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背後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小知識

羅大佑背後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台北,臺灣創作歌手、音樂家。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1]2015年7月,譜曲、演唱電影《太平輪·彼岸》主題曲《穿越漩渦》。2017年發行《家III》。2018年7月6日,憑藉第八張個人專輯《家III》獲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MusicRadio音樂之聲中國TOP排行榜“年度最佳唱片” 大獎。

個人著名代表作

有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創作了許多的經典作品

羅大佑經典歌曲有《東方之珠》、《明天會更好》、《追夢人》、《愛人同志》、《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鹿港小鎮》、《皇后大道東》。

羅大佑背後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其中童年,戀曲1990大家應該很熟悉

人物評價

王蒙: 對於一些語文教材增添了金庸的小說、羅大佑的歌詞,王蒙表示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只要不是那種很淺白庸俗的東西,入選課本沒什麼不好,像羅大佑的那首《現象七十二變》堪稱雋永。”

陶喆:曾把羅大佑當作是“音樂的燈塔”, “他作音樂,出發點以愛和關懷為主。”

伍佰說:“羅大佑太猛了,我聽了他的音樂,才發現這輩子,我不可能當羅大佑。”伍佰說了句大實話:羅大佑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以為我能成為羅大佑,可是我發現不行.他太猛了!

崔健:“我覺得羅大佑的音樂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但是我從來沒有研究過,聽得也不多。我覺得我沒有權利去評價他的音樂,但是我非常尊重他的做事態度。實際上他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他受過高等的教育,棄醫而從藝,他那種深藏的東西,我也不可能理解,我本身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胡德夫:羅大佑是在整個民歌比較寂靜的時候,把這把火給點起來了,在所謂的臺灣搖滾音樂上,羅大佑的成績是無話可說的。

羅大佑背後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崔永元:在迷過羅大佑的那撮人裡,我算一個。最迷的就是《明天會更好》。我是因歌記人,羅大佑在我就像一個符號。有這樣一個故事我幾乎逢人便講,那是國際和平年,一群臺灣年輕人在咖啡館裡,在煙盒的背面寫下了為和平而創作的一首歌,並選中了他們心中一流的作曲家羅大佑來譜曲。經歷千辛萬苦,他們在一個雨天找到了羅大佑,雖然接過了歌詞的羅大佑沒有聽完年輕人的訴說就離開了,但在雨中,羅大佑覺得那頁歌詞在敲打著他的心臟,當他藉著昏暗的路燈打開那個煙盒時,他驚呆了,深深震撼了,上面寫著:“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儘管當我每一次重複說這個故事時,別人都會不屑地說:瞎編的吧。但在這年齡長一歲,激情減十分的日子裡,這首歌和這個故事就是我對付無情歲月的“靈丹妙藥”。

後面還有很多、、、、

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聽聽他的歌,不要在喵喵喵了,很多老歌都是經典,每一首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