了關羽對主的耿耿忠心,縱觀這些,三國演義全篇無一不是精華,所似歷代以武聖禪封。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影響歷史。

我認為關羽對我印象最深。家與國何嘗不一樣?吾人何人必備忠孝節義,五千年的文明,影響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孝敬長輩,善待孤幼,夫婦恩愛,鄰里和融,朋友講信用。這才是做人的本性。才有社會立足之地,諸位品三國,莫忘美德,切記仁義。反覆研讀,吸取精華,朝拜武聖,德披後昆,人生路上步步寬……


睿一吳啟碧


喜歡 大智若愚,才華橫溢 不亞於諸葛亮的魯肅。魯肅 忠厚長者之風,為赤壁之戰做出了貢獻。他和孫權所說的 榻上論 其實就是劉備三顧茅廬時 諸葛亮 隆中對的 姊妹篇。可見魯肅的才華。


心如月朗1


作為男人,喜歡貂蟬、小喬!作為女人,喜歡呂布、趙雲。作為兄弟,喜歡關羽、

張飛!


仁心問世


比較喜歡關二爺吧!他忠肝義膽,封金掛印千里護嫂過五關斬六將,這一段特別讓人佩服。


老賴大人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丶字雲長丶因為他不光武功蓋世、而且忠丶義丶仁丶勇``


關明水


喜歡孫權,劉備


曙光77508418


常山趙子龍,


大行德廣269


三國論梟雄,只看曹操。


用戶433977356308


喜歡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