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問題,是否應該歸罪於家長和照顧者?

琳瓏兒


我個人覺得,孩子的成長若出現了問題,家長和照顧者(臨時監護人)肯定是有責任的,或許還應該歸罪於他們。

前一段時間,就碰到一個這樣的例子:有一學生死活不肯來上學,硬磨軟施也只勉強多讀了一週,終於還是來學校把東西收拾好,捲鋪蓋走人了。

怎麼做他的工作也不通,本來開學就不想來,家長不甘心,拖了一個月。

當時我就批評家長,可能她小時候沒教育好,很少吃苦,從小有點嬌生慣養——家長也承認,她基本從小就沒受過什麼苦,很少幹家務,甚至有時連自己吃飯的碗也很少洗。比如,週末晚要常常等媽媽晚班後回來洗……


訪談中,還談到,孩子現都讀初二了,但卻從來沒有真正自己煮過一次飯,就簡單的電飯煲下米煮的那種也沒做過。

每週日來學校前,家長給的零花錢或許也太多了。一般只要他稍一倔強,家裡都會滿足要求:所以經常能見他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嫌那裡的飯菜難吃。

瞧瞧,這明顯就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太過溺愛,有時就會一味的遷就——慣子如殺子,我不得不說這樣的話。

我先批評家長的不對,然後無奈地對家長講:既然鄧某某(該學生)覺得讀書太苦,已下定決心不讀了,也只好讓他。但建議家長讓他暫時到親戚或自己帶著,讓他打工一段時間,吃點苦,看將來的想法能不能有所改變。

父母最好的教導辦法是以身示範,不嬌不慣、嚴格要求,而且從小就要!


種金易


說說我的個人觀點!

首先每個孩子成長都會出現問題,就是看我們作為養育者如何引導!如果孩子出現問題,也不能說去歸罪於父母或者養育者,因為我覺得任何一種教育理念和方式都有優缺點!

任何一個養育者應該都是在疼愛的前提下去養育一個孩子,只是養育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樣。

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環境很重要,父母的三觀也很重要,有時候不是作為父母如何刻意去教一些好習慣,而是我們大人如何做自己。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我們的複印件,複印件錯了,問題出現在原件身上。

我相信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優秀,出人頭地,平平安安!

也會盡可能的去陪伴孩子成長!一個家庭所有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就像一顆種子,有土壤空氣陽光還有水,當然也會經歷風吹雨打的磨練才會成長!

所以孩子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不要歸罪於任何一個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


晴天媽媽親子情商課堂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從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自覺的就會模仿家長,包括生活中的處事方法,說話語氣,行為舉止。

有些家長比較強勢,不聽從孩子想法,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長此以往孩子表面看上去比較膽小,不敢表達自己想法,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發現,孩子的說話語氣會跟家長一樣,脾氣也會比較暴躁。

反觀那些家長處事比較理性,善於傾聽孩子想法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更自信,對事有自己的看法,做事也比較有耐心。

就像生活中父母喜歡讀書,孩子也會喜歡看書,父母喜歡玩手機,孩子也會喜歡玩手機。

很多人說通過孩子就能看出孩子家長什麼樣,你覺得對嗎?


米果呦呦


這個問題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問題,家長和照顧者是有責任的,但是並不應該歸罪於他們。原因如下。

1家長和照顧者並不一定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在試探性,或者說是互相學習互相成長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家長會犯錯的。

2孩子到一定階段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成長方式,有時家長可能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沒有了解到,也可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又或者照顧者是隔代長輩,時代不同了,現在孩子的成熟能力要比過去強的多,因此也可能因為信息不對等,交流不暢通,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

上面說的這兩點都是客觀外部環境的原因,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比較叛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比較低,自控力,自制力較差,一般情況下,沒有監督管理,就容易放任自流。這樣主觀放棄的也不能歸罪於家長。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無論什麼角色,都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我的建議是家長或者照顧者在一定程度上要與時俱進,及時瞭解當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家長是對孩子瞭解是最多的,但是也要學會交流,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理解孩子,引導孩子。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覺得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請在下方留言或者關注我,歡迎隨時交流,謝謝。


我是小號行不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個方面討論。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問題,但是遇到問題我們怎麼解決?

如果父母愛學習,懂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學知識,能夠科學、冷靜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遇到的問題,孩子就會克服艱難險阻,成長地非常快樂,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歸功於父母。

如果父母不愛學習,本身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在教育方法上又不得當,就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犯錯,給孩子造成傷害。這時候我們就要歸罪於父母了。

所以家長要堅信天下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三字經》曾雲:養不教,父之過。


孩子的出生是為了激勵我們、磨練我們、提升我們。

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孩子不夠好,說明自己就不夠好。

家長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要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孩子的優點上,並強化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只有這樣,當孩子長大以後,才會成為一個社會功能強大、心理健康的人。

也只有這樣做,你才是社會和家庭的功臣,而不是罪人。


天使媽咪育兒


孩子的成長問題想必是所有家長都為之擔憂和關心的,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殷切期盼,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龍和鳳,成龍和成鳳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就有家長問了,為什麼我對我的孩子非常的用心去教育,給他制定一系列的發展規劃,更有甚者孩子每天的每個時間點都被安排的滿滿的,孩子還是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我要說的是理想跟現實是有差距的,那麼孩子的成長問題,父母和照顧者是不是原罪,我的觀點是父母和照顧者不一定是原罪,我只能說父母和照顧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長,但並不能起決定作用,因為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你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願來成長是完全不可能的,在孩子小的時侯你可以給他安排的妥妥當當,孩子也沒有說不權利,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對你說不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所謂青春期,這是孩子有獨立思想的一種體現,他有了他自己的想法,他不願按照你給他制定的目標和計劃去實施了,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特別的傷心和難過,而且冠之說這是為孩子好。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而不是權威者,不能去幹涉孩子的成長,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真善美,至於其他的就讓孩子自由的成長吧,家長要做的就是當孩子最堅實的臂膀,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可以訴說,這才是孩子想要的成長,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他們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我們當然不能忽視父母和照顧者對孩子的影響,但是這只是一種遺傳上的說法,並不是父母非常的厲害他的孩子也就一定的非常厲害,只能說父母厲害的孩子厲害的概率會高一些,所以,我說,孩子的成長,父母和照顧者並不是原罪,父母和照顧者在孩子成長中不起決定性作用,至於孩子會成長成什麼樣子,父母能做的就是教會他適應社會,保持初心,


樂高工作室葉


孩子成長的問題,是否歸罪與家長與照顧者?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古代名人在研究性善論與性惡論,意思就是人生來是善還是惡,但一直以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是真理,確實沒有完全正確的答案。個人覺得不應該一概而論,也不能完全脫離干係。

1.不能一概而論。孩子小時候,大多數在剛有意識階段,是主要模仿大人的說話、言行等動作,都受到父母的影響,但隨著慢慢地成長,到了青少年,就逐漸發展了自己的個性以及思維習慣,而這時你說他完全還是學習父母就不可能了,因為他有朋友,他們會相互影響;他有網絡,他在網絡中學習;他還有老師,也會受到老師的影響等,而這些便不是父母所能影響的,所能完全乾涉,就像早戀,你明明天天在他耳邊搗鼓——你還小,所以你還不能談戀愛,但突然班上的一小女孩就入了他的眼裡,並深深的喜歡上了。這時你也沒有辦法,除非他初現端倪,你再進行教育。而你說早戀該怪父母嗎?

2.也不能完全脫離干係。正如子不孝,父之過。這句經典話語。就能表示出父母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面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第一,生活裡父母是什麼樣的,那麼孩子差不多就是這樣,因為一個帶有潔癖的父母絕不可能會有不愛乾淨的孩子,因為父母都很嚴格,那麼孩子又怎麼能不是呢?第二,性格上,大多數孩子的性格主要影響就是來自父母及生長環境。試想你家天天有打罵孩子的現象,孩子的思想與性格難道不會有所畸形發展?不信你天天就是待在那發呆兩小時,都有可能得憂鬱症,那麼孩子呢?

所以,我保持中立。


知商少年


孩子的成長,跟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我從小就是媽媽管的很嚴格,並且不稱讚的教育方式,無論什麼事,第一反應就是讓我認錯,認錯才是乖巧。所以長大後我發現我自己是極度不自信的。因為從小就沒有人肯定過我,長此以往,我總覺得自己是做的不好的,而且總是認錯,我覺得自己總是做不好的那樣的人。所以家長的教育真的深深的影響著孩子!


雞湯裡的人參


孩子的成長就象一張白紙,你塗抺什麼,就是什麼樣!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在孩子成長中除了學習,帶孩子看看留守兒童,盡所能幫幫他們,孩子從中會有很大的收穫,也會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帶孩子喂喂流浪在外的小動物,孩子有愛心後,更能促進孩子學習,有愛心的孩子對父母、其它人也會更有愛!

培養孩子一技之長,除了學習,還有一項專長,這對孩子就業很重要!同時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書做為朋友,孩子會有修養有素質,人生會少走彎路或偏路!

所以養容易,培養很難,教孩子也是修煉自己!


聖冰朗讀


嗯,這個事父母肯定是有責任,但全說是父母的責任,好像也不對,因為別看他小,但他與生具來的思維。還有自然界的影響,比如早戀問題,那不是說道理的事,他的身體已經逐漸長成,根據自然界的規律,開始需要異性了,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那是不需要人教的,靠說服教育是沒有用的。人長大了之後,說嫖娼違法,那麼多人不還是照樣嫖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