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要賣武器給印度?

手機用戶56606699819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輸入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軍火,自然也引起各國廠商的注意,有人說,俄羅斯軍火正在印度市場上失勢,以色列大舉搶了俄羅斯生意。

誰說以色列軍火大肆搶佔印度市場?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事情,雖然美國一直在試圖打壓俄羅斯的軍火出口,但是沒啥效果,俄羅斯對印出口屢創新高,潛力還是相當巨大的。

上世紀60年代,俄製軍火就開始進入印度市場,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之後,印度的俄式軍火佔據了其使用裝備的大部分,按照印軍自己的說法依賴度達到了70%。

不可否認,以色列在印度市場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巴拉克8有望成為印軍的通用防空導彈,LCA戰機使用以色列的航電系統,連購自法國的陣風也要安裝以色列的設備,這似乎成了市場份額擴張的表現。如果再考慮到,印度正在越來越多的從美國、歐洲購買裝備,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似乎真的被搶佔了!

可惜仔細研究一下,我們會發現印度陸軍仍然在接收T90S坦克,計劃列裝2000輛以上,印度空軍對蘇30MKI戰機的購買要求沒有下降,印度海軍正在為引進俄製護衛艦忙碌著,2019年以來,雙方就多個項目進行談判,印度空軍除購買S400之外,正在考慮引進21架二手米格29戰機,以及追加蘇30戰機的問題,海軍剛剛簽了俄羅斯核潛艇租用合同,陸軍也要買一推的東西!

總的來說,俄羅斯對印度的出口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尚無法與之相比,別看美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向印度出售了許多裝備,但是目前印度沒有展開新的對美軍火採購,只是繼續完成以前的舊項目。法國的陣風采購也只是剛開始交付,後繼追加遲遲沒有下單!

以色列的情況也談不上好,實際為挫折不小,印度已經取消了購買“長釘”反坦克導彈的合同,也沒什麼新的合同處於談判之中,所謂俄印軍貿陷入低潮說,完全無視了,俄羅斯對印度出口金額正在擴大的現實。

印度現在的外交政策確實更加親西方,與美國有更多的戰略利益交換,但是印度軍隊基本是俄式化,想擺脫對俄式軍火依賴壓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將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現在別人想搶俄羅斯生意絕對不容易!參考資料:《印度軍事》《S400防空導彈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木叔注意到,現在網上有一種很無腦的輿論,說印中對峙,以色列支持印度,理由之一就是兩國有武器合作。這種想法太天真。以色列在印度武器購買國中靠後,排第一位的是中方最友好的國家——俄羅斯。所以國際關係不能這麼簡單地看。


還是談以色列與印度的關係。一般武器合作的生意分幾個層次,一是賺錢,二是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三是意識形態或者道義趨同的產物。全球大部分國家的軍售都要有第一個層次的內容,換句話說,都要賺錢,沒有國家願意做虧本的買賣。

也有一些國家除了賺錢之外,把武器作為地緣政治間遊走的手段而推銷自己。比如印度曾從前蘇聯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蘇聯的一個重要目的除了賺錢之外,就是和印度有共同針對的敵人,用武器來實現自己的地緣政治目的。

第三個層次的武器合作生意基本上是在一些援助領域比較多見,但很多時候援助也不是無償的,也帶有一定售賣的性質,只不過從武器的性能上或者價格的高低上會有更多討論空間。比如歷史上中方與柬埔寨、非洲國家的武器合作,用於其實現民族獨立等;再比如美國與以色列的武器合作,以色列可以獲得F-35的獨特技術等,都是如此。

那麼談到以色列和印度的武器合作,其實只是冷戰結束後這十來年的事情。這要從兩國曆史說起。

以色列成立之初的一段時間裡忙著打仗,而此時的印度可比以色列強大,該國早已是第三世界領袖國家的地位,因而與後起的阿拉伯國家關係比較好,對以色列自然冷淡。

另外正如木叔此前所言,印度與蘇聯的關係不錯,印度的眾多武器都是蘇聯支持和提供的,蘇制武器佔印度武器的80%左右,這也影響到印度對以色列的關係。因為蘇聯也對以色列大加鞭撻,認為其是美國的“走狗”。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印度才走出冷戰陰霾,與以色列在1992年建交。但雙方的關係並沒有太多起伏,與同為1992年建交的中以關係相比,印度和以色列的經濟貿易額只有中以貿易額的十分之一。

莫迪上臺後,大力調整了外交方向,特別是在反恐問題成為他考慮的重要對象後,迅速調整對以色列的關係,令以色列看到了獲得更多外部資金與機遇的可能。

印度既然與以色列關係越來越好,特別是雙方還有反恐需要,所以軍事合作必不可少。最近有媒體炒作印度向以色列購買的8000枚導彈就是一例。

不過這個合同是2014年完成的,而印度議會一直沒有批准。這並不是最近簽署的,所以和最近的中印衝突沒什麼關係,因為2014年中印關係好的不得了,兩國高層還在一起過生日呢。因而印度和以色列的武器協議,本質是兩國長期軍事合作的一部分,中方的外事部門也沒有對此表示抗議,說明官方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

所以可以簡單而言,以色列對印度的武器交易,就是出於賺錢的目的,與第三國無關。這就如同中方和伊朗的武器交易,也不會有針對以色列和沙特的意味一樣。因為中方和沙特與以色列其實也存在著軍事上的合作。


木春山談天下


在當今的世界上,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論是盟友之間、友好國家之間,還是敵對國之間,一般關係國之間,都是永遠不變的國家利益至上。

以色列向印度出售八千多枚“長釘”反坦克導彈非常明感,讓中國人和世界各國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沒什麼大驚小怪的,這是以色列的一慣做法。以色列為什麼敢賣給印度武器的主要原因有:

1,經濟原因。大家不要忘了,猶太人從古至今,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世界上60~70%左右的財富都掌握在猶太人的財團手中。以色列的各種導彈技術、武器裝備等世界一流,除了幾個少數敵對阿拉伯國家以外,只要你有需求,肯出高價買得起,以色列就會一無反顧地賣給你。

此時,印度購買以色列的"長釘”反坦克導彈,價格絕對不會低。印度挨以色列很宰一刀沒商量。

2,政治原因。以色列這個國家領土面積俠小,周圍的阿拉伯國家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以色列必須近攻遠交,在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英國,法國等有政治實力、軍事實力,經濟實力,有發展的大國之間,搞政治利益平衡。該靠就靠,能拉就拉,今天敢得罪你,明天就會讓你得好處。一切都是為了以色列的政治利益而服務。當年不敢得罪美國而毀約未轉讓給中國的“費爾康”預警機,後來又轉讓給中國很多軍事技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今天,以色列敢賣給印度反坦克導彈,明天以色列就會主動賣給中國反“長釘”反坦克導彈干擾電子技術或雷達,兩邊通吃。

3,美國原因。地球人都知道,以色列猶太人離不美國的軍事霸權,美國也離不開以色列猶太人的財富帝國。美國一心孤意拉攏日本、韓國、印度、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圍堵中國,遏制中國的全面復興。美國在東海,南海,朝鮮半島,印度洋,阿富汗等地域,以色列都一直幫不上忙,又無法插手配合美國。

今天以色到可以幫助鐵桿盟友美國做點事了。即間接幫助了美國,又直接幫助了印度,自己又掙了許多美元,又傳遞了中國對巴勒期坦國長期支持的不滿。

4,巴勒斯坦原因。瞭解中東政局的人都知道,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問題。近日,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成功訪問了中國。中國在中東核心問題上,無論在道義上,還是經濟上,中國一直都給予巴勒斯坦聲援和支援,以色列對此一直不滿。但是,巴以雙方,在中東問題上又離不開中國。所以,以色列對中國又愛又恨,非常矛盾。

綜上所述原因,各國在國際事務中各有自已的多種利益,很少有考慮對方,第三方等多方多邊的實際利益。所以,以色列對中國既有友好的一面,又有對抗不滿的一面,以色列對中國周邊國家,如新加地、印度、韓國,日本等國沒少賣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

希望以色列不要在中印之間、中美之間玩火,玩過了火,就會引火燒身!


難得糊塗DAvid


這是一樁正常軍火貿易,印度沒有類似中國那樣被歐美國家施以軍火禁令,所以以色列可以選擇是否銷售給印度武器以及銷售何種武器。作為世界軍火市場重要供應者,只要有客戶而且不與自身及盟友利益相沖突,以色列必然會盡最大努力銷售。確定這個大前提,接下來主要是一些技術問題。

軍火貿易選擇客戶很重要,首先要與自身關係良好,大部分時間也需要與盟友關係良好,這樣不會因為軍火貿易而傷害同盟關係。印度對以色列可謂“人畜無害”,雖然雙邊關係稱不上密切但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相反印度還可能成為以色列拉攏對象,對其銷售軍火從本國政治角度可謂風險係數極低。

同時,印度與美國關係良好,這進一步降低對印度銷售軍火風險。以色列曾因向中國出手預警機技術而引發美國不滿,對印度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其次,印度是世界上重要軍火購買國,如果以色列不去佔領這一市場他國也會去佔領。印度傳統上更多采購俄製裝備,而近年轉為多樣化路線,從多國引進軍事裝備,如果以色列能借此打開印度市場,從俄羅斯傳統軍火出口市場分一杯羹無疑對擴大自身在國際軍火市場出口份額方面大有裨益。

再次,印度整體科技水平低下,向印度出口軍火可以逐漸培養起印度軍事技術依賴,這樣形成長久依賴,以色列可從中一直獲益。此外,印度落後軍事科研水平及混亂科研製度無法有效破解以色列相關技術,即使最終破解,該技術也已經過時,以色列在這樁生意中根本無需擔心軍事技術外洩培養潛在競爭軍火貿易對手或者將自身武器關鍵技術洩露給敵對國家。

綜合諸多有利因素,以色列出售印度導彈是比較正常之舉,沒必要過度解讀。【小戰神】


大國策


以色列不光賣給印度武器,以色列其實是一個軍事裝備出口大國,他們的巴拉克系列導彈、迦伯列系列導彈、哈比無人機、費爾康預警機等先進武器大量出口到世界上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這樣可以賺錢,畢竟以色列自己並不會採購很多武器。

圖為巴拉克8導彈。印度的驅逐艦和航母上都使用了這一導彈。


雖然以色列是一個地區軍事強國,但是限於國家的規模,以色列並沒有保留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常備部隊,以色列本國消化裝備的能力有限,但是以色列的軍工產業和科技工業需要持續的發展,顯然僅僅依靠以色列自己的市場是不能夠保證其高科技的軍工產業可持續的發展下去的。

以色列的電子產業、汽車、航空航天工業有很強的基礎,也需要持續的國外注資,可是很少有人能去購買以色列的武器裝備,因為能買得起以色列的高價武器裝備的國家,往往會選擇美俄的同類產品,而且軍購這種事情往往意味著政治,意味著外交上的傾斜,所以很多國家就算是買不起,也要花大價錢從美俄引進武器,以體現外交上的友好關係,所以以色列的武器裝備銷路並不算很大。

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


以色列的武器最容易出口給那些,既不願意在外交上完全傾向於美俄,又有很強的購買能力,不缺錢,然而又沒有自己研發能力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掰開指頭數一數,也許就只有印度和過去的我國了,但是由於我國近年來取得的長足發展,已經不再依賴引進武器,自己就有足夠的研發製造能力了,所以目前以色列武器最大的買家就是印度了。

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我國和印度都有購買。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以色列的軍工技術水平很高,能夠研製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由於以色列國防軍對本國的武器需求量只佔三分之一,因此以色列特別看中海外市場。以色列的武器出口政策比較寬泛,除了阿拉伯國家之外,不注重意識形態,所以別說是出口給印度這個在西方世界眼裡的寵兒,就是很多在西方眼裡不待見的國家,以色列也照樣出口武器。

在以色列經濟領域,軍工是支柱產業,武器出口是以色列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目前的武器出口對象已經達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色列領導每次出訪,都會將防務合作與武器出口列為重要內容。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些年的報告,一直將以色列視為世界上第五大武器供應國,排在美國、俄羅斯、法國和德國之後。

印度是以色列在亞洲最大的武器出口對象,購買的產品包括雷達、電子設備、各種戰術導彈、無人機、槍械和彈藥等等。在去年以色列與外國簽訂的92億美元武器出口合同中,與印度簽訂的合同金額就達到了7.5億美元。(S)


聯合防務


以色列與印度之間的軍火交易只能算是正常的軍火貿易,軍火只是一種特別的商品,依然脫不了商品的屬性,屬於可以買賣的東西。

以色列屬於一個軍事強國,這讓他不得不發展軍工。對外出口軍火對於以色列是相當重要的工作了,更多是商業性行為,沒有什麼其它原因。

印度自身的軍工產業存在問題。故而一直在大量進口軍火,為世界上最大軍火進口國。這樣一個市場,以色列不可能放棄的。事實上,多年以來。以色列已在印度市場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印度的米格21戰鬥機改進與升級工作。以及電子設備等。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項目中,以色列就是主要的供應商。其實,以色列所佔了的分額並不高。印度一直主要從俄羅斯,或法國進口、近年才增加從美國引進軍火,以色列在印度市場上,只能算後來者。

印度的國際環境好,不被歐美國家施以軍火禁令,以色列可以自由向印度銷售軍火。印度也可以方便的從以色列採購軍火。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軍火購買國,以色列不去佔領這一市場他國也會去佔領。印度一直想實現軍火來源多樣化,從多國引進軍事裝備,印度整體科技水平不低,卻形成軍火對外依賴,以色列可從中一直獲益。

綜合諸多因素,以色列出售印度軍火是正常的,沒必要過度解讀。作為世界軍火市場重要輸出者之一。與主要輸入者,印度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很正常。


麥田軍事觀察


再說以色列賣給印度的這8000枚反坦克導彈(長釘反坦克導彈),這筆軍售合同是2014年簽定的,當時我國與印度關係相當好(可以說是兩國的蜜月期)。由此可見,這合同與“中印衝突”根本就無關,只是印度議會才通過而已(估計是考慮到與我軍戰鬥力上的差距)。

自來世界軍售大都只分三點原因。一:經濟原因,就是賺錢(本文開篇第一段)。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以色列等軍工出口主要就是為了錢,有了賺來的這些錢,再投到相應的武器研發上,使得自己的軍備研發始終處於世界前列。古語:以戰養戰,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二:政治考量。這裡邊最重要的就是巴勒斯坦原因了,中國政府始終支持巴勒斯坦,對此以色列也無法。而此舉即能賺錢又能向中國釋放一個信號:也考慮一下以色列的感受。以色列周圍都是敵視它的阿拉伯國家,可以說是被四面包圍。以色列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在國際上尋求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在周邊反而是一個霸主。美國早就施行“聯印抗中”等措施,無奈效果不好(以色列此舉也存在著向美表忠心的意思)。

三:意識形態相同(比如前蘇聯對我軍事援助)或者是唇亡齒寒的相依存關係(我軍抗美援朝戰爭及後續對朝軍工及其他援助)。這種情形更多發生於二戰,現在大多就是口頭支援而已。

四:軍工銷售最怕就是超強的仿製能力。而這一點,恰恰是印度最弱的一點。眾所周知,印度的軍工生產能力可以說是極低。無論是引進的生產線、還是國內仿製、自己研發,其結果都不怎麼樣。記得前些天看過一篇文章,大致意思:一件武器讓中國人看到了60%,中國就能把剩餘的全部做出來;而印度,你就是送給它,它也做不出來。但是印度有一點很厲害:多貴都買,不差錢。

個人認為,印度花錢買以色列導彈的原因就這幾點。知識有限,見諒!


儒道之主


以色列為什麼要賣武器給印度?這問題不難回答呀!一是賺錢。二是是印度需要。三是美國私下鼓勵。眾所周知,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會投機,最會賺錢的民族。從兒時在家裡幫助父母做家務就開始被培養賺零花錢了。對做生意天生就有天賦,有眼光。很講究時機性,和長期的利益獲取性。印度是個很有潛力的武器“消費”大國。非常熱衷在世界上採購武器。武器來源多多,美製的,蘇制的,以色列制的,法國制的,五花八門。在平時印度就和以色列有武器交易,只是大家不太留心罷了。在某些個敏感時期,兩國的武器交易就自然而然的浮上臺面,引人注目了!再有就是以色列的多數尖端武器的技術來源是美國,賣武器給誰還是需要得到美國方面的肯首的。而印度本身就是美國可以利用來對付中國的工具,以色列想賣武器給印度,美國不但不會阻止,私下可能還會鼓勵呢!


顏二哥有言23


以色列的宿敵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也是犯愁周邊的穆斯林,和以色列一拍即合。所以以色列希望印度成為一個支持自己抵禦阿拉伯人的盟友。

當年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目的除了香料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以外,希望聯合東方國家對阿拉伯帝國進行夾擊也是主要目的之一。當然最後這只是想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