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他是明治時代偉大的奠基者之一。

——彼得·德魯克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勳

即將更新的一萬元日元紙幣上,一個人代替從1984年起印的日本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成為錢幣上新的“經典人物”。

他,就是被譽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日本工商業之父”、“日本近代經濟領路人”的澀澤榮一。

開眼看世界

輿論認為,日本把澀澤榮一這位畢生致力於制度創新、實業報國的企業家印到萬元紙幣上,是在告訴本國民眾這樣的企業家值得全社會的尊敬和懷念。而澀澤榮一於現當代日本之偉大,還需從152年前說起。

1867年,27歲的澀澤榮一還只是巴黎萬國博覽會日本代表團中的一名普通成員。

彼時美國黑船早已敲開日本國門14年,日本上下親見西方工業革命的種種成果,倍感追趕之急迫,於是1867年日本派出代表團親赴工業革命的歐洲一線巴黎。

在萬國博覽會上,從蒸汽機車、工業用車床,到紡織機、醫療設備,西方的工業化程度讓澀澤榮一大為震驚。博覽會後,他決定留在歐洲,仔細考察各國的產業和經濟制度。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彼時法國正值第二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執政。皇帝本人信奉聖西門主義(Saint-simonisme),主張通過鐵路、銀行、股份制公司等方面的發展,讓錢、人、物等要素順暢地流通起來,以此將經濟利益蛋糕越做越大,最終滿足全社會的需求。

聖西門主義尤其認為,股份公司是實現理想社會的關鍵,是實現社會變革最有力的手段,股份公司可以將個人所持有的微小資本集合為共同的大規模的資本,最大限度調動窮人積極性,而銀行是社會最重要的因素。

受此思潮影響,從1851年起法國社會出現了奇蹟般的經濟發展,不到十五年就成功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大大拉近了與英美等國的差距。

澀澤榮一親眼目睹了聖西門主義為法國帶來的商業繁榮,詳細瞭解了有關股份公司、銀行、鐵路、股票交易等知識,受到極大啟示,也產生了要用法國這套制度改造日本、推動日本產業振興的想法。

離開法國後,澀澤榮一又去了瑞士、荷蘭、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參觀了大量工廠、報社、博物館等,深深感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力量。

拜見比利時國王時的情形,給他留下的記憶尤為深刻。

比利時國王說:“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工業,特別是鋼鐵的使用非常重要,歡迎日本購買和使用比利時的鋼鐵。”這讓澀澤榮一大為感慨,一國之君都身先士卒地推銷本國產品,可見工商業對西方國家是多麼重要。

歷時兩年的歐洲學習,讓澀澤容一深刻地認識到,要使日本興盛,必須進行社會變革,打破士農工商等級制度和官尊民卑的舊體制,將工商作為富民強國的大業,而股份公司制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武器。

擔負改造日本的重任

1868年澀澤榮一回到日本時,統治日本兩個半世紀的德川幕府已經落下帷幕,明治政府剛剛成立,並確定了“文明開化、國富兵強、殖產興業”三大治國方針。

回國之初,澀澤憑藉在法國習得的現代商業技能,設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公開募資並且資本與經營明確分離的商業組織“商法會所”。憑藉合法集資的三十萬兩銀子,通過肥料和稻米的買賣,短短几個月就獲利豐厚。

就在他剛剛感受到經營股份公司的樂趣時,明治政府突然要求他出仕,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大藏大臣(財政部長)大隈重信對澀澤榮一說:“現在國家根基不穩,不管是財政、法律還是教育、工商業,都必須先訂立制度。你想以實業立身,確立這些根本制度對你所主張的發展實業的理念來說,不正是頭等大事嗎?”

雖然澀澤對做官並無太大興趣,這番話還是讓他有些心動,因為他比別人更深切地知道,完善財政、金融、流通等法律法規比什麼都重要。考慮了一整晚,他接受了任命。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進入大藏省後,澀澤榮一先後在稅務、貨幣、改革等多個部門擔任負責人,直接參與領導了財政金融制度改革,完成了一系列基礎項目的立案,極大完善了日本的資本主義制度基礎。

具體包括:1、將租稅從繳納稻米轉變為繳納貨幣,調整稅率,設定國家預算大綱;2、實施郵政和鐵道建設;3、建立起近代化的貨幣制度、公債制度和銀行制度,制定國立銀行條例;4、設立了指導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工部省,組建多個國有大企業,夯實近代化國家基礎。

一個細節是,澀澤創造性地將“bank”譯為“銀行”,這一譯語後來傳到中國,並使用至今。

除了財政改革,澀澤還參與了明治初期最重要的行政改革——廢藩設縣,親自領導訂立具體方案,保障了這場改革迅速平穩地進行,也從根本上保證了明治新政府的財政安全。

作為經濟官員,澀澤榮一深感政府和民間工商業者對西方的股份制度缺乏瞭解,於是撰寫了《立會略則》一書,專門介紹和說明股份公司的核心概念和建立方法,

明確股份制公司必須貫徹民營自主和政府尊重私權的原則,後成為引領日本創辦股份制企業的行動指南。

他在書中強調,要從根本上改變日本這個國家,必須先增強每一個“民”的力量,培養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經營者和組織,再將“民”的力量綜合起來“富國”,而股份公司便是培養這種強大的“民”的最好方法。

日本產業的規劃者

澀澤最終官至大藏省次官(副部長)。1873年,他做出了一個讓人都想不到的決定——辭去官職,投身實業。

在大藏省籌組第一家國立銀行時,澀澤榮一發現,實業家們以往卑躬屈膝的習慣並未掃除,面對政府官員只會低頭敬禮,根本想不到要開創新事業。同時,無論他怎樣向民間商人闡釋有限公司的意義,也沒能找到一個能夠理解這種思想的商人。

國家興旺繫於實業,澀澤榮一決定自己辭官投身實業界,自下而上地推動變革。他希望政商最終可以平等相待。

很快,澀澤榮一就創辦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公司銀行——第一國立銀行(瑞穗銀行前身)。

名為“國立”,實際資本全部來自民間,既有三井、小野等財閥做大股東,也有公開招募的小股東,同時聘請英國金融精英擔任顧問,以歐洲的複式簿記訓練銀行職員——這些在今天看來是金融常識,在當時卻是創舉。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除了銀行,澀澤榮一將設立造紙公司放在了第一位。在他看來,維新大業已成,接下來首先應推進文化進步,為此要大力發展造紙工業,使出版得以興盛。

就在第一國立銀行成立的同一年,澀澤榮一組建了日本第一家造紙公司“抄紙會社”(今王子製紙),這也是他親自創立經營的第一家實業公司。

但很快他就體會到了經營企業的艱辛。

首先是資本金募集不順利。當澀澤還在大藏省時,企業商家遇到出資之事,雖不情願還是會答應下來。他辭官後,不願意出資的股東就多了起來。他不得不從自己擔任行長的第一國立銀行貸款,或者自己購買股份後再賣給第三方,才確保了啟動資金到位。

更大的問題出在經營。由於澀澤聘請的英國機械技師和美國造紙技師水平太差,從機器裡出來的紙張紙質惡劣,只能用來包裝碎菸葉。與此同時,在投產前,官方已經設立了“抄紙局”來生產紙幣用紙,澀澤原來想好的另一個主要生意也沒了。

得益於地租改正運動的興起(確立土地私有制),地契用紙訂單增加,製紙公司才勉強生存下來。但澀澤明白,如果產品本身不做改良,企業依然沒有前途。

於是,他索性解僱了外國技師,派遣有能力的員工去國外學習,用國外先進技術改良產品,並採用以稻草為原料造紙的方法,終於使公司走上了正軌。

為了實踐聖西門主義“通過錢、人、物的循環流動促進發展”的理念,澀澤榮一還參與創立了多個公司,創造了多項“第一”——

1876年,協助成立了中外物價報社(日本經濟新聞前身);

1878年,發起成立了日本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

1879年,參與成立了日本第一家保險公司——東京海上保險會社;

1881年,參與創立了第一家鐵路公司日本鐵道會社;

1882年,創建日本第一家紡織企業——大阪紡織會社;

1883年,發起設立了日本第一家電力公司“東京電燈會社”

……

十幾年後,第一國立銀行成為國立銀行中的龍頭老大。為了整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澀澤榮一還創立了

近代日本銀行的第一個行業組織——擇善會,主動向其他銀行傳授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培養人才,介紹西方經濟學家的譯著,極大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制的形成和發展。

澀澤榮一深知自己絕非卓越的企業經營者,但從“日本產業”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卻沒有比他更優秀的綜合規劃者了。他不在意如何組建股份公司,或者自己能從中盈利多少,而是在心中規劃日本產業的整體構想,在各個領域確立資本主義模式。

激戰三菱

對島國日本而言,海上運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明治初年,日本的造船基礎十分薄弱。

1870年,巖崎彌太郎創立了三菱商會——一個只擁有三艘小汽船的無名小公司。憑藉過人的經營手腕、周到的海運服務、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植,它很快就壟斷了整個日本的海運業,甚至將美國和英國的郵船公司逐出日本到上海的航線,獲取鉅額利潤。

但這也導致運輸費用和商品成本不斷上升,自然引起企業界的不滿。

為打破三菱對海運業的獨霸,1880年,澀澤榮一與三井物產社長益田孝以及多名地方富豪創立了“共同運輸公司”,聯手對抗三菱。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雙方卯足了勁要壓倒對方,日本工業史上一場空前絕後的海運大戰就此打響。

在神戶-橫濱的航路上,客船運費從原來的每人75錢居然降至免費還送一塊手帕。如果兩家公司的船同時從神戶出發,都憋著一口氣較量誰先到橫濱,根本不管會不會虧損。

據記載,當時的船員像扔糞土一樣往爐子裡扔煤塊,蒸汽機的火力把煙囪燒得通紅,從陸地上看彷彿兩條火龍……

就在大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1885年彌太郎因患胃癌突然去世,惡戰也得以終止。在日本政府的介入下,澀澤榮一和巖崎彌太郎的弟弟(三菱第二代社長)停止了戰鬥,最終雙方打了個平手,兩家海運公司合併,日本郵船會社誕生。

這場龍爭虎鬥,不僅是兩家財閥對海運市場的爭奪,背後更是公司經營理念之爭。

作為當時日本經濟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澀澤榮一和巖崎彌太郎的經營理念大相徑庭。對澀澤榮一來說,股份制是公司的組織形態,也是改變日本封建制度的革命性理念。巖崎彌太郎則獨斷專行,認為做事業就該由一個有才能的人壟斷經營和資本。

因此“交戰”時,雙方都擔心一旦自己輸了,日本實業界從此就會被對方的理念佔領。平手的結局也讓澀澤認識到,在這場海運大戰中,自己的股份制思想並沒有勝過巖崎彌太郎的壟斷制思想。

之後,他更加積極參與創辦股份公司,利用一切機會宣傳自己的實業思想和經營哲學,還參與創辦了培養對外貿易人才的“商法講習所”(今一橋大學的前身)、日本女子大學、大倉高等商業學校、東京高等蠶絲學校等,鼓勵青年人不要受輕商意識的影響,要投身到實業中去。

到1916年淡出實業界時,澀澤榮一參與創立的股份制公司超過五百家,遍及金融、鐵道、海運、礦山、紡織、鋼鐵、造船、機電、保險、化學、水泥、製糖、服裝、啤酒、貿易、百貨、酒店等各個領域,每個產業的設立和擴大,每個行業的標準設計和規則制定,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幾乎是憑藉自己的一人之力,幫助日本學會了先進的企業制度,並建立起完備的產業體系,從經濟上成就了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

在澀澤榮一的示範帶動下,股份制公司從無到有,再到普及,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對日本實現國家現代化轉型和經濟騰飛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他參與創立的公司,很多到今天仍活躍在世界經濟舞臺上。

鮮為人知的是,孫中山先生對澀澤榮一也十分尊重和信任,1913年他到訪日本時,拜訪了澀澤榮一,希望對方能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

面對這位推翻清朝、建立革命政權的領袖,澀澤榮一表示:中國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人,但不要指望工商業自然會繁榮興盛,需要清正廉潔、富有商業道德感的人物。

他還勸告孫中山專心做一個企業家,在他看來,中國需要政治家,更需要獻身產業、推動工業化的企業家。

士魂商才

澀澤榮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甚是瞭解。他幼年熟讀四書五經,在大半生的經營活動中也始終堅信:商人必須以道德為根基,這個根基就是《論語》。

在他最有名的著作《論語與算盤》中,澀澤榮一提及,“論語中有算盤,算盤中有論語”,即講道德、信用可以帶來物質利益,而在牟利時要講究道德、信用。

對企業家而言,道德(義)與經濟(利)並不矛盾,相反,雙方的平衡才是孔子《論語》中儒教思想的核心。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他呼籲整個社會都積極投入工商業活動,創造盈利光榮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誡勉工商界人士信守商業道德,勿忘社會責任,勿忘國家利益。

在《倫語與算盤》中,澀澤榮一還強調“士魂商才”,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幹與務實,經商之道即儒家的“內聖外王”。

澀澤榮一以後的日本企業家,無一例外地贊同。稻盛和夫曾說自己“沒有讀過美國人寫的管理學著作,只讀過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心得,而松下的管理心得不過就是研究《論語》的心得”。

現代企業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曾高度評價澀澤榮一:“坦率地說,論及商業的‘社會責任’,我認為沒有人能超過澀澤。他是明治時代偉大的奠基者之一。他比任何人更早地看到,經營的本質是‘責任’。

1931年11月,澀澤榮一以91歲高齡辭世,4萬人參加了他的葬禮。他一生經歷了幕府、明治、大正、昭和四個時期,推動日本在鉅變中走完崛起之路。93年後的2024年,他的頭像將正式登上新版萬元日幣。

這個萬元日幣上的實業家,怎樣改變了日本國運

鹿島茂《澀澤榮一傳》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