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贛州,地處贛江上游

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

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自古至今

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

其中祠堂保留較多

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祠堂為民間禮制性建築,是宗族祭祀祖先和舉辦婚、喪、壽、喜等事及議事、聚會的公共活動場所。據初步調查統計,贛州市現存古祠堂5506座,分佈在1566個行政村,保存較好的2124座,保存一般的2303座,毀壞破損的1079座,已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498處,另有建國後新修祠堂3608座。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目前,古祠堂保護存在

保存現狀較差、保護職責不清、保護資金投入壓力較大、不當修繕比較普遍、閒置浪費較為突出等問題。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為加強古祠堂的保護利用

積極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

古祠堂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方案對全市古祠堂建築

保護對象、總體目標、工作任務進行了明確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小編帶你逐一瞭解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保護對象

方案所稱的古祠堂是指1949年以前建設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禮制性建築,含宗祠、總祠、家廟、公祠、祖祠、房祠、廳廈等。


總體目標

贛州市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保護好古祠堂,對於研究、傳承、發揚客家優秀歷史文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要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價值,維護其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實現保護、利用與傳承相協調。爭取用4年時間(2019-2022),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逐步建立古祠堂建築保護利用長效機制,把古祠堂打造成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陣地和弘揚文明鄉風的重要平臺,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加快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

方案對大家關注的

古祠堂建築保護利用工作

資金保障作了明確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金保障

1.社會籌資為主。古祠堂的產權大部分為宗族共有,屬私有性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精神,古祠堂的維修保護資金應當以社會依法籌措為主可以通過古祠堂宗親集資、社會賢達或企業捐助等形式募集保護維修經費

2.政府投入為輔。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文物保護、傳統村落、歷史街區等項目資金維修古祠堂或整治周邊環境;另一方面,市、縣財政統籌用好文化、旅遊等各級各類資金,對古祠堂文物維修項目採用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


那麼

在全市古祠堂建築保護利用工作中

具體任務有哪些?

請看分解——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一)開展古祠堂普查

任務:組織開展全市古祠堂普查工作,結合當地歷史發展、社會變遷等情況,重點調查古祠堂的建造年代、面積、結構、類別屬性、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現狀等情況。

普查時間:2019年5月至8月

(二)分類建立保護名錄

任務:組織專家對摸底情況進行分類評估,以現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祠堂和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等集中連片的祠堂建築為重點,同時兼顧零散分佈、保存較好的古祠堂,根據保護價值、輕重緩急、群眾意願等,確定分類保護名錄。

完成時限:2019年10月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三)實施掛牌保護

任務: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古祠堂,統一設計保護標誌牌,實施分類掛牌保護。

完成時限:2019年12月

(四)科學規劃利用

任務:在城鄉發展、土地利用和旅遊發展等規劃中統籌做好古祠堂保護利用規劃。在土地徵收、房屋拆遷中,涉及古祠堂的,應徵求文化旅遊、自然資源、住建等行政部門的意見,要注意保護古祠堂和保持古祠堂周邊風貌協調。

完成時限:常態化管理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五)實施維修工程

任務:分三年(2020-2022年)實施古祠堂維修工程,完成對亟需維修的古祠堂進行搶救性維修。

完成時限:2020-2022年12月

(六)規範危舊古祠堂建築拆除

任務:防止在城鄉建設中破壞古祠堂,規範危舊古祠堂建築拆除和建築構件的管理工作。對列入保護名錄古祠堂的拆除應當根據職能報請市文廣新旅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同意後,方可實施。對拆卸下來的有價值的古祠堂建築構件,要做好集中回收利用工作,防止毀壞和盜賣。

完成時限:常態化管理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資料圖

(七)合理利用古祠堂

任務:在尊重、保護、傳承古祠堂傳統功能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和社會教育價值,合理利用古祠堂。

利用方式:堅持保護的前提下,創新思路,合理利用古祠堂,將古祠堂打造成鄉愁記憶的殿堂、鄉風建設的陣地、鄉俗傳承的平臺。一是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發展尋根文化遊,挖掘宗祠姓氏文化、祭祖文化,建立姓氏族譜數據庫,復興祭祖儀式,開展同姓宗族文化交流。利用列入革命遺址類的古祠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發展紅色文化遊。二是建設公益性活動中心。按照“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農家書屋、一個村史館、一個文化戲臺、一套文廣器材、一套體育器材、一個宣傳專欄”的標準,利用古祠堂及周邊設施建設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村史館、紅色紀念館、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之家等活動中心。三是開展傳承弘揚優秀文化活動。利用古祠堂牆壁等空間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鄉規民約等“文化廊”“文化牆”;利用古祠堂蘊含的歷史文化,結合村情,開展民俗、孝道、家風家訓和傳統民間技藝講座、評比、表彰等活動。

(八)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根據實際,研究制定《贛州市古祠堂保護辦法》或《贛州市古建築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規,重點明確古祠堂的保護範圍、保護責任、資金保障和安全責任等保護措施,建立長效保護利用機制。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欣賞一座古祠,猶如穿越一段歷史的長廊;會晤一座古祠,猶如聆聽一位蒼老明世的長者心聲。”


根在家才在!贛州正式下發通知,要保護古祠堂!不愧是客家搖籃!


一座古祠堂

承載著多少人的“鄉愁”

作為傳承者

我們要不遺餘力地

愛惜她、保護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