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抗議中國艦機穿越海峽,這回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日本抗議中國艦機穿越海峽,這回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4月26日,參考消息網報道稱,《日本時報》網站日前發佈題為《瞭解日本西南島嶼的構建》的文章顯示,日本正在其西南部島嶼增加部署自衛隊力量,同時加緊擴建軍事設施。這些舉措被視為擴建所謂“第一島鏈”軍事計劃的一部分。受這一計劃影響,日本加緊了對鄰國戰艦軍機通行這一島嶼附近海域的監視。

其中最受日本關注的,就是中國艦機在宮古海峽、吐噶喇海峽的通行。需要指出的是,宮古海峽位於宮古島和沖繩島之間的水域,而吐噶喇海峽則位於奄美大島和屋久島之間。當中國屢次派出艦機在以上航道航行並進行正常軍事活動之際,日本常常作出大驚小怪、莫名驚詫之狀,時而還對中國艦機的活動進行尾隨監視。

據悉日本還相當蠻橫地規定,宮古與吐噶喇這兩大海峽只擇其一被他國用於國際通行。對此,日本重要媒體《日本時報》十分罕見地分析指出:日本這一規定並不符合國際法,也相當難以服眾!因為宮古海峽與吐噶喇海峽事實上根本就不符合國際上對於海峽的定義。具體來說,海峽兩岸的陸地之間的距離應該不超過44公里(約合24海里)。然而宮古海峽寬度接近228公里,吐噶喇海峽也寬約207公里。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日本時報》得出結論:如果中國艦機在以上航道通過,並不算是違反國際法或任何公約,所以日本其實無權抗議或指責中國艦機的軍事行動。

這麼說來,日本此前對中國艦機穿過宮古海峽與吐噶喇海峽的抗議,連日本媒體都看不下去了,覺得這是相當沒有道理的。《日本時報》網站的觀點,除了是依據國際法作出客觀、公正地分析外,也可能是擔憂日本完全被美國所利用。

宮古海峽與吐噶喇海峽是“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第一島鏈”這一稱謂本身就極具冷戰色彩,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提出的一個特定概念,當時方便於美國在軍事封鎖中蘇兩大社會主義國家時進行軍事部署。

所以“第一島鏈”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地理定義,而是帶有強烈的政治及軍事意義。儘管蘇聯解體,但冷戰思維卻沒有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依然在歷屆美國政客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特別是近兩屆美國政府,繼奧巴馬提出所謂的“亞太再平衡”之後,特朗普上臺後又提出“印太戰略”,這些都說明美國正在將其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

美國要將其注意力轉向亞太,那麼日本與韓國這兩大軍事盟友自然被當成了美國的橋頭堡,更何況日韓兩國本來就在所謂的“第一島鏈”之內。特別是日本,因其本土的四大島嶼本來就呈現鏈條狀形態,因此比韓國更具戰略價值。所以日本歷來就是美國霸權在東北亞推行時的最大幫兇,這從日本一直被美國視為最主要的軍事盟友就可見一斑。須知日本擁有美國最多的海外駐軍及海外軍事基地與軍事設施。

隨著2017年12月下旬特朗普將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戰略對手”,美國對中國的軍事遏制與圍堵日漸現形,比如打著“航行自由”旗號派出軍艦在中國周邊海域耀武揚威,糾集別國舉行聯合軍演,指責中國南海建設,等等。至於中國東海方向,日本自然被美國當成了前沿陣地。

儘管因《美日安保條約》存在,日本政府老是被美國脅迫著應對中國所謂的“海上威脅”,但日本國內不乏富有遠見卓識的媒體或人士的。畢竟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範圍內經濟發展最強有力的引擎,尤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為世界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因此向來善於“乘時”的日本,不可能甘心被美國當成對付中國的一顆棋子。

基於國際法的客觀條例,也基於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早就發黴的“第一島鏈”定義已經不得人心了。日本政府固然還要被迫抱美國的大腿,但《日本時報》卻很識時務,敢於站出來指責日本政府這一是非。

也不知道,日本政府能否由此變得頭腦清醒一點!(作者:指點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