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說書:一場執著深情的演繹,傳承了700多年!


“馬街書會”是中國的一個民間曲藝傳統盛會,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持續了700多年。馬街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城南5公里處,是全國各地說唱藝人的“朝拜聖地”。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全國數千名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匯聚於此,河南墜子、道情、曲子、琴書等曲種應有盡有,規模壯觀,形成全國民間藝術的奇偉景觀。

馬街書會又稱"十三馬街書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三為書會的會期,十三為書會正日,歷史悠久。據馬街廣嚴寺及火神廟碑記載,這個古剎大會起於元代,盛於明、清。2006年5月20日,馬街書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街書會是當今民間曲藝藝術家的盛會,是普通老百姓展示曲藝藝術追求的大舞臺。他們表演起來樸實投入,儘管演藝條件艱苦簡陋,卻一直執著於此,痴心不改。

書會在寶豐縣城南,楊莊鎮馬街村的北應河岸邊舉行。來自河南各地及山東、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蘇、陝西、甘肅、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藝藝人,彙集於此,說書亮藝。

馬街書會和山東惠民的胡集書會並列為中國北方兩大書會。由於馬街書會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魅力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它被譽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寶豐縣也因此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曲藝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正月十三一大早,各地藝人都從四面八方來到了會場,負鼓攜琴,彙集馬街。他們一二結伴,三五為組,在麥地裡擺下陣式,紮起攤子,打起簡板,拉起琴絃,這就開始了說唱。

馬街作為民間曲藝人的朝聖之地,出於對曲藝的熱愛,他們像一群忠誠的候鳥,每每年關一過,便匯聚於此,其中一小部分人是為了生存,更多的人是為了展示自我獲得認可。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不以說書為生,也知道來這兒掙不了什麼錢,卻依舊痴心不改。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也知道,自己所熱愛的藝術,在別人眼裡或許已經是過了時的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卻仍舊熱情不滅。

看著他們說唱時那專注陶醉的神情,一唱一作所迸發與投入的激情,令人在悲涼之餘,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也許,正因為藝人們心中有夢想和熱愛,馬街書會才能傳承700多年曆久不衰吧。更多原創圖片故事,請關注凡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