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恨希特勒嗎?

慕容筱凡


可以認為,二戰期間德國人大多感激希特勒,二戰戰後德國人恨希特勒

自從納粹黨上臺執政德國後,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當時的德國走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普遍的經濟危機,大多數德國人找到了工作,德國社會重新開始生機勃勃。同時德國也走出了一戰後的沒落時期,納粹思想也深深毒害影響當時的德國人,他們普遍支持希特勒發動戰爭,因為希特勒打著就是振興雅利安人的旗號。

然而,隨著德國戰敗,兩次世界大戰失敗的德國人自信受到極大打擊,而盟國對德國佔領期間也普遍影響德國的教育,也改變了德國人的價值觀,德國人開始反思納粹罪行,所以現在很多德國人認為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失敗而毀滅了德國,德國社會自從普魯士就開始的尚武風氣被抹殺,所以現在的德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普遍厭惡戰爭,厭惡希特勒。


小王知識堂


這個問題是極不嚴謹的,就好像我國人民都喜歡巴黎聖母院嗎?這本來就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

而對於8000多萬德國人而言,情況似乎更為複雜。

作為二戰後最先崛起的西歐國家,德國在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的影響下,嚐到了去希特勒主義的甜頭。德國尤其是聯邦德國在戰後重新融入歐洲,和法國一道成為歐洲的領導者。德國也一再進行二戰的反思,特別是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向波蘭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下跪,使聯邦德國重新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直到今日,德國依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可以說沒有希特勒的德國,是一個真正健康的國家,德國人痛恨希特勒也在情理之中。

但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劊子手,希特勒一直以來都是惡魔的化身。在他執政的13年時間裡,整個德國被綁上了戰車,成為希特勒實現個人私慾的炮灰。而德國發動的二戰也讓德國再度成為戰敗國,付出了比一戰戰敗更為慘痛的代價,特別是失去大片領土,這讓今天的德國依然深受其害。

不過幾乎很少有人願意承認,希特勒和日本裕仁天皇及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從來都截然不同,他的上臺不是通過軍事政變,而是通過德國民選。

也就是說,這個大魔頭是當時大多數德國民眾的選擇。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希特勒都是他們自己種下的苦果。

這些在戰爭中倖存的德國人,願意承認自己所犯的罪惡嗎?很顯然不是。即便他們在冷戰期間,因美蘇英法等戰勝國的強加意志而高喊消滅希特勒,但他們內心對希特勒並不痛恨,反而有些許好感,正如當時投票時候的心情一樣。

所以在冷戰結束後,德國境內的右翼勢力能夠重新活躍也就不足為奇了。

特別是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後,先前苦於人口負增長的德國接收了大量的中東難民,希望緩解勞動力不足的情況,怎奈大量難民的湧入使德國不堪重負,社會矛盾迅速激化,讓崇拜希特勒的極右勢力有了上躥下跳的社會條件。

而深陷難民危機中的德國民眾,在生活水平長時間得不到明顯改善甚至越發低下的情況下,對當權政府的失望會逐漸演化為對過往歷史的懷念,比如希特勒時代。

希特勒之所以能夠上臺,源於德國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中遭受的巨大打擊,剛剛在一戰後恢復元氣的德國,因為這次經濟危機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失業人口一度高達800多萬,這對於人口只有數千萬的德國而言可謂晴天霹靂,希特勒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站到了德國民眾的面前。

雖然希特勒組建了臭名昭著的黨衛隊,但他的統治依然是建立在德國民選的基礎上,因為德國和意大利及日本的情況完全不同。

而大多數德國民眾之所以將選票投給希特勒,是因為希特勒對德國各階層都許下了豐厚的承諾。

比如希特勒向大資本家承諾,他將迅速恢復市場經濟秩序,重新讓容克大資本家們攫取海量財富;

希特勒向軍隊承諾,他們將獲得更多的支持,軍隊數量和軍事裝備將獲得巨大提升;

希特勒向搖擺中的中產階級承諾,他們將繼續保持體面的社會地位,並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

希特勒向身處底層的工人階級承諾,他們將擁有體面的工作,麵包和汽車將走進他們的生活;

希特勒向廣大的無產階級承諾,他們將通過雙手獲取想要的一切。

於是希特勒成為二戰前德國的救星,到1936年,德國已經幾乎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中走出,失業率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德國還承辦了舉世矚目的柏林奧運會。

所以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死在1936年,他將成為德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可以說,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德國人,尤其是嚐到希特勒時代甜頭的德國人,似乎並沒有理由痛恨希特勒。

二戰對於希特勒而言,是希特勒龐氏騙局的進一步發展,是德國必須要承受的折磨。

但戰爭中的德國人並不愛好和平,因為希特勒讓他們相信,只有戰爭才能徹底改變德國的被動地位,讓德國重新回到世界霸主的寶座。所以他們對德國的侵略擴張,從來都是積極而狂熱的,這和當時的日本如出一轍。

希特勒之所以能夠得到德國民眾的擁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特勒抓住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心理:

為了稱霸歐洲甚至世界,德國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二戰後德國和法國放下歷史仇恨重歸於好,攜手建立歐洲共同體,都說明即使戰敗的德國也沒有放棄對歐洲霸主地位的憧憬,它的心中始終都有一個大國夢。

在這一點上看,希特勒迎合了大多數德國人的訴求。而二戰後美蘇英法等國對德國的懲罰,對某些德國人而言恰好印證了希特勒主義的正確性。即便在德國全面禁止納粹標誌的出現,也被很多德國人認為是欲蓋彌彰。

所以希特勒在德國人民的心中始終沒有散去,在很多德國人心中,甚至是民族英雄般的存在。這和二戰以來德國全面否定希特勒已是今昔不同往日。

2015年由大衛溫德特·執導,奧利弗·馬祖奇主演的喜劇電影《希特勒回來了》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德國對希特勒的複雜感情。

如果希特勒真的穿越到了今天,很多德國民眾會對他拳打腳踢,但必然會有人對他頂禮膜拜。

用愛恨交加,也許最能體現當下德國民眾對希特勒的感情。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總的來看,德國當然是恨希特勒的,是希特勒把德國帶入了萬劫不復之境,使得戰後德國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受到諸多限制。德國也認真反省了戰爭罪行,在德國,希特勒是一個敏感話題,一切有關納粹的書籍、話題和標誌都是禁忌。

然而,近些年來,人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於開放的移民政策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衝擊,宗教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開始凸顯,歐洲社會開始分裂,民粹主義思想開始迴歸。在整個歐洲,極右翼政黨開始活躍在政治舞臺上,並且獲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與此相隨的是,反猶主義也在歐洲重新氾濫起來,今年年初法國的黃背心遊行就公然表達了反猶訴求。

作為納粹思想的發源地,德國當然也不會落後,極右翼的選擇黨一躍而成為德國第三大黨,併成功進入議會。危險的民粹思想悄然進入了人們的心,甚至一些崇拜納粹的團體也開始悄悄活動。

德國人對於希特勒的態度,目前可以說呈現了多元、分化的態勢,大多數人還是能夠清醒認識那一段罪惡的歷史,並且堅決反對納粹主義,反對希特勒。少數人則因為痛恨移民政策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而懷念希特勒起來,甚至有人說:如果希特勒還在,就沒有難民了。

這一點可以從德國拍的一部喜劇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看出來。劇組為了體現真實的效果,並沒有進行彩排和安排群演,而是讓演員穿著納粹的軍服頂著希特勒的扮相直接走在大街上,以觀察人們的反應。據說,當人們看到“活生生”的希特勒走在大街上,很是吃驚,很快他們紛紛圍過來和“希特勒”握手、拍照和合影,甚至還有人問:“何時把猶太人趕回去。”

演員說,群眾這種態度讓他很不安。還有些人,看到“希特勒”後非常憤怒,驅趕他甚至打他,演員表示,雖然捱了打,但這時他的心情最好,因為這才是人們應該對待希特勒的正確方式。


萌叔觀世界


我覺得不恨!現在德國的右翼勢力依然十分龐大,只是因為美國仍然駐軍德國使得這些人不得不裝死。從某種意義上看,德國能夠強大跟元首的正確帶領有莫大的關係,德國人恰恰是在這種認同感之下才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在希特勒上臺以前,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德國不得不承擔鉅額賠償金,總價大約是4.7萬噸的黃金,協約國要求德國在24年時間裡連本代利賠償完畢。這使得德國人90%的生產物資被協約國掠奪走,物資稀少造成國內供不應求通貨膨脹,3000億馬克只能買一枚雞蛋,這是當時德國的困境;德國本土也被划走大量的,由戰前的58萬平方公里變成了38萬平方公里左右。

希特勒上臺以後,直接廢除了對協約國的戰爭賠償,這是德國能夠在三年內恢復經濟的主因。賠償是拖累德國的主因!所以元首武裝德國是對的,如果沒有強大的德國國防軍,他們就得繼續賠償下去;

其次,討要領土失地。希特勒致力於對一戰時期被搶佔走的德國領土討回,一直到1939年戰爭重新爆發,德國也依然沒有全部討回領土。一個一心想要帶領國人討要本國丟失領土的元首,沒理由不被支持;

第三,為德國生存下去而戰。德國發起二戰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三個,英法以及波蘭。由於德國廢除了一戰賠款大大得罪了英法,英法便聯合起來封鎖德國的經濟命脈,切斷了德國的海上供油線路。德國不得不向蘇聯靠攏,從蘇聯進口石油跟糧食,這時候波蘭又跳出來棒打落水狗,仗著有英法的支持,竟然要對德國過境波蘭的貨運通道(蘇德貿易)徵收75%的關稅。這才是逼迫德國向波蘭開戰的理由,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蘇聯會跟德國結盟劃分波蘭。所以只能說是成王敗寇吧,希特勒打波蘭沒有錯,觸發二戰只能說是天意吧。


優己


當時那一代德國人對小鬍子可是充滿愛戴的,哪怕是在柏林的廢墟里挨炸。

因為小鬍子能上臺不僅僅是他天才般的煽動能力,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民對協約國的仇恨。1918年美國用《十四點和平協定》對德國進行了政治誘降,德國人在戰線遠在法國境內的情況下無條件投降。投降也就罷了,可是出於仇恨,英達繼續對德國進行封鎖,最後導致沒有在戰爭中餓死的德國人反而在戰後被餓死。這顆仇恨的種子在德國人民心裡埋了20年,直到小鬍子的出現。

所以當時德國人對小鬍子的種族理論沒什麼太多的共鳴,他們只是想撕碎凡爾賽條約,向協約國復仇,僅此而已。所以德國人在二戰裡無所顧忌的發洩自己的仇恨,他們為什麼要仇恨小鬍子?哪怕最後戰爭失敗了。

當然戰後德國舉刀自宮了,往後的德國人應該對小鬍子就沒什麼好感了。


皇家騎士16


我是德國人就不會恨希特勒:1、戰爭背景是德國在希特勒沒上臺前陷入經濟危機+德國背上有一座大山《法爾賽條約》(及其苛刻的條約)。2、希特勒上臺在當時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容克地主、資本家、失業工人。他的大多數施政綱領也符合當時德國需求,除了滅絕猶太人)。3、希特勒上臺擺脫了《凡爾賽條約》使國家經濟正常化,就業率明顯提高、軍隊正常化,不再給英法上供。(其實日本人現在正在做的和當年德國做的事大相徑庭,除了軍隊和駐軍問題沒完全自主)。4、即使希特勒不上臺也會有東特勒,南特勒上臺。一個主權國家是不可能接受其他國家的長期壓榨的。只不過希特勒後面做的事太過了,超出了德國的控制能力。


鑫安曉輝


經歷過“二戰”的德國人,對希特勒的看法普遍很複雜。在戰後,他們逐漸認清納粹的真面目,知道希特勒是一個“大魔頭”。然而,希特勒是如何上臺的?如果德國人不支持他,他能否上臺?能否建立起法西斯統治?能否發動侵略戰爭?顯而易見,希特勒的瘋狂,與德國人的支持,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希特勒說了一些德國人想聽的話,幹了一些德國人想幹的事,德國社會中的復仇主義情緒,還有那些軍國主義思潮,這原本就是存在的,希特勒相當於一個“開瓶人”,把魔鬼從瓶子中放了出來。當然了,希特勒本人也變成了“惡魔”。

希特勒的巔峰期,應該是在法國戰役後,當時的德國,打敗宿敵法國,一血前恥。在歐洲,德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霸權,英國人也招架不住。這個時期,大概也是德國的巔峰期,是此前從未達到的高度。因此,希特勒的個人威望,也到達頂峰,德國人感覺自己報了仇,在歐洲挺起了腰板,徹底擺脫英美利益集團的壓榨。然而,希特勒的威望,與戰績成正比,德軍打了勝仗,他的威望就會很高,德軍打了敗仗,他也難辭其咎。

在此時,希特勒的權力慾越來越大,他緊緊抓住軍權,對前線將領指指點點,其實他自己的軍事才能並不高,可他對手下不放心,但瞎指揮,必定帶來惡果,那就是德軍在前線敗了,而且敗的徹底。如此一來,希特勒手底下的將軍,就開始“恨”他。總體來看,在入侵蘇聯之前,德國民眾多數支持希特勒,而在盟軍登陸諾曼底後,希特勒的威望持續下滑,忠誠於他的人越來越少。

戰爭時期,德國人享受到很好的“福利”,那麼這些財富是從哪裡來的呢?很明顯,希特勒的手下大肆屠殺猶太人,搶奪猶太人的資產,利用搶來的財富給戰爭機器充血。德國在佔領區,也搜刮了鉅額財富,第三帝國的腐敗狀況也日益嚴重,奢靡之風盛行。這些錢,多數都是搶來的,是不義之財。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支持希特勒的民眾,也是分贓者,希特勒用搶來的錢,來提高這些人的生活水平,這也是為何在前期,這些人拼命支持戰爭的原因,不僅是非理性情緒,還有現實中的物質利益。

最終,德國戰敗了,希特勒選擇自殺,納粹遭到清算,那些戰犯們被成批成批的拉上絞刑架。從這一刻起,德國民眾醒悟了,他們自己成了幫兇,成了犧牲品,被野心家給利用了。他們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大量年輕人戰死前線,很多平民在轟炸中喪生。在戰後,德國遭到肢解,從此失去自主權,德國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從這一點看,他們肯定會恨希特勒,他發動了一場註定會輸的戰爭,滿足了其個人野心,卻葬送了德意志的未來。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應端正一立場,希特勒是反人類的惡魔👿。

現在有人大言不慚說德黨衛軍制服漂亮,希特勒了不起,差點就征服世界,那個崇拜勁……呀拉個呸,吐一臉唾沫,不曉死活東西,你是晚生了幾十年,要早生幾十年你那有咯好命,會有書讀,有衣穿,有飯吃?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在這裡亂講德軍如何如何不得了,希特勒對猶太人沒斬盡殺絕,好像德軍二戰暴行還沒達到你滿意程度,試問:你是不是要繼承和發揚法西斯主義?無恥之尤!

中國二戰時也慘遭日本法西斯蹂躪,南京大屠殺,731部隊,慰安婦日軍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哪樁哪件不給國人錐心之痛?假如歪果仁也以你口吻說日軍咋就沒殺完中國人,或推崇東條英機之流為大英雄,你又做何感想?是附和?還是贊同?

教育目的是要辨明世間是非,要分得清東南西北,否則和畜生無異。


和言悅色


這個問題應該去問德國人。

但在德國這樣問,本身就是犯法的。

因為希魔是挑起二戰、虐殺600萬猶太人、致幾千萬,以至可能上億人傷亡的惡魔。

按照德國法律,凡法西斯德國的書籍、標誌、姿勢都是禁止的,任何美化納粹、否定大屠殺的言論都屬違法犯罪。

中國在二戰中是反法西斯戰線成員,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主戰場,是最大的受侵略受害國之一,在中國居然有人問這種問題,想沒想到被希特勒侵略的國家和猶太人的感受?

提這種問題本身就該死。



樂見花


這麼說,德國人對元首的感情在開始彷彿是一對熱戀的情侶,彼此愛慕,彼此需要。

彼時,希特勒需要一個民族,一個他所謂的超人的民族來實踐他的種族理論。而德國人民需要一個人帶領他們走出《凡爾賽和約》的恥辱,帶領他們出太蕭條的苦難。這一切在開始階段他們彼此都做到了。在1939年9月1日之前希特勒帶給德國人民的希望甚至超出人民的期望。而德意志民族也沒有使希特勒失望, 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這是第一階段。。。熱戀。。。 然後就像大多數情侶一樣,慢慢發現彼此的缺點,實際上黨時德國大多數人民並不希望戰爭,在希特勒對波蘭閃擊時,德國政界和德國國防軍都在醞釀著對希特勒的政變(戰後這方面資料很多)。但是希特勒很快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一切懷疑都被平息,沒有人灰懷疑一個勝利者。雖然德國人發現他們的元首已經表現出來出獨裁,神經質(在入侵波蘭時緊張到手足無措,爬在地上啃地毯)等種種缺陷,但在勝利的光環下彼此仍然維持著感情。。這是第二階段。。但是,隨著入侵蘇聯,斯大林格勒得災難後,希特勒彷彿變了個人,他深居簡出,很少再發表他那激情四溢的演講,神情疲憊判斷力下降。特別是在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將軍刺殺事件後,希特勒和德國進入一個彼此猜忌的互相憎恨的階段。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並不是一個人,他有著極其顯赫的家世,他及“黑色樂隊”代表著德國精英階層懟希特勒的背棄。希特勒以極其殘忍的方式處死了一大批涉案人員(逮捕7000人處死5000人)。。這是雙方反目成仇的標準性事件,從此希特勒和德國不再是愛侶而是互為仇敵。希特勒認為德國人民背叛了他,在他最虛弱得時候從背後捅了他一刀如同“可惡的十二月黨人”。。而德國人民發現不能忍受希特勒的瘋狂希望擺脫他。。最後的階段是蘇聯紅軍從東面,美英軍隊從諾曼底登陸後從西方向🇩🇪本土的合圍進攻。這個時候大多數德國人希望的是放棄西面的抵抗,全力抵抗紅軍,直到他們在東方得戰線被西方接管。古德里安不止一次的向希特勒建議所有得軍隊進入東方戰線,即使希萊姆都偷偷同西方接觸,希望單獨向西方投降(被拒絕了)。但是希特勒不可理喻的命令禁止撤退,槍決一切投降者,實行焦土政策(對西方同樣)。其他德軍將領都反對,因為這樣等於殺死德國人民,而對戰局毫無用處。希特勒說出了他那著名的瘋狂“:真正的,優秀的德國人都已經戰死了。。戰敗的德意志時不配生存下來的,會被更優秀得種族替代”這時希特勒核🇩🇪的關係彷彿是一方是執意不顧一切都要分手的妻子,另一方是不甘心倍拋棄的心智已經失常,瘋狂得想要同歸於盡的變態丈夫。

至於戰後德國人對希特勒的態度,我接觸觸的德國的。大多數人不願意談。。。

打了這麼多,很累了,點個贊撒。喜歡和研究二戰得朋友關注我一起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