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兵書?

王超行俠仗義


中國古代兵書當然首先以春秋末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為宗,但一般認為司馬穰苴所著述的《司馬法》是第一部兵法——雖然關於它是不是司馬穰苴所著有不同看法,至於後來傳說姜子牙所著的《六韜》(又叫《太公兵法》),現在考證認為是漢代人所託名寫的。

從兵法的歷史而言,在春秋以前,並沒有專門的兵法,兵法的相關內容比如軍制是體現在一些如《尚書》等歷史和政治典籍裡,而在包納有天文地理知識的占卜和曆書中也有體現一些關於行軍打仗的內容,所以去看《逸周書》這類的記載,講到武王伐紂過程,就寫了好幾筆關於占卜的記錄,而古人說“國之大事惟祀與戎”,也可看出一點:占卜祭祀和戰爭是緊密關聯的兩件大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加百家爭鳴,也帶來了兵家學說和兵法的形成期和成熟期。這個時期除了上述的《司馬法》、《孫子兵法》,還有吳起的《吳子兵法》、孫臏的《孫臏兵法》、還有戰國晚期尉繚子所著的《尉繚兵法》,這五部除了《孫臏兵法》在唐以後散佚了,其他四部在被選入北宋神宗元豐年間編集武家必讀的七部兵法書即所謂“武經七書”。

這一時期還有春秋時期伍子胥所著的《蓋廬》,這部有被《漢書·藝文志》所收錄,後來散佚。1983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江陵磚瓦廠內第247號漢墓出土了,經考證後一般認為確實是伍子胥所著,裡面有很多非常出色的關於兵機權謀的內容。

還有一部託名是范蠡所著的《範子計然》,但一般認為是後人所偽託,但也有很多出色的兵法內容。


漢代,一方面在天下統一安定後彙集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法書資料,一方面總結楚漢戰爭經驗,並且不斷實踐於對外的戰爭中,所以誕生了不少優秀的兵書。其中被認為是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黃石公三略》,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六韜》這兩部雖然現在認為是漢代人託名,但內容卻是滿滿的乾貨,所以歷代相傳,也被收入上面所提及的“武經七書”中。順便一提,還有一部有名的《素書》的兵法書,也是託名黃石公傳張良的,但一般認為它是宋朝人所託名的。

這一時期比較有名的兵書還有一部《握奇經》,是託名黃帝的部下風后所著,實際上也是漢代人整理編著的,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為這部書做過解,這是一部專門講述用五行八卦原理進行排兵佈陣的書。

這時期還有另外兩部託名是姜太公所著的《陰符》、《太公金匱》,不過這兩部書不僅僅是兵法書,裡面還有比較多關於治國理政的內容。

從漢末到魏晉,比較有名的兵法書就是曹操所著的《孟德新書》了,不過這部書在唐朝後就散佚了,因為這部書太有名了,後人對於它就這樣看不到了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有了《三國演義》說曹操被張松所炸燒了此書的情節,實際上在“武經七書”的最後一部,唐朝的《李衛公問對》中是有提到這本書的。不過曹操有為《孫子兵法》作注過,註解內容今有傳世,應該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曹操的兵法思想。

晉朝馬隆有著了一部《八陣總述》,大致是沿承前面《握奇經》的思路,專門講述排兵佈陣的。

順便一提,有一部所謂諸葛亮所著的兵

書《將範》又叫《武侯新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宋以後的人所託名作的。

唐朝最有名的兵書當然是《李衛公問對》,以李靖和唐太宗談論兵法的對話形式記錄下來的,裡面涉及到行軍用兵的方方面面。

晚唐時期還有一部易靜所著的《兵要望江南》,用寫詞的方式來談論兵法,很有意思。

宋代雖然對外打仗不行,但印刷業發達,所以這個時期有許多兵書得到收集整理、系統歸納和分析註解,除了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武經七書”,這時期比較有名的兵法書還有曾公亮的《武經總要》、許侗的《虎鈐經》,還有南宋陳規所著的專門講述城邑防守的《守城錄》等。

明代比較有名的兵法書則是劉伯溫的《百戰奇略》、《兵法心要》,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錄》等。不過明清之後,關於兵法思想方面的內容前面的兵書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這個時期的兵書大概都比較注重一些實務的分解敘述了。因為印刷業和年代比較近,傳世下來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但從名氣上就不如前面的那些經典了,這也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某種必然現象,比如中學的數學物理知識和人物大家都知道,而到了大學很多高深的理論知識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分享完畢,手打不易,走過路過戳個贊點個關注唄~


曲江家學


中國古代兵書當然首先以春秋末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為宗,但一般認為司馬穰苴所著述的《司馬法》是第一部兵法——雖然關於它是不是司馬穰苴所著有不同看法,至於後來傳說姜子牙所著的《六韜》(又叫《太公兵法》),現在考證認為是漢代人所託名寫的。

從兵法的歷史而言,在春秋以前,並沒有專門的兵法,兵法的相關內容比如軍制是體現在一些如《尚書》等歷史和政治典籍裡,而在包納有天文地理知識的占卜和曆書中也有體現一些關於行軍打仗的內容,所以去看《逸周書》這類的記載,講到武王伐紂過程,就寫了好幾筆關於占卜的記錄,而古人說“國之大事惟祀與戎”,也可看出一點:占卜祭祀和戰爭是緊密關聯的兩件大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加百家爭鳴,也帶來了兵家學說和兵法的形成期和成熟期。這個時期除了上述的《司馬法》、《孫子兵法》,還有吳起的《吳子兵法》、孫臏的《孫臏兵法》、還有戰國晚期尉繚子所著的《尉繚兵法》,這五部除了《孫臏兵法》在唐以後散佚了,其他四部在被選入北宋神宗元豐年間編集武家必讀的七部兵法書即所謂“武經七書”。

這一時期還有春秋時期伍子胥所著的《蓋廬》,這部有被《漢書·藝文志》所收錄,後來散佚。1983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江陵磚瓦廠內第247號漢墓出土了,經考證後一般認為確實是伍子胥所著,裡面有很多非常出色的關於兵機權謀的內容。

還有一部託名是范蠡所著的《範子計然》,但一般認為是後人所偽託,但也有很多出色的兵法內容。

漢代,一方面在天下統一安定後彙集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法書資料,一方面總結楚漢戰爭經驗,並且不斷實踐於對外的戰爭中,所以誕生了不少優秀的兵書。其中被認為是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黃石公三略》,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六韜》這兩部雖然現在認為是漢代人託名,但內容卻是滿滿的乾貨,所以歷代相傳,也被收入上面所提及的“武經七書”中。順便一提,還有一部有名的《素書》的兵法書,也是託名黃石公傳張良的,但一般認為它是宋朝人所託名的。

這一時期比較有名的兵書還有一部《握奇經》,是託名黃帝的部下風后所著,實際上也是漢代人整理編著的,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為這部書做過解,這是一部專門講述用五行八卦原理進行排兵佈陣的書。

這時期還有另外兩部託名是姜太公所著的《陰符》、《太公金匱》,不過這兩部書不僅僅是兵法書,裡面還有比較多關於治國理政的內容。

從漢末到魏晉,比較有名的兵法書就是曹操所著的《孟德新書》了,不過這部書在唐朝後就散佚了,因為這部書太有名了,後人對於它就這樣看不到了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有了《三國演義》說曹操被張松所炸燒了此書的情節,實際上在“武經七書”的最後一部,唐朝的《李衛公問對》中是有提到這本書的。不過曹操有為《孫子兵法》作注過,註解內容今有傳世,應該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曹操的兵法思想。

晉朝馬隆有著了一部《八陣總述》,大致是沿承前面《握奇經》的思路,專門講述排兵佈陣的。

順便一提,有一部所謂諸葛亮所著的兵

書《將範》又叫《武侯新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宋以後的人所託名作的。

唐朝最有名的兵書當然是《李衛公問對》,以李靖和唐太宗談論兵法的對話形式記錄下來的,裡面涉及到行軍用兵的方方面面。

晚唐時期還有一部易靜所著的《兵要望江南》,用寫詞的方式來談論兵法,很有意思。

宋代雖然對外打仗不行,但印刷業發達,所以這個時期有許多兵書得到收集整理、系統歸納和分析註解,除了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武經七書”,這時期比較有名的兵法書還有曾公亮的《武經總要》、許侗的《虎鈐經》,還有南宋陳規所著的專門講述城邑防守的《守城錄》等。

明代比較有名的兵法書則是劉伯溫的《百戰奇略》、《兵法心要》,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錄》等。不過明清之後,關於兵法思想方面的內容前面的兵書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這個時期的兵書大概都比較注重一些實務的分解敘述了。因為印刷業和年代比較近,傳世下來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但從名氣上就不如前面的那些經典了,這也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某種必然現象,比如中學的數學物理知識和人物大家都知道,而到了大學很多高深的理論知識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分享完畢,手打不易,走過路過戳個贊點個關注唄~


浪花一朵朵傳媒


《孫子兵法》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春秋末孫武所著。《孫臏兵法》為戰國時期齊國孫臏所作,共89篇。《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共150篇。《六韜》傳說為周代呂望(姜太公)所作,後經研究,認定為戰國時期的作品,現存6卷。還有《三十六計》等等。


清荷9493


《孫子兵法》(春秋)孫武;《司馬法》作者不詳,也有說是春秋田穰苴所作;《尉繚子》(秦漢)尉繚;《吳起兵法》(戰國)吳起;《六韜》(秦漢)無名氏假託姜太公之名所作;《三略》(秦漢)無名氏假託黃石公之名所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唐)李靖。以上七部兵書合稱《武經七書》。


清音流觴


古代十大兵書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十大兵書


龍龍藝術品


《孫子兵法》《吳起兵法》《孫臏兵法》等


舞鶴銜陽


孫子兵法、十大陣法。


michael舒27859952


孫子兵法,還有孫臏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