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一個好職業嗎?什麼樣算是好職業?

迷影生活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山東聊城的假藥門事件,如果沒有可以上網搜一搜。

  • 看著陳宗祥主任說著不想當大夫的時候,看著那個潑婦用如此骯髒的話去罵他的時候,你會覺得醫生是個好職業嗎?你會讓你的親人去經受這樣的打擊麼?

  • 如果這個案件不能保障醫生的權利,那麼以後醫生在執業過程中,會首先想到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而不是考慮如何更好的治病,那些想通過暴力來恐嚇醫生,進而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的人,你捫心自問一下,可能嗎?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 假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遇到這種情況,很抱歉,因為有前車之鑑,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倒下,我還要養家。癌症是不治之症,目前哪個國家都解決不了,最終都會走向死亡,還是老老實實按照我們的診療常規去治療吧,不做農夫,不救蛇了。

(文中圖片源於 一個有理想的記者,侵刪)


學醫的Bellona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個諮詢案列。小李出生醫生世家,父親是省人民醫院的心外科主任,母親是護士長。受父母的影響,小李想當然地將醫生作為職業目標。2016年考高填報志願的時候,毫不猶豫填報了臨床醫學專業。上大學以後,小李發現臨床醫學和自己想象中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受不了實驗室的味道,解剖課就頭暈,記不住醫學名詞,專業考試經常掛科等等。一年下來,小李感覺力不從心,她發現自己其實很討厭臨床醫學。大一結束以後,小李和父母進行交流,決定退學參加高復,從新參加高考,2018年小李考上浙江一所重點大學的會計專業。

最近,2019民辦小學馬上開始招生了,網上流傳一個面試寶典。寶典上有一篇父母攻略。主要是描述了什麼樣的父母會給孩子加分,什麼樣的父母會給孩子減分。在減分項目裡面有職業項目,比如父母都是程序員減分,父母都是醫生減分等等,理由是經常加班,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醫生和教師都是受人尊敬的職業,一個拯救生命,一各塑造靈魂。表面上看,醫生是一個很好的職業,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相對優厚的待遇,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醫生。

指南針一直認為沒有最好的職業,只有最適合的職業,好職業的標準因人而異。這個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個人因素。

現在很多高中都有職業指導課程,幫助同學們更加理性選擇專業。比如霍蘭德的SDS。從個人角度,選擇職業的標準主要包括職業技能,性格特徵,價值取向和職業興趣等幾個方面。比如想成為一個醫生,必須具備醫學專業技能,粘液質性格特徵,自我奉獻的價值取和現實型(R型)職業興趣。美國職業指導專業弗蘭克.帕森斯在他的特質因素理論中提出人職匹配的最佳模型。

二、家庭因素。

魚與熊掌,能否兼得?這是擺在職場人士面前最難的問題。職場人事如何在家庭角色和事業角色中間獲得平衡是移到無解的難題。舒伯的生涯彩虹圖形象地描述了角色平衡問題。

前兩天,表哥向我大吐苦水。表哥從事工程監理工作。這個工作掙得多,但是長期出差在外,無法履行家庭責任。嫂子是人民教師。家裡兩個孩子,全靠嫂子照顧。現在大女兒上小學,小兒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嫂子家裡和學校兩頭跑,相當辛苦。夫妻兩人為此經常拌嘴。他說:顧家的工作收入低,高收入的工作顧不到家,好難啊!

三、社會因素。

不得不說,我們一直生活中在逼人的評價之中。馬斯洛認為贏得尊重是重要的心理動機。一份好的職業要能夠為從業人員帶來較高的社會認同感。比如教師、醫生、公務員、金融等。較高的社會認可會提升職業滿意度。


指南針rd


全世界熱愛健康生活的人們,對於醫生是特別敬重的,醫生確實是個好職業。但是在國內,醫生作為高危職業,超負荷運行連軸轉,成為猝死的職業。

如果醫生能被重視,能有滿足感幸福感,能夠不被醫鬧醫暴醫賴圍困,不至於醫生稀缺。如果醫生能夠有網傳的高收入,紅包回扣讓人們都想得眼睛發紅,也不至於到處醫生荒。

99.99%醫生拒絕自己的子女從醫,主要是絕對不讓他們從事臨床第一線工作。至於醫科,還是可以考慮的,比如藥學、醫技、保健之類的。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實在醫學博士,不是很好的選擇。

全國醫生普遍月薪在0.2~0.5萬之間,佔60~70%的比例。國家對醫療投入佔GDP全世界的第145位。

國內醫生的工資待遇極低極差,是導致人們隨意毆打辱罵的因素之一。如果醫生作為高收入人群,人們會很尊重,很崇拜和羨慕。

能夠體現勞動價值的職業,才能夠稱得上是好職業。醫生的勞動價值仍然得不到應有的體現,責難醫生、怪罪醫生也是司空見慣。

就掛號費來說,一塊錢掛號費和500元掛號費,病家爭搶500元的稀有資源,一塊錢掛號費普通門診肯定不要啦。但掛號費的多少,還真和醫生沒有太大的關係。除了個別規定說掛號費一律歸接診醫生所有。所以,不要總以為掛號費都是還給醫生的。

細數一下1元掛號費,15億人就……醫生豈不一個掛號費這輩子也吃不完?

醫生掌握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卻不能善待自己。病人一個接著一個,喝水上廁所都成為奢望。還有各種各樣的考試開會培訓講座……亂七八糟的佔據了“休息”時間。

國內醫生收入相當於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五十分之一。當國內幾十塊錢120院前急救費還高呼太貴了,美國一趟急救車下來要兩三千美元。而這還純粹是護工的收入,醫生不需要抬、扛、扶、託病人。

20年培養一位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骨幹,經不住用心險惡的病家一句“主任醫師開假藥”,躺著也中槍!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讓大家心寒。醫院企業化,利益肯定最大化了。今後醫生只為老闆負責,月薪500萬都不是夢!


腦力王子範知旭


好職業與否,和收入有關,也不一定成正相關。

我個人覺得,一個什麼樣的職業是好職業,要看個人興趣愛好,如果你所從事的職業是你的興趣愛好,你工作是一種享受,同時能帶來相應的報酬,那恭喜你,這個職業對你來說絕對是個好職業。因為行行出狀元,一個自己能做到職業享受的職業,相信收入也不會太低。當然有些人工作也不為生計。

一樣的道理,醫生是不是一個好職業呢?對我而言,我覺得是一個好職業,我治病救人,更多的時候有一種價值體現,有種成就感,畢竟醫鬧,不講理者還是極少數,關鍵是我喜歡。還有,作為醫生,對自己的健康、家人、親戚朋友的健康都是有益的,至少在就醫的道路上不走彎路,這也是我做醫學科普的初衷。


泌尿男科楊博士


中國的國情,醫務行業,在外行人眼裡,基本算做好職業。可實情並非若此!

公立醫院,走體制計劃,走指標路線。因為看似有穩定的收入、工作環境有體面與榮耀,更有多多的誤解能有回扣與紅包。

然而孰不知那剛出道入院的醫生、護士(醫生五+三的學歷,護士基本要求大專畢業),只能做為編外人員入職先行工作,同工不同酬,更不要說什麼紅包、回扣會有你的份。

你需不斷的學習與深造,不斷的臨床案例參與分析,三班輪倒,最苦最累的活一定是你幹,最低的薪酬一定是你拿,好不容易熬到了可以考編,你得熬更打夜溫功課,裡外尋找關係打點好通過。

有朝一日入編,你得上下搞好關係選站邊,中立你就死難看,漂亮你被潛規則。

好不容易學習努力,關係、能力、臨床積經驗,學術論文考核再過關。

職稱考評未必依據能力、貢獻來,論資排輩選邊站。一人得道,雞昇天。

紅包、回扣主任拿,普通醫生能喝湯,醫護人員靠邊站。操心、勞累招人怨,醫患矛盾太艱難,能忍受者繼續幹,不忍受者?辭職下海你尊便。

民營醫生不好乾:同行擠兌名聲差,私下還會使你拌,自營診所自作主,沒事衛監藥監找麻煩,打工醫生更難幹,整天老扳、病人,全會給你臉色看,工資薪酬不穩定,天天擔驚受怕,生怕醫療事故把責擔。

醫、護工作不好乾,子女繼承,萬般難!


金玉良方2


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不一樣,追求不一樣,每個人眼中的好職業也不一樣。按照大眾標準來看,在中國做醫生大約算不上一個好職業,醫生責任重,壓力大,工作忙,收入卻並不高。特別是醫患關係緊張,讓人很無奈,好在近來有所改善。但是作為一個行醫二十餘年的外科醫生的我,卻認為醫生職業是人世間最好的職業,沒有之一。雖然辛苦、責任重、壓力山大,收入也並不是很高,但是醫生職業給人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是任何一個其他的職業難以比擬的。我現在依然還清楚的記得,剛工作的時候,獨立完成第一個闌尾炎切除手術,走出手術室的時候,看見走廊兩邊焦急等待的家屬企盼的眼光時,內心那種傲嬌的感覺還歷歷在目。從醫二十餘年,不知道做了多少臺手術,救了多少個病人,也許我自己早就忘了,但是那些你救治的病人,不管過了多少年依然會記得你。有時候醫生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有些病人千里迢迢趕來,只是為了聽你說聲“不要緊”,那些手術檯上大出血命懸一線的病人,通過自己的精湛技術把他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時候,恍然之間你會覺得你自己就是上帝。

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斷加強,醫生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在社交圈比較受歡迎,人們還是很樂意和醫生交朋友的。


DrShen前列腺衛士


醫生多是接受較系統的學歷教育,完整的專業訓練,被尊為“醫者仁心“的白衣戰士。他們承擔著救死扶傷的崇高職責,歷來被社會視同令人羨慕的職業,我們曾為自已從事的職業引為自豪……。

最近看了反映醫生工作與生活現狀的電視劇《人間世》,撥動心絃、令人闇然淚下……

據資料:2014年到2016年三年期間,各級醫院從事兒科專業的醫生流失達14310人,佔兒科醫生總數的十分之一。多數醫生不怨工作忙、責任重、風險大、工資低,而是心底潛存一種隨時被病人或家屬辱罵與砍殺危機感。湖南益陽曾發生一位醫生10歲的孩子,在上學途中被患者家屬尾隨捅刀的惡性案件;有的病人的家長,聽到孩子換藥喊疼對醫生拳腳相加;見護士靜脈注射未能一針見血扇護士的耳光;這種喪失人性的辱醫、殺醫的惡行,不僅傷透醫生的心、破壞醫療環境,而且正在有意無意地撕裂和諧社會……,曾幾何時,令人崇敬的醫生職業,在行業中卻出現一種“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消極牴觸心理……。

試想,當學生不再學醫,現有的醫生又不得不離開醫院時,出現重大災害或流行病時,再呼天喚地還來得及嗎?損失的依然是眾多無辜的群眾……。

我們勸優秀學生念醫,勸醫生堅守留崗,更應該勸某些病人與家屬學會自珍自愛,攜手共創和諧的醫療環境吧!


陳恭5


非常同意前排指南針所說的適合的職業才是最好的。太需要在高中階段出臺職業評估機制。每個人都應該選擇適合而且擅長的職業並且為之奮鬥終身。


廣東省口腔張迪博士


在歐美國家算很體面的工作,而且待遇好。在咱們國家,只能呵呵呵,國家已把該行業定位為公益性了,你得講奉獻,講情懷,過分在意待遇,可不好。


風荷193836047


醫生從古至今都是好職業,受人尊重,從稱呼就能看出來。先生一詞一般就是稱呼醫生的尊稱,只有像孫中山,魯迅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和醫生,才稱呼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