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學會分析 印度反衛試驗之後應採取的舉措

導語

2019年3月27日,印度成功進行反衛試驗,擊毀一顆將近300千米高空的衛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第四個具備反衛能力的太空強國,這清楚地展示了印度的決心。該試驗不僅驗證了印度的技術與能力,還展示出印度“保衛外層空間資產的能力”。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学会分析 印度反卫试验之后应采取的举措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3月27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印度於當天成功進行了該國曆史上首次反衛星試驗

一、反衛試驗將促進印度反導計劃第二階段的推進

此次反衛試驗意義重大,除了使印度獲得全球地位、並在外層空間的國際談判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外,其真正意義在於展示印度“彈道導彈防禦計劃”(BMD)計劃所取得的進展。在BMD計劃下,印度正在分兩個不同階段發展兩層的導彈防禦系統。BMD的第一階段目標是具備在15-25千米和140千米高度的大氣層內與大氣層外攔截至多2000千米射程的彈道導彈的能力。目前印度國防與研究組織(DRDO)已進行13次試驗,第一階段已經準備就緒,可能已經在印度空軍部署。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学会分析 印度反卫试验之后应采取的举措

不過,此次反衛使用的導彈並非BMD計劃中的攔截導彈,而是一種全新的三級導彈,帶有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重18噸,長13米;在大約兩年前被批准獨立開發,在過去6個月,由150多名科學家研製成功。反衛系統可極大促進BMD第二階段任務的推進,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在最高400千米的高空攔截射程5000千米的遠程導彈。儘管3月27日試驗的高度為283千米,但導彈實際上能夠在近1200千米的高空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擊落移動的敵對物體。攔截高空與高速運動目標的技術能力直接關係到BMD第二階段的成功。此外,在較短時間內研製成功反衛導彈也將增強DRDO的信心,以儘快開發BMD計劃第二階段所需的更先進的導彈。

二、ASAT試驗之後應儘快將技術與能力武器化

在驗證了技術的可行性之後,印度應把這種能力及相關航天技術儘快武器化,以有效懾止對手摧毀印度的航天資產。這需要印度政府的支持和提供資源。更重要的是,還需要一個全面的國防航天安全架構,包括一個控制航天武器操作的國防航天司令部與一個專門的航天研究機構。

三、組建國防航天司令部統管航天資產

儘管印度一直主張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和中國將太空用於軍事目的。中國擁有先進的航天能力,部署近70顆軍用衛星,承擔著通信、情報、監視、通信、導航等任務;2015年,中國還建立戰略支援部隊,將航天、網絡空間和電子戰方面納入其中。鑑於外層空間軍事用途的現實,印度利用航天的新能力來促進國家安全利益是合乎邏輯的。2001年,印度啟動一項天基監視計劃,邁出軍事航天一小步;2009年,在聯合國防參謀部下成立“綜合航天機構”(ISC),以協調陸海空三軍航天相關工作。現在,需要將該機構升級為一個專用的國防航天司令部,以滿足所有軍種的需求。它可能由一名高級軍官領導,由來自DRDO、國家技術研究組織(NTRO)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等機構的科學與技術家組成。該司令部將負責所有天基平臺和相關資產的運作,以及航天戰戰略和理論的制定。

四、成立國防航天研究局關注航天技術研發

除建立一個航天司令部外,印度還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國防航天研究局(DESRA),以充分開發與利用國防航天技術。儘管現有的民用機構——ISRO在航天發射、衛星製造和組裝方面非常出色,但由於ISRO是民事性質,便於獲得其他國家的關鍵技術,而將ISRO轉變為軍事性質,既不利於ISRO的未來發展,也不符合國家利益。因此,需要一個與ISRO相對應的軍事機構。DESRA未來應該關注的技術和領域包括:①空間態勢感知。將在觀測和編目包括潛在對手的在軌物體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以便制定印度適當的反擊戰略。這將需要發展和部署龐大的望遠鏡、遠程雷達、空間傳感器網絡以及專門的專家庫。②各型情報衛星。所有這些複雜的軍用級衛星用於完成特定的軍事和情報任務,包括主動和被動情報收集、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超光譜和光譜測繪、合成孔徑雷達和其他電子情報能力等。③編隊飛行。在軌衛星以不同編隊形式運行,可實現各種目標,如摧毀對手衛星、開展協同情報收集行動等。④隨需發射。以滿足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內發射衛星的迫切需要。這一能力應包括可快速部署的運載火箭、發射設施(移動和固定)和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等。⑤定向能武器。正迅速成為直升式反衛星導彈的替代品,包括高功率微波、高精度高功率激光等系統。⑥電子戰。包括干擾和欺騙技術,可干擾衛星的電磁頻譜和其他關鍵任務系統,而這些系統是在以網絡為中心的環境中進行戰爭所必不可少的。⑦“殺手”衛星。這些衛星被用來破壞敵方資產,如利用動能殺傷、大功率微波與激光、干擾或化學噴霧器等。⑧更加先進的反衛武器。3月27日展示的技術需要持續升級,如彈頭小型化、推力更強的火箭、更先進的導引頭等,以及提供多種發射選擇(地面、空中和海上),使其更有效。

隨著反衛試驗任務的成功進行,印度已經展示了它在空間武器方面的能力。但只有當印度擁有可部署的反衛星武器和一系列航天相關能力以威懾對手時,它才能成為真正的航天軍事強國。

來源 :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學會/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廖小剛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民融合

人工智能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先進材料

與製造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試驗鑑定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学会分析 印度反卫试验之后应采取的举措

關注全球國防科技發展重大動向 分享國防科技信息優質產品和資源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学会分析 印度反卫试验之后应采取的举措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臺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