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三邊種植”初見成效 老李家12畝荒地綠起來了!

—分享—

绥宁“三边种植”初见成效 老李家12亩荒地绿起来了!

李榮周看向身後當年養豬場的“殘垣斷壁”,百感交集。

绥宁“三边种植”初见成效 老李家12亩荒地绿起来了!

當年的養豬場,如今的油茶林,李榮周身後的12畝地上,共計種植了500株油茶苗。

紅網時刻4月27日訊(記者 羅學堯 通訊員 向雲峰)在苗族“四八”姑娘節即將來臨之際,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喜訊傳來。4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認定邵陽市綏寧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綏寧縣正式脫貧摘帽。

然而,綏寧縣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旅遊扶貧等組合拳還在繼續發揮能量。作為極具綏寧本地特色之一的扶貧項目,於今年初開始施行的“三邊種植”政策,結合綏寧本地情況,實現了人與生態的共贏。近日,記者走進綏寧縣關峽苗族鄉關峽村,認真聆聽村民口中關於“三邊種植”的那些事兒。

12畝豬舍沒人租 李家斷了經濟來源

2019年年初,為鞏固脫貧成果,打贏扶貧攻堅戰,綏寧縣出臺政策,鼓勵人民群眾開發利用屋邊、院落邊、山邊“三邊”零散土地種植油茶和青錢柳,助推兩大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關峽苗族鄉關峽村村民李榮周便是首批油茶種植戶、三邊種植受惠者。

時光倒回20年,上世紀90年代末,李榮週一家,雖說不上富裕,但靠著將自家位於縣道旁的12畝地出租給養豬場,加上夫妻二人在廣東打工的收入家裡日子過得也還安逸。

老李是1962年人,90年代的“下海潮流”,讓他帶著妻子一道離開綏寧,踏上了背井離鄉的打工旅程。輾轉佛山、東莞、惠州等地,進過廠、當過保安。在2014年的一次事故中,李榮周手腳受傷,落下殘疾,從此無法做重活,只得返鄉。

禍不單行,2015年,養豬場因經營不善破產被縣裡企業收購,租賃協議被迫中斷,12畝肥地因此荒廢,李榮周家裡突然斷了來源。

“多虧三邊好政策,我的12畝荒地又能創收了!”

眼前破敗不堪的廢棄豬舍,身後一株株綠意盎然的油茶,關峽苗族鄉關峽村村民李榮周內心感慨萬千。

“年初,村支書上門告訴我縣裡推出了‘三邊種植’政策,讓我去林業站免費領取油茶苗。地荒著也是荒著,為了響應鼓勵和號召,我帶著老婆孩子就去領苗。”原本棄置的12畝荒地,平整之後種滿了油茶幼苗,這是村裡規模最大的一片油茶種植點,光是幼苗李榮周就領了整整500株。

抱著反正是免費的茶苗,不僅能創收,又能改善縣道兩側環境,還能保護河流兩岸水土的想法,李榮周積極響應了“三邊”種植號召。原以為只是種苗這般簡單,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林業站不僅派出技術員上門實地指導種植,村裡幹部還協助打通了油茶的收購途徑,解決了油茶怎麼種、賣去哪兒的問題。

“縣裡貴太太油茶廠統一收購,按我家種植面積算,收入會比較可觀!按照前期每畝量產200斤,每斤收購2.5元算,每次產果至少能有6000元的利潤,進入盛產期後,畝產量將暴增至1000斤。多虧了‘三邊’好政策,我那12畝荒地又能創收了!”李榮周說。

220萬株幼苗被“收養” 下階段全力打通銷路實現增收

自2019年初,綏寧“三邊”種植政策實施以來,根據每戶家庭情況免費發放茶油、青錢柳幼苗共220餘萬株,成功鋪開至山前屋後。油茶和青錢柳是綏寧縣內最具代表力的特產,由油茶、青錢柳衍生而出的產業鏈提供了不少崗位。

如今,儘管幼苗尚未成熟結果,但綏寧縣政府的扶貧系列舉措,為“三邊”種植打通了身體脈絡,讓村民們感到收入可期。廢棄已久的荒地變廢為寶,綏寧的老鄉們樂開了花。

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綏寧縣縣委書記唐淵向紅網記者表示:“我們下階段將致力於為每戶三邊種植家庭疏通銷路,讓油茶、青錢柳等綏寧特產在老百姓手中成為綠色財富,實現增收目標,鞏固脫貧成果。”下階段,綏寧將把三邊種植政策貫徹實施下去,全面關注首個創收週期內可能出現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