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雙邊合作等各種形式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期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國。海外媒體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認為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複雜形勢下,“一帶一路”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夥伴精神,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各種形式,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開放、包容和可持續,這將使得“一帶一路”項目的國際化程度、質量標準得到進一步提升,將吸引更多國家政府、國際投資者和私人資本參與其中。未來,將會有更多歐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加強互聯互通和務實合作。“一帶一路”建設預計將涉及超過1萬億美元投資,該倡議已經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鐵路、公路和港口提供了建設資金。同時,他強調對腐敗零容忍。這有力地回擊了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強調了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且具有包容性的基礎設施項目將有助於各國充分利用其資源稟賦,促進“一帶一路”項目高質量發展,惠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表示,英國將致力於幫助中國進一步挖掘“一帶一路”建設潛力。

法國《回聲報》以中國與瑞士間多年來的務實互利合作為例,認為兩國未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將取得更大成果。該報指出,瑞士聯邦主席此次出席峰會進一步拓展了兩國未來在第三方市場貿易、項目投融資等領域的合作範圍。

日本NHK電視臺及多家電子媒體報道了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內容。《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稱,習近平主席稱“一帶一路”將確保商業性和對方國家財政的可持續發展,並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將在國際標準基礎上推進,改進招標和建設材料的採購方法,在重視國際規則的同時尊重各國法律。中國提出制定防止融資過剩的原則和分析有關國家債務狀況的框架標準,對國際金融合作非常重要。

巴基斯坦主流英文媒體《新聞報》認為,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中關於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共同以零容忍態度打擊腐敗,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扭曲市場的不合理規定、補貼和做法,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不斷開放中國市場等內容具體、實在,符合“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利益。

保加利亞著名媒體集團《24小時報》刊文稱,中國的市場將進一步開放,並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產品。中國不追求貿易順差,希望進口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貿易,達到平衡發展。

德國《商報》報道稱,代表德國出席高峰論壇的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表示,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十分令人鼓舞”。海德堡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路德雅克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自身也在經歷一個“學習過程”。德國漢學家赫爾尼希表示,德國沒有理由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恐懼,而是應當積極參與其中。

烏茲別克斯坦《東方真理報》報道稱,高峰論壇主要關注點在於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加強合作共同探索新經濟增長點、推動綠色經濟和創新、落實優先基礎設施項目,“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性經濟平臺。

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援引哈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高峰論壇上的講話指出,“一帶一路”不僅意味著大量的經濟合作機會,還體現了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安全、擴大貿易和繁榮發展的強烈需求。“一帶一路”倡議是新型全球化模式,歷史進程正將全球化的中心轉向東方。

吉爾吉斯斯坦Akchabar新聞網在報道中說,中國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願意進口更多國外有競爭力的優質農產品、製成品和服務,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塔吉克斯坦ASIA-Plus通訊社報道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稱,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逐一回應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種種疑慮,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將堅持綠色與廉潔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稱,馬來西亞全國總商會總會長丹斯里戴良業表示,高峰論壇對擴大各國企業合作和加速世界經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今年首次舉辦的“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為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工商界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平臺,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投資往來。

記者馬翩宇李鴻濤蘇海河梁桐田曉軍謝飛李遙遠劉威

原標題:“一帶一路”成為全球性經濟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