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最高原則,是實現“三性平衡”

日進一勺金,招納八方財。各位聽眾朋友早上好,我是一勺財商教育創始人黃維。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通過投資理財來獲得更多的財富,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理財產品,也不知道該如何規避風險,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今天呀,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投資的最高原則——“三性原則”,也就是考慮投資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追求三性平衡。

對於任何投資來說,這三個要素都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視的,而且這三個要素之間是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

1、安全性,也就是風險性

“股神”巴菲特曾經給過投資者三個忠告:“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時刻牢記前兩條。”由此可見,巴菲特有多重視安全性。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安全性是我們在投資時首先要考慮的。這個投資項目有什麼風險?本金會不會虧損?我能接受多大的虧損?合作對象靠不靠譜?會不會拿錢跑路?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在投資之前,都需要先考慮。

對於投資來說,真正危險的並不是風險本身,而是不知道風險在哪。

如果我們只看到投資的收益而忽略風險的話,很可能就會被所謂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讓自己的本金受到損失,甚至有去無回。

當然啦,我們也不用過於畏懼風險而束手束腳,不敢投資。

比如很多人因為不懂投資,害怕承擔風險,而把自己大部分的資金都存放在銀行儲蓄,或者只敢購買債券、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的產品,表面上看是守住了本金,但其實收益率跑不過通貨膨脹,實際資產在貶值縮水。

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偏好是不同的,對風險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挑選與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2、收益性,也就是增值性

一般來說,收益性是大家在投資理財時最關注的問題,這個投資能給我帶來多少回報?投資收益率有多少?

對我來說收益偏低、適中還是偏高了?這些問題,相信大家在接觸一個新投資項目時,一定會重點關注,我就不再多說了,這裡想跟大家聊聊關於收益性的兩個誤區。

第一誤區是大家都愛追求收益的最大化,這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我們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勢必要犧牲資產的安全性,因為高收益的投資,一定是高風險的,但高風險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我們追求的應該是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收益率,是符合我們實際理財目標的收益率。

第二個誤區是大家經常混淆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

當我們拿到一款理財產品的介紹時,我們看到的往往是預期收益率,而不是承諾收益率,也就是說,實際收益率是浮動的,可能會比預期收益率更高,也可能比預期收益率更低,甚至一些高風險的投資項目,還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被廣告宣傳中的超高預期收益所迷惑,要理性對待預期收益率。

3、流動性,也就是變現性。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投資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為了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有更多的錢可以用呢?所以呀,我們在做任何投資時,都需要考慮流動性,也就是變現的可能性。

流動性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層面的因素,也就是資產變現的金額大小和時間快慢,這兩個因素需要綜合考量,再挑選與自己理財目標更匹配的理財產品。

舉個例子,有些理財產品,比如房產,雖然資產價值很高,但不一定能很快找到買家交易,變現的時間週期就較長,流動性就不高。

再比如說,餘額寶等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率較低,但當日或次日就可取出,流動性就強。

任何理財產品,都兼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且各有長短,我們很難找到單個理財產品實現三性平衡,所以呢,對於單個理財產品,我們需要有所取捨,儘量挑選與自己理財目標更匹配的產品。

想要真正實現投資理財的三性平衡,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資產配置,通過組合投資的方式,來實現我們的理財目標。

關注“一勺財商”公眾號,免費領取388元理財乾貨大禮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