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2009年,中國企業不過剛剛涉足雲計算領域:阿里軟件建立首個“電子商務雲計算平臺”,中化企業雲計算平臺——中國首個企業雲計算平臺誕生,中國移動雲計算平臺“大雲”計劃啟動……

2019年,雲計算產業已覆蓋政府、金融、交通、企業、教育、醫療、信息消費等各應用領域,並且與通信、物聯網、互聯網產業相融合。除了大型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政府部門也紛紛上雲,使雲計算在市場上得到了極大地熱捧。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雲計算有什麼作用?

保障數據安全。雲計算技術為客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數據存儲、計算服務,如同銀行的保險箱業務,為客戶提供安全的服務,卻不涉及客戶隱私。專業的維護,不再需要客戶自身對服務器進行維護,避免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問題。

資源兼容共享。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和系統,可以支撐不同應用運行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在嚴格的安全管理機制下,所有電子設備只需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實現信息、數據的兼容共享。

降低運營成本。雲計算可以讓所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包括價格昂貴的服務器、各種網絡設備,共享使成本降低,特別是小到中等規模的應用和原型。同時,“雲”規模可動態伸縮的特性,解決了客戶通過加大投資硬件設備的力度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並解放了人力資源,進一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高效便捷辦公。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低,靈活的企業定製,使用起來方便。同時,雲計算突破了傳統辦公模式的限制,人員可以隨時隨地處理一切相關事物,實現雲端辦公,讓決策與行動做到統一、及時。管理層到員工層高度一致性使決策立即轉變為商機,迅速響應市場變化,把握市場先機。

在諸多顯著優勢下,政府、企業、用戶都開始接受雲服務的理念,雲服務的發展以趨於成熟,並在新的發展形勢中邁入新的階段。那未來,雲計算又將呈現出什麼趨勢和特點呢?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雲計算未來發展趨勢與特點

01

多元化需求不斷上升,多雲與混合雲將得到更多重視與發展

隨著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需求不斷湧現,企業要求敏捷開發、快速響應並能夠支撐新技術,那麼雲計算就不應該只是承擔企業存儲和平臺載體那麼一個單一的角色,它更應該是多種形態交互混合式發展,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雲等多雲部署將會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當企業業務規模較大時,從商業策略上說也需要避免過於緊密的廠商綁定,以尋求某種層面的商業制衡和主動權。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考慮同時採購多個雲廠商的服務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使用——這將催生多雲架構和解決方案的興起,以幫助企業集中管理協調多個異構環境,實現跨雲容災和統一監控運維等需要。

02

雲計算將繼續走在時代前沿,成為技術創新與實踐的最佳載體

這主要得益於雲產品本身的SaaS屬性非常適合快速交付與迭代,能夠較快地把新產品、新技術推向業界。可以看到,當下的熱點技術,從 AI 與機器學習、IoT 與邊緣計算、區塊鏈到工程實踐領域的 DevOps、雲原生和 Service Mesh,甚至未來感十足的量子計算,都有云計算廠商積極參與、投入和推廣的身影。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以人工智能為例,不論是 IaaS 中 GPU 計算資源的提供,還是面向特定領域成熟模型能力開放,再到幫助打造定製化 AI 模型的機器學習平臺,雲事實上從各個層面都有力地支持和參與了AI相關技術的發展。就最終效果而言,雲上的資源和產品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變得觸手可及,大大降低了客戶的探索成本,也加快了新技術的驗證和實際交付,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

03

雲計算將順應產業互聯網大潮,向垂直化產業化縱深發展。

隨著通用類架構與功能的不斷完善、對行業客戶的不斷深耕,雲計算自然地滲透進入更多垂直領域,提供更貼近行業業務與典型場景的基礎能力。典型的垂直雲代表有視頻雲、金融雲、遊戲雲、政務雲、工業雲等。如視頻雲,它是將視頻採集、存儲、編碼轉換、推流、視頻識別等一系列以視頻為核心的技術能力整合為一站式垂直雲服務,不僅適用於消費互聯網視頻類應用的構建,更重要的是配合攝像頭硬件和邊緣計算節點進軍廣闊的線下安防監控市場。

未來幾年,雲計算將呈現這幾大趨勢

可以預計,隨著消費互聯網紅利耗盡,產業互聯網將逐步受到重視並興起,其規模之大、場景之多,將給予雲計算廠商極大的發展空間;而云計算作為賦能業務的技術平臺和引擎,也非常適合承載產業互聯網的願景,加快其落地與實現。

04

雲計算生態建設將不斷強化,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

無論哪一領域,只有建設全面完整的生態,才能保證擁有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當雲計算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和階段後,同樣需要建立和培育具有生命力的生態體系。

這就需要大量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基於雲平臺提供各類解決方案。此舉既方便了用戶,又增加了雲的粘性,也可保證應用提供商的市場空間,可謂三方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