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聯合國秘書長,在戰後被視為是全世界最大的官兒,往往被看作是聯合國的象徵,同時也利用了這一身份,對爭端的各方積極進行調停。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從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到1981年時,又開始推薦新的秘書長人選。這個人選,不能來自於常任理事國,一般都從中小國家中選出。之前,已有4任聯合國的秘書長,分別是挪威的特里格夫·賴伊,瑞典的達格·哈馬舍爾德,緬甸的吳丹和奧地利的庫爾特·瓦爾德海姆。

這次,主要有兩個提名候選人,一個就是現任的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另一個是坦桑尼亞常駐聯合國的代表艾哈邁德·薩利姆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瓦爾德海姆對中國很友好,1976年周恩來去世時,正是他堅持主張在聯合國降半旗致哀,並發表了周恩來“沒有一分存款,沒有一個孩子”的演講,高度讚揚了新中國。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而薩利姆,在非洲國家中,很有聲望,而且他還擔任過駐中國大使,對新中國非常的瞭解和友善。

在這兩個主要候選人中,非常難以選擇。經過左右權衡,我國決定支持薩利姆成為聯合國秘書長。因為,雖然瓦爾德海姆對華關係友好,可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長期由一個人連續擔任,並不合適。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而當時的美國,堅定的支持瓦爾德海姆連任秘書長一職。

1981年10月27日上午,安理會開始對秘書長的提名人選進行投票。第一輪結果,薩利姆得11票,瓦爾德海姆得10票,但是,他們各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出否決票,分別是美國和中國。

隨後,又進行了3次投票,薩利姆的得票越來越少,而瓦爾德海姆依然維持在10票左右。這樣,在第一天的投票中,中國已連續4次投出反對票。

第二天的投票,結果與第一天相同,中美兩國繼續否決對方的提名人選。直到11月17日,中國和美國都已連續16次投出否決票。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本來大部分人都以為,薩利姆的支持票越來越少,中國在薩利姆的提名無望後,會相機行事投出棄權票。但16輪投票過後,全世界都被中國人的態度震驚了。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和媒體,都對中國的堅決態度進行了稱讚。

為了打破僵局,安理會進行了斡旋,提出三個新方案:

一、讓瓦爾德海姆任職提前結束,在1至3年後,重新選舉。

二、在5年的任期中,兩人各任職2年半的時間。

三、重新尋找候選人。

最終,大多數國家支持第三個方案,重找候選人。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1981年12月11日時,新一輪的投票開始。來自秘魯的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以10票贊成,無否決票的成績當選新一任聯合國秘書長。客觀講,這次投票是中國勝利了,因為新的秘書長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中國在安理會連續16次否決美國提案

從此之後,聯合國秘書長的人選,就開始在各大洲之間輪換,而且明確連任不超過兩屆。這也是由於中國的堅持,給聯合國帶來的積極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