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思維方式,背後都是平凡的努力

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堪稱20世紀的一個奇蹟,在納粹時期,他全家人都被送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相繼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

環境惡劣的集中營沒有讓他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反而成為他研究人們心理活動的突破口,創造出了意義療法,拯救了很多瀕臨絕望的人。

一個人在如此地獄般的環境中也能如此熱愛生命,這和他的心智模式有關。

就像古典說的“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弗蘭克雖然在地獄般的納粹集中營生活了三年,即便身體被禁錮於牢籠中,但心靈依舊是自由的。

透過弗蘭克的整個人生,我們發現不同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人生的不同走向。

一、什麼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名詞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肯尼思·克雷克) 在1940 年代創造出來的。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思維、定式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

簡單來講,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組織和加工世界的方式。它能讓我們對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解讀,產生不同的情緒。

心智模式有兩種思維:

1.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模型。

能夠不斷髮現自己的能力並且積極挑戰,解決新的問題。有目標,正性循環。

2.固定型模型——防禦型心智模型。

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不願意探索世界、不願意去面對必要的難題,總在想辦法迴避傷害,別人的批評和表揚,他都會受到影響。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卡羅爾·德韋克)首次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概念。

她還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並受到比爾.蓋茨的推崇,書的英文名叫《mindset》,翻譯成中文叫《終身成長》。

Carol Dweck在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分析了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成功與失敗的因素。

並提出,歸根結底,都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成功者是成長型思維,失敗者是固定型思維。

她認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做事更關注自己是否在發展的狀態,而不是結果,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在挑戰中不斷地提高,這種思維方式大大增加他們成功的可能性。

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習慣把思維侷限在一個狹窄的範圍,認為智商等能力水平是天生的,不願意去做那些與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

他們會因避免挑戰而錯失很多機會,因此永遠在原地踏步,得不到成長。

關於這點,CarolDweck曾在一個TED演講中進行了詮釋:

“專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在芝加哥有一所高中,那兒的學生畢業前要通過一系列課程,如果某一門課沒有通過,成績就是‘暫未通過’。

這真是個絕妙的做法。因為,如果你某門課的成績不及格,你會想,我什麼都不是,我什麼都沒有學到。但如果你的成績是‘暫未通過’,你會明白,學習的步伐並沒有停下,你還需逐步向前,爭取未來。”

“‘暫未通過’也讓我聯想起一件尤為重要的、發生在我職業生涯初期的事情,這件事對我而言是一個轉折點。” Carol Dweck說。

我想探究孩子是如何應對挑戰和困難的。因此,我讓一些10歲大的孩子嘗試解決一些對於他們而言稍微偏難的問題。一些孩子積極應對的方式讓我感到震驚。

他們會這樣說,‘我喜歡挑戰’,或說,‘你知道的,我希望能有所收穫’。這些孩子明白,他們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他們有我所說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但另一些孩子覺得面對這些難題是不幸,宛如面對一場災難。

從他們的固定型思維角度來看,他們的才智受到了評判,而他們失敗了。他們不懂得享受學習的過程,而只盯住眼前的成與敗。

二、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1.固定型思維的人,習慣於給自己設限。

《終身成長》書中,Carol Dweck說固定型思維的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懼怕挑戰,總為自我設限。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取出一個玻璃杯,然後在裡面放進一隻跳蚤,跳蚤馬上就輕易地跳了出來。

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經過測試,發現跳蚤騷跳的高度竟達到了它身體的400倍左右,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了。

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玻璃杯裡,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子上加了一個蓋子,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蓋子上。

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沒有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

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後,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又過了一陣子以後,實驗者發現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到過蓋子,而只是在蓋子下面自由地跳動。

一天後,實驗者把蓋子輕輕拿掉了,可是跳蚤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蹦跳。

三天以後,他發現這隻跳蚤還在那個高度蹦跳。

一週以後,這隻可憐的跳蚤還是在這個玻璃杯裡的那個高度不停地跳著,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只是它的心裡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固定型思維的人,不是不敢去追求成功,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裡也默認了一個“高度”。

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這太難了,我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

“心理高度”是很多人無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跳蚤人生”。

2.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萬事萬物通過自己的參與都可以改變;心智也在不斷迭代強化,從而造就非凡人生。

他們不畏挑戰,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當年,林語堂與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身份懸殊,八竿子打不著。當得知賽珍珠來中國時,林語堂便夾著手稿,深夜蹲守在賽珍珠酒店大堂。

他的心語是:

閒著也是閒著,管他的,試試唄。

結果,在賽珍珠的幫助下,林語堂一炮走紅。

當年劉德華還是個跑龍套的,林子祥卻是一代歌王。一起拍戲時,劉德華死皮賴臉的要給林子祥唱歌,讓人家指點。

他當時的心語也是:閒著也是閒著,管他的,試試唄。

最終,林子祥幫劉德華髮行了第一張專輯,才有了今天的天王劉德華。

電影《飛越瘋人院》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麥克說:“我要進城看棒球賽,誰想和我一起去?”

比利卻說:“麥克,別鬧,你出不去的。”

麥克指著陶瓷洗臉池:“我可以用它砸碎窗戶。”

比利說:“你舉不起來。”

麥克搓搓手,使勁去抱,還是沒搬起來。

他有些無奈,但大叫起來:“去他的,我總算試過了,起碼我試過了!”


所以,人生怕的不是失敗,而是連嘗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閒著也是閒著,管他的,試試唄!”是我們要保持的一種狀態。

3.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是把失敗的原因歸於外界

以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為例。

《終身成長》中講到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本來是一名天賦卓越的球手,甚至不需要太大的訓練量就能戰勝各路對手。巔峰時期,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但輝煌也只是曇花一現,之後是一路下滑,為什麼?根本原因是固定型思維使然。

因為他總是有無數個失敗的藉口:

不是說場地不好,就是說小報八卦諷刺了他,或者是組委會提供的食物有問題,再或者朋友戀愛了影響到了他。

最痛的一次慘敗,是1984年的法網公開賽。他在2:0的優勢下,最終痛失好局。

結果,他還是找到了“罪魁禍首”,一名攝影師摘掉了耳機,總是有噪音傳過來......

用兩個漢字形容麥肯羅,那就是“矯情”。但是,他的矯情還有天賦當資本。

而現實中,多少人的矯情都毫無支撐,貌如壯漢撒嬌。

他們沒得到晉升,就怨領導沒眼光,同事太奸詐;

他們的文章點擊量不高,就說讀者太淺薄,文化快餐化;

他們一事無成,就怨社會不公,世態灰暗。

捫心自問,難道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正如周國平所說:“多數人的矯情,根本原因在於它是平庸,卻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不願接受自己的平庸,把失敗的鍋甩給外界,還安慰自己要坐等風起,可多少人,一坐就是一輩子。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講,固定型思維的害處也正在於此。

4.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是笑對挫折。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含笑和挫折過招,將磕絆視為鋪墊,倒逼自己成長。

曾經掌舵玉溪捲菸廠並有“亞洲菸草大王”之稱的褚時健,一生被貼了很多標籤:傳奇、糖王、煙王、階下囚、哀牢山、褚橙、75歲再創業……

1979年,剛脫去右派帽子的褚時健被派到雲南玉溪捲菸廠“救火”。這一變動,也徹底改變了褚時健個人和整個家庭的命運。

當時的玉溪捲菸廠,破敗不堪、蕭條落後、設備陳舊、人心渙散,工資低下、死氣沉沉,派系鬥爭非常嚴重。很多捲菸壓在庫房賣不出去,捲菸機器都是國外已淘汰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產品。

作為當時的決策者,褚時健以少有的膽量和氣魄到國外買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持續幾次大規模技術改造,並在國內創新出外包經營思路,使破舊的小廠在生產規模、技術工藝水平、產品質量上均跨上新的臺階。

1988年,玉溪捲菸廠也一躍成為國內捲菸廠煙業老大。

正在意氣風發的時候,1994年,褚時健被匿名檢舉貪汙受賄,1999年1月,貪汙罪名成立,褚時健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直到2001年,他因糖尿病嚴重獲批保外就醫,回到家中並限制活動在老家哀牢山一帶,那時,他已經74歲了。


再好的思維方式,背後都是平凡的努力


當很多人認為褚時健這輩子算是完了時,他卻選擇以種橙為項目進行二次創業,開啟了自己的二次人生。

“種橙這件事我2002年正式開始搞時借了1000多萬元錢,到2007年的時候就全部還清了。” 褚時健說。

2009年,產量開始飛速增長,銷售也慢慢步入正軌。果園一直是增產,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產不少。生前他還預計說,到2020年,褚橙的產量能達到6萬噸……


褚時健,是幾代創業者一生的偶像,馬雲、王石等眾多商業大佬均曾稱以褚老為榜樣,甘做老學生。

透過褚時健,我們也能看到Carol Dweck所說的成長型思維,他們是在挫折中汲取養分,並且永無止境的成長。

四、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1.提高目標設置能力:人生應有的思維方式

“我深深地感到,人從年輕時就有必要探索人生中應具備的思維方式與哲學。”稻盛和夫說。

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哲學,是一個人的自由。然而,由此而產生的人生結果,也必須由個人承擔。

在27歲創立公司後,稻盛和夫就把作為人應該做的事情逐條歸納總結,編輯成“京瓷哲學”。其中記錄了幾十條他在工作實踐中體悟的“人生應有的思維方式”。


再好的思維方式,背後都是平凡的努力



“我們可以用‘登山’來比喻應該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稻盛和夫說。如果要爬附近的低矮山丘,只需以郊遊的心態,身穿常服,腳穿運動鞋就能實現。

如果想征服阿爾卑斯之類的雪山,就必須配備相應的裝備。而如果是攀登珠穆朗瑪峰,那麼,就更不一樣了,必須身懷攀巖技術,配備各種各樣的裝備,接受嚴格的訓練。

攀登的山峰不同,需要的準備工作和裝備也不同,正如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經營目標不同,他所持有的 “思維方式”的境界也截然不同。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目標越高遠,需要持有的思維方式越高遠。

“先確定追求的目標,然後才能確定達到目標所需要的思維方式。”稻盛和夫說,我追求的目標是開拓一個從未有人涉足的、全新的精密陶瓷世界,讓京瓷成為世界第一的陶瓷公司。

正是因為這個高目標的制定,因而在京瓷公司步入正軌後,稻盛和夫也一絲不苟地貫徹清教徒般的“思維方式”。

因為在他看來,要想成就這樣的企業,光靠嘻嘻哈哈、輕描淡寫的思維方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2.提高學習和適應能力

達爾文自傳曾說過:

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能感受到大環境的變化並適應是一種能力。

在這基礎上,還可以再補充一句,凡是能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也是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強者。

美團王興,擁有強悍的學習能力,他是一個學霸,也是一個經過自我訓練而形成一套自己思維方式的人。

學生時期,一路保送進入清華大學電子系,畢業後去了美國留學。

創業後的王興,依舊保持學霸風格,對新生事物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開放心態和學習能力,帶動了公司的學習氛圍。

美團副總裁王慧文住在他家裡時,看著一面牆的書架問王興:“這裡面的書你看了多少?”

王興回答:“差不多一半吧。”

他的學習主要來自三種途徑:

一個是實際工作中的感悟;

一個是從書本上獲得;

一個是高水平的交流。

王興對參觀公司很有興趣,參觀了海爾、萬科,也去亞布力參加中國企業家年會,接觸了很多企業家。

他覺得,人家企業能夠做到行業數一數二的水平,不管現在因為技術變革有了什麼問題,都是有可取之處的。

比如,他覺得萬科的規劃非常強,企業已經做到另一個境界。

“有趣”是王興的口頭禪,談到參觀企業,他連說了幾個“有趣”。

王興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學習企業管理,不斷和不同的人聊天兒。

他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前COO都交流過,這些COO經歷了公司的創業期、高速增長期以及上市期。

他還求助於書本,學習通用電氣的管理體系,學習精益思想,使用價值觀、戰略、組織結構、目標、考核、激勵、溝通等一套管理體系。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都是他學習的對象。


今日頭條張一鳴,6年從程序員做到CEO,創辦頭條5年後估值300億美金。

“善於學習,且有強烈的目標導向”是他的標籤。他可以像機器一樣工作,並曾像馴化算法一樣調適自己。

經過反覆試驗,他得出自己的調試結論:專注且高效的最好狀態,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不太激動,也不太鬱悶,並且睡眠充足。

他看得長遠,目標一旦確立,就極其專注。持續學習進化,始終保持克制,做事不設邊界,不對當下滿足,專注長期目標,鮮有焦慮迷茫。

“人和人本身學習能力上的差距,導致了學習水平直觀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心態固化了,他們根本就接受不了任何新的信息。”阿秀說。

如果你總是拒絕新知識、新思想的輸入,那麼,你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就只能被身邊的親朋好友和一些無腦網文所決定。

而判斷一個人潛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就是“空杯心態”,即一個人對於新事物是否保持空杯心態,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經驗和舊認知,拒絕新的認知。

很多人對事實不追根究底,不願意多問幾個為什麼,心態封閉。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很多人不是學習後放棄了學習,而是學習之前就放棄了學習。”

這些人處於傅盛說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階段,更可怕的是95%的人處於這個階段。

這也是很多人失去思維、認知、知識升級機會的原因,只能一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轉悠。

如今,科技突飛猛進,各行各業每天都在發生鉅變,知識和思想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的碰撞。

要想順利適應世界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就需要不斷升級你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保持強悍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3.提高實踐能力:看似平凡的努力最重要

“我一直堅持努力,埋頭從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稻盛和夫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夢想的實現,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


這一點,在褚時健身上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種植橙子是個苦差事,開始種植前,多次和妻子馬靜芬商量,並多番考察了水果市場。

學了七八成,打下了堅實的農業基礎後才開始幹。

2014年天干,因為下雨量不足,導致橙子的質量大大下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差評。

收到市場反饋信息的褚時健,每天晚上想著他的果樹,半夜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翻書查資料,第二天叫上司機去找專家,一定要找到解決辦法。“我想著,我這麼認真,果子的質量不會不好吧?”

玉溪市氣象回應稱,今年雲南遭遇了強厄爾尼諾現象,極端天氣增加,雨季雨水少,雨季結束後反而多起來。

雨水增多也影響到肥料的吸收。果園目前施行的是一年布兩次有機肥。

因為今年雨水格外多,讓有機肥中的氮元素大量釋放,樹冠長得密密匝匝,相鄰的橙樹常會交叉在一起,這樣直接導致了陽光曬不到樹冠下方的果子,果子的顏色、糖分自然不好。

找到橙子品質低的根本原因後,12月初,工人們就開始著手剪枝工作,經過一系列調整後,橙子的品質得到了大大提升。

褚時健一直和兒孫們強調,一個人工作、過日子都要認真踏實,對產品認真,對周圍的人也要認真。

“如果不腳踏實地,夢想只能淪為空中樓閣。”稻盛和夫說。人生之路,沒有像自動扶梯那樣的便利工具,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對此,很多年輕人不以為然,認為一步一個腳印實在太慢,照此速度,一輩子無法成就夢想。殊不知,一步步的積累會產生魔法般的加乘效果,最終由量變到質變。

“通過看似平凡的努力積累,能夠取得成果,從而樹立信心,喚起更為強烈的奮鬥意識。”通過這樣的循環,在不知不覺中,便已取得無法想象的成就。

稻盛和夫,一個出生於鹿兒島的小夥,其貌不揚,能力平平,卻取得了今日的成就,關鍵在於“認真努力”四個字。

在他看來,認真努力工作,聽起來稀鬆平常,但卻蘊含了人生的真理。

人行人世間,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難無法避免。有的也許可以輕易打倒,有的則令人望而生畏。

而選擇正面擊破,還是繞路而行,不同的選擇就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